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8-07-26郑岩

科技资讯 2018年6期
关键词: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一带一路

郑岩

摘 要:习主席在2013年秋天提出的“一带一路”这一发展战略目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响应。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有两条丝路带与使用俄语语言的国家密切相关。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过渡转型时期,大学俄语人才的培养应顺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多元化发展的社会经济迫使大学俄语人才培养必须适应世界各国发展的需求。促使大学俄语必须从人才转型、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利用“互联网+教与学”平台、加强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借鉴其它高校成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一带一路”新形势下的国际复合型俄语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 外语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c)-0151-02

1 “一带一路”大背景

2017年5月14日29位外国元首及政府首脑等齐聚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此次峰会将再次提振世界经济并为之采取举措,同时也为深化国际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也是中国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的创新实践。回顾“一带一路”所走过的历程。从2013年习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发表重要演讲,同年10月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又指出,愿与东盟各国建立的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各国协手共建“丝绸之路”。使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中国和中东欧合作迈向了新的台阶,中欧陆海快线建设及产能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据各种资料统计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将成为世界最长跨度的经济文化大走廊。

从高校外语教育看,未来国际社会需求的是具有综合运用和科技创造能力的外语人才。但是与未来巨大的需求量不相适应的是中国高端俄语人才储备极为匮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和这些俄罗斯沿线国家的发展交流与合作,也影响了“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实施效果。语言作为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的重要媒价,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单纯的外语专业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2 俄语人才培养在“一带一路”建設中的现状

据研究统计,黑龙江省有20多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约占全国开设俄语专业院校的20%。“一带一路”中三条经济丝路带中有两条都是使用俄语语言的国家,一条是中国北部经外蒙古、俄罗斯通向欧洲,另一条是中国西部经中亚通向欧洲。俄罗斯沿线国家都具有广泛的俄语基础,可见,俄语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黑龙江省在俄语教育教学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2.1 俄语师资与生源数量严重萎缩

上世纪90年代末,黑龙江省中学从初中阶段起普遍开设俄语为第一外语。但随着前苏联解体,俄罗斯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我国的俄语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使和俄罗斯接壤的省内一些中学因各种缘由停止开设俄语课程,有俄语基础的生源数量逐年减少,俄语专业的发展已走向了瓶颈。就俄语语种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已经无法满足“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与俄罗斯沿线国家的发展与交流合作。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被世界各国的认可并积极参与,以及和俄罗斯沿线各区域国家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致使社会急需大量复合型、有能力、精通俄语的专业人才。我国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重视的是英语教学,俄语人才严重不足,导致了目前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与高校培养的人才不相符的现象。

2.2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已进入多媒体信息开放化阶段,但教与学的内容还是离不开教材。目前国内俄语专业教材种类繁多,但大多是以培养语言和文学领域方面为重点,单一的俄语语言和文学专业早已经满足不了“一带一路”对俄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应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层次水平,选用具有先进的教学法理念、顺应时代需求的、题材新颖丰富的教材。教学方法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高校课程中心慕课平台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2.3 专业培养模式化,考核机制单一化

我国高等院校应培养出适应“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的各层次的、适应国际社会的复合型俄语人才。现如今黑龙江省内各高校俄语专业培养重点是俄语语言与文学专业。现行的俄语专业培养模式单一化、模式化根本满足不了“一带一路”经济带对俄语人才的需求。省内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育教学模式,向国内培养俄语人才有成功经验的知名高校学习。如省内的黑龙江大学的“专业+俄语”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俄语+专业”双学士学位的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

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八级水平测试是全国性的统一测试,每年仅一次。各高校的外语考试多以书面形式为主,并且多数为仿专业考试的标准化命题,注重知识的考核,轻视能力的培养。这就是造成我国外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在考核机制方面我们应该多向俄罗斯各高校学习,考生抽签与考官进行即兴交流,以此来考核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3 俄语人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培养对策

3.1 在政策上加大对俄语的扶持力度

根据高校俄语现状,国家教育部门应从宏观进行布局,调整中小学开设英俄课程的比例,在具有地域优势地区多开设俄语的教学班,构建“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俄语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接触俄语,这样就能避免学生到中学选择学习外语语种时对俄语一无所知而不选择学习俄语现象出现。同时,国内各高校在招收生源时外语语种不能设限,这样才能保证俄语生源不会流失,根据实际情况,扩大高校对俄语考生的招收数量,适当降低俄语考生的高考投档分数线,拓宽俄语考生填报志愿的选择空间。

3.2 准确定位并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优化现有的课程设置满足社会的需求

要培养出复合型外语人才,首先要制定出明确的培养目标,俄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最终是服务于社会,满足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其价值是在为社会服务中体现出来。因此,高校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充分了解社会及企业对外语复合型人才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同时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都是靠课程的设置来实现的。优化现有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培养目标,相互协调,确定课程设置的科目,并按排有经验的专业教师进行分级教学指导,根据每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应用方向将知识和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外语人才从单一向复合型转化。

3.3 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综合技能

俄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综合技能、为人师表的态度与教学方法等都需提升。为了培养出具有更高素养、更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需要外语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离职或在职进修、暑期研修班、访问学者或师资交换等方式提高外语教师教学水平。同时,高校还应根据本校师资队伍情况,建设合理的师资隊伍梯队,保持老中青教师比例协调。为此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现代教育对老师的要求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还要求老师在为人师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以此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4 校企联合,注重社会实践

各高校应按照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积极鼓励大学生们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和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高校与社会企业强强联手为即将走入社会的实习生们提供实习岗位及薪酬等待遇。社会实践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缩小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差距,为学生认知社会走向社会提供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帮助。

从事俄语的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对黑龙江俄语人才培养在“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足够的认识,从实际条件出发,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带一路”战略的这一宏图引领下,抢抓机遇,迎接新挑战,制定明确合理的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优化考核机制,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大力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外语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世静.“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6(9):1-3.

[2] 祁国江.“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黑龙江俄语人才培养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8):19-20.

[3] 郭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高校俄语人才培养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1):23-26.

[4] 刘丽.“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J].山西农经,2016(5):35-41.

猜你喜欢

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一带一路
基于区域经济的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个性化外语人才培养浅析
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