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控机床三维空间误差建模及补偿的思考

2018-07-26蒋华平

科技资讯 2018年6期
关键词:数控机床

蒋华平

摘 要:数控机床是大型设备加工的主要工具,如果其有操作上的误差,大型设备的使用会受到影响,所以为保证数控机床生产的精度,解决加工零件质量较低的问题,可使用三维空间误差建模技术,把模型产生的误差映射到生产中,实现误差的补偿。

关键词:数控机床 三维空间误差建模 误差补偿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c)-0089-02

数控机床是较为常见的设备,可生产复杂的零件,在多个领域广泛使用,但在某些领域使用时,可能会因为有误差,导致加工的零件与实际需求不符。由此,可使用误差补偿技术,以及三维空间的误差建模,后者与前者相比,使用的成本较少,为精度的控制提供依据。

1 数控机床三维空间的误差建模

1.1 移动副的误差与多体系理论

数控机床是以床身为基础,在上面把不同部件联系在一起,构成零件的加工设备,通常来说,机床上零件的运动只有一个自由度,但因为具体操作的差异,以及实际组合时小的误差,会增加额外的5个自由度,并出现了多个误差元素。所以,本文是以机床的移动副为模型,在上面建立了坐标系,统计了它平动与转动误差,而这只是一个移动副,各部分不同的移动副会形成多个误差。由此,技术人员必须合理建模,才可得到最佳的补偿值。其使用的理论是多体系理论。

多体系理论是建模使用的理论,是机械系统,由数个刚体、柔体组合而成,同时,机床自身也是由多个零件组成,与多体系理论的构成类似,所以,可用该理论研究。用多体系理论分析的前提是,找到体与体之间的关系,根据关系画出拓扑图、列出阵列,其中,低序阵列可展示不同体之间的联系。另机床可细分成两个分支,一是工件,二是刀具。技术人员简单分析后,会选择多个个体,对每个个体进行了编号,得到每个个体的底序体算子,共选择了8个个体,设置0~4四个序号,当序号为0时,每个样本的底序体算子是样本的序号,随后0的位置逐次后移,当序号到4时,所有样本的底序体算子均为0。

1.2 误差建模

根据移动副的误差与多体系理论建立模型,试分析矩阵的结构,使用多个误差元素,根据机床的形成过程,得到综合误差表示的结果,算式中,其会使用多个点,这些点对应不同的信息,表达式是:QMQN=P+Pe++S+Se,其中,QN是一侧坐标AM的原点,与另一侧坐标系AN对应的点是QM,P和Pe是对QM对应的误差矢量与表示,S与Se是QN对应的误差矢量与表示,如果忽略两个误差矢量,可把表达式变成[AMN]=[AMN]p[AMN]s。用这个表达式可以描绘机床生产形成的误差,处理位置的偏移量。

1.3 建立分析软件

建立某一模型后,技术人员为优化误差的分析效果,也可进一步开发软件,设计误差分析软件。其过程如下:

(1)运用MATLAB语言。该语言有较强的活力,从矩阵运算中衍生而来,用它设计软件,可通过灵活的运算得到结果,灵活设计流程,高质量地完成界面设计,让软件与其他软件衔接[1]。而用该语言设计后,使用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适当拓展,增加新内容。

(2)设计软件与功能。用语言制作软件的步骤有5点,依次是初步设计、分析功能性、调整页面、填写程序,最后进行调试,由此,设置的软模块包括数据导入、空间分析、误差处理、分析补偿结果,调整机床控制系统等,这些模块的使用,可优化对整体情况的分析,对误差情况有基本了解,优化对数控机床的调控。所以,总结出软件的功能是,保证测量方法的可行性,用系统分析时,其会随机产生多个误差,系统用仿真数据逐一分析后,可把多个误差分离,根据每个误差的多少,提供补偿,使最后的结果可视化;实现对实时测量数据的分析,系统运行时首先要做的是把数据导入,完成分析后,把最后的结果用直观的方式展示。用这一方式处理后,可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优化补偿的效果,提升数控机床的性能,验证了软件的可行性。

