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2018-07-26刘倩倩

科技资讯 2018年6期
关键词:自媒体

刘倩倩

摘 要:自媒体时代下,以微信、QQ空间、微博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在大学生中的迅速普及与广泛应用。本文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调查了大学生自媒体平台使用情况及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态度及响应方式等,分析自媒体给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引导策略。

关键词:自媒体 大学生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引导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c)-0207-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1]高校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工作领导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会逐渐进入自媒体时代,以微信、QQ、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被大学生广泛使用。自媒体平台的广泛使用为大学生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自媒体有效引导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校园安全建设的重大课题。

1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

1.1 调查样本情况

本课题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抽取1305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所在学院覆盖了海口经济学院所有二级学院。回收有效问卷1305份,有效问卷比例为100%。在调查对象上,男生663份,女生642份,分别占比50.8%、49.2%。学生担任职务上,班团学干部814份,占比62.38%。年级分布上,其中大一学生751份,大二学生269份,大三学生188份,大四学生97份。问卷重点调查大学生使用自媒体平台的情况、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态度及响应方式等方面。

1.2 调查结果分析

1.2.1 海口经济学院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现状

调查发现,海口经济学院大学生自媒体使用率较高,使用时间较长。数据显示,被调查学生至少会使用一种自媒体平台。其中微信使用率最高,占比89.66%。其次是腾讯QQ,占比85.67%,第三是微博,占比58.7%,第四是百度贴吧,占比27.36%。在使用时长方面,所有被調查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时间为2.83h。其中,使用5h以上的占31.42%,3~5h的占28.66%,2~3h的占32.03%,1h以下的占7.89%。从大学生使用自媒体平台主要从事活动来看,从高到低为:聊天交友(77.93%),观看视频(63.37%),阅读新闻(60.15%),学习(53.95%),关注好友的微信朋友圈、QQ空间(51.34%),发布动态、朋友圈(47.43%),浏览论坛、微博(44.83%)和其他(20.23%)。大学生使用自媒体平台首先是交流和获取信息,其次为学习、娱乐和生活。

1.2.2 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态度及响应方式

对“您关注本校大学生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这一问题时,80%的学生选择了微信交流获得,64.44%的学生选择了QQ途径,53.49%选择了微博,由此可见,微信是大学生获取本校大学生突发性事件舆情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对“您响应本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方式是”这一问题的回答中,63.6%的学生选择会转发或评论,仅有10.27%的学生会深度挖突发事件舆情内容与真实性。在“您觉得同学们响应网络舆情大都出于什么原因”这一问题的回答中,55.25%的学生认为其响应基于从众心理,20.23%的学生会接机发泄个人情绪。学生在转发或评论本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时仅有27.36%的学生每次都会查证信息真假,60.31%的学生偶尔会查证真假,还有12.34%从不查证信息真假。

1.2.3 大学生响应自媒体发布大学生突发事件信息方式的差异分析

从学生性别来看,男女学生在突发事件参与度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但男生深度挖掘舆情内容的占比为13.7%,这一比例是女生的2.04倍。

从年级来看,大四学生在面对新媒体发布的突发事件相对更理性。数据显示,17.5%的大四学生会深度挖掘突发事件舆情内容与真实性,此比例分别比大一、大二、大三学生高9.8、3.0、6.9个百分点。

从是否为班团学干部的分类来看,班团学干部更倾向于在新媒体转发或评论突发事件,其比例为66.5%,高于非班团学干部6.6个百分点。但两类学生对是否深度挖掘内容没有显著差异。

从学生所在学院来看,财会学院学生参与度最低,对突发事件不转发不评论且不深度挖掘的学生占43.75%;其次为体育学院,占比36.3%;参与度最高的为音乐学院,参与率高达95.24%。不同学院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响应方式也不同。以是否会深度挖掘学生占比为例。音乐学院占比最高,为25.4%;其次为旅航学院,占比15.7%;工商学院占比最低,仅为3.8%。

2 自媒体给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1 机遇

自媒体为高校引导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提供便利。调查发现,学生对学校的官方自媒体平台关注度高,以学校官方微信平台为例有85.98%的学生关注。学生对学校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的信任度高,有78.54%的同学认为学校官方微信平台发布的大学生突发事件的信息可信。学校自媒体平台如果能第一时间发布大学生突发事件的信息,能有效阻止虚假信息的蔓延与无序传播,有利于发事件的解决和矛盾的及时化解。

自媒体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对突发事件舆情讨论的参与空间。从响应本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方式,有高达73.87%的学生会参与,参与度高。自媒体平台的隐匿性使得大学生“发言”非常有安全感,这一安全感强化了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意识,有利于构建开放多元的言论空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和民主进步。

自媒体为高校监测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提供重要平台。另外,学校可以从大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发表的言论和关注的信息,了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动向,及时发现负面效应,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2.2 挑战

对高校传统的大学生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方式提出新挑战。传统的大学生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方式一般采取会议、辅导员谈话等方式进行。这种引导方式教育者与大学生面对面,教育者发挥主导作用,目标性可控性高[2]。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通过虚拟身份在网络上参与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讨论和传播,教育者无法面对真实的大学生群体。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主导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新挑战。大学们响应网络舆情原因主要是因为从众心理,很少去查证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的真假,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多数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较差,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辨析能力不强。当自媒体中出现虚假信息时,他们往往容易轻信。

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新挑战。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辅导员利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大学生突发事件信息可信的占65.29%,半信半疑的占32.11%,完全不可信的占2.61%。大部分学生比较信任辅导员发布的大学生突发事件信息,但是有34.71%的学生持怀疑甚至是不信任的态度。这直接影响辅导员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3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

3.1 建立四级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体系

高校应建立四级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体系,由专人负责舆情信息收集、分析及管理。一是由网络舆情参与度高的高年级学生干部组成,负责学院网络舆情收集上报;二是由媒介素质较高的辅导员组成,对上报信息进行分析和引导,对于影响重大的大学生突发事件上报学校负责人;三是学校网络舆情引导负责人进行分析与研判,确系影响重大的事件,及时将事件的起因、结果、处理过程及校方态度汇总;四是由党工部工作人员组成,工作人员审核事件信息的真实性及措辞,并在第一时间在学校自媒体平台发布大学生突发事件信息。

3.2 第一时间在学校官方自媒体平台发布大学生突发事件信息

如果学生不能从学校官方自媒体平台得知事件真相,就会试图从其他自媒体平台获取相关信息,但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容易导致虚假信息的蔓延,甚至会激化舆情的发酵,加大舆情引导难度。高校应使大学生突发事件信息透明化,第一时间在自媒体平台公布事件的起因、结果、处理过程及校方态度,及时加以引导,避免虚假信息造成恐慌。

3.3 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其信息辨析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形成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3]。”高校可以依托自媒体平台,积极创建内容为媒介素质教育的自媒体阵地,发布媒介素养相关内容,普及新闻传播学知识。在网络舆情参与度高学院协调安排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老师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讲座,增强学生的信息辨析能力。

3.4 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中的作用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要求辅导员要“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增强了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4]。”在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可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走进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值得信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媒体平台了解学生所关心的大学生突发事件及对事件的态度并及时加以有效引导,另一方面可成为“意见领袖”,利用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向学生传达信息,引导网络舆情导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 刘立波,郭玉铸.高等学校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机制探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99-302.

[3] 孙宜山.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社会意义[J].青年记者,2007(3/4):78-7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

猜你喜欢

自媒体
智能手机时代隐私权的保护
自媒体对高中汉语教学的影响研究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自媒体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影响
自媒体时代网络创业策略分析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自媒体时代我国公民新闻的审视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