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音乐欣赏课动起来、活起来

2018-07-25路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

路霞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内涵的一种审美活动。如何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趣味、实效的听赏方式是音乐欣赏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进行了音乐欣赏课与多模块整合实践的“综合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音乐欣赏的探索。

【关键词】音乐欣赏 聆听感悟 整合实践 综合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49-02

一、音乐欣赏课与多模块整合实践的“综合体验式”教学手段概述

音乐欣赏是一种多层面的心理体验活动,各种欣赏方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存互补的关系。最完美的音乐欣赏方式应该是音乐欣赏课与多模块整合实践的“综合体验”式的音乐欣赏,就是教师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视、听、想及肢体多种感官协调合作,达成音乐体验的目的。它将听音乐的耳朵、识谱看图的眼睛、律动着的身体、歌唱的嘴及迅速反应的大脑之间建立起一种分析、交流、合作的密切关系,引起学生对音乐丰富、美好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激励学生调动自己的全部心智,对构成音乐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而综合地体验。音乐欣赏课与多模块整合实践的“综合体验”式的音乐欣赏教学不仅丰富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激发音乐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聆听习惯,为终身喜爱音乐,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笔者经几年的课堂实践研究,发现音乐欣赏课与多模块实践活动有效整合的“综合体验”式的音乐欣赏方法,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欣赏课的内容,还使学生逐步拥有了一双“音乐的耳朵,”同时,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也获得了提升。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欣赏实践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音乐欣赏课真正地动起来,活起来,绽放出音乐的活力,欣赏课上的更具趣味性和实效性。让音乐欣赏自然地徜徉于学生的心灵之处。

二、音乐欣赏课与多模块整合实践的“综合体验式”教学实例策略

1.策略一:音乐欣赏与歌唱的整合,听唱结合,加深印象

传统的欣赏教学是以听为主,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如果通过“唱”的参与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主题旋律,加深对主题旋律的印象。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1)视唱乐曲的主题旋律或主题乐句

在欣赏教学中可以视唱某一乐段主题旋律,带领学生通过旋律的视唱感受音高的起伏、旋律的特点,加强音乐记忆。一般来说视唱主题旋律或者特色乐句。

(2)填词唱体验歌曲情境,感受乐音乐要素

一首名曲要让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记住它的旋律是比较难的。如果教师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为乐曲主题乐段编配填充适宜的歌词,使抽象的音乐旋律在富有情境和趣味的故事中通过学生的吟唱更加充分地表现音乐的内容,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入情、入境,更好地去体验作品、理解音乐作品,而这个作品一定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某一天当这个旋律响起时,他还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唱起来。

3.策略三、音乐欣赏与器乐的整合

课堂乐器演奏是学生表现音乐方式之一。乐器演奏参与欣赏活动可以使课堂更为活跃,让学生体验演奏的快乐,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1)打击乐器演奏加入到欣