2 误差补偿

具体实践中,可使用的误差补偿方式有多类,包括实时和非实时的补偿、硬件和软件补偿、静态动态补偿,通过对这三点的分析,可了解三维空间误差补偿,设计出具体的原理。

2.1 补偿方法的分类与三维空间的误差补偿

补偿方法分类如下:首先,实时与非实时的补偿优势是,消除系统误差,并消除系统产生的部分随机误差,同时,优化误差检测的方法与效果。这两种方法中,最常使用的是后一种方法,用于补偿静态误差。其次,硬件与软件补偿,这一方式是用改变刀具的使用,以及改变加工工具的具体位置实现,这两种方法中,软件补偿是其最常使用的方法,让刀具和工具互相配合,形成相对位置,硬件補偿是调整刀具、工件具体摆放的位置,控制零件加工的误差,而把这两种方式比较后,可发现后者与前者相比,操作较为笨拙,得到效果较差,所以,选择的方式以软件处理为主;最后,静态和动态补偿,静态补偿是机床实际加工时,设定的补偿量不变,用设定值补偿,它可补偿的误差是系统误差,随机产生的误差依然存在,动态补偿是在机床具体操作中,根据具体的加工情况,选择适合的补偿量,完成反馈补偿[2]。

三维空间的误差补偿:它的误差是由多个小误差组成,而所有误差中部分可用上述三种误差补偿方法处理,比如振动误差和测试误差等。所有组成的误差中,几何误差、热误差是需着重补偿的误差,它们也会使用多种误差补偿方法。机床几何误差是零件加工、安装时,因为尺寸、位置等的错误,使某些位置零件的加工出现偏差,影响最后加工的精度,出现这一误差的原因是系统程序;对这类误差的处理,是确定某个位置稳定的误差,分析误差的大小,随后进行补偿,具体使用的方法是软件静态补偿法。热误差出现的原因是,随着机床生产时间的延长,机器的温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整个空间内形成多个温度场,零件受这些温度影响,会出现不同的变形,影响零件的精度,所以对这个误差的处理,是建立预测模型,具体方法是非实时软件动态补偿。

2.2 补偿的原理流程

误差补偿必须使用的步骤是检测、建立误差模块,最后补偿,所以它的原理如下:测量包含的步骤是,确定需检测的数控机床,明确误差,用LDDM测量,得到结果后建立误差模块,包括建立模型,把所有误差分离,找到误差来源的源头,建立误差补偿模块,它包括建立模型,发布补偿文件,最后进行补偿,从数控系统开始,把命令传输到驱动器、电机,最终到达数控机床。其设计进行补偿测量的过程是,会把机床划分成的多个位置,用激光进行逐一扫描,得到误差矢量,随后,把所有结果放到已经建立的模型中,用模型完成分析,最后完成数控机床的补偿。

2.3 三维空间的误差补偿表

三维空间误差补偿表的绘制,是把补偿的内容精细化,并在数控机床的控制中加入开放式的数控系统。表格内输入的信息是从数控机床正向测量得到的误差数据,与电机相关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与分析后的结果可以得出具体补偿的数值。

3 结语

数控机床三维空间误差建模及补偿,是基于移动副的误差与多体系理论,建立误差分析的模型,以及分析系统,随后,提出误差补偿技术的优化,即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佳的方法,实现误差的分离,用补偿的原理流程与补偿表让过程与结果直观化。

参考文献

[1] 张贇莉,李宸.可靠通信机制在数控系统现场总线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2,14(24):56.

[2] 王志成,于东,李培新,等.数控系统现场总线通信效率的改进[J].计算机工程,2012,37(10):23-25,28.

[3] 朱赤洲,陈蔚芳,赵鹏,等.数控机床三维空间误差建模及补偿技术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2(4):16-19,24.

猜你喜欢

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探究
信息化时代中数控机床的“现代化维修形式”
数控机床电气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数控机床人机联合故障排查研究
数控维修教学中对虚拟数控机床的应用实践分析
提高数控机床维修性的途径
数控机床管理维护的关键点探讨
数控机床的现状及技术发展策略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在高档数控机床科研领域获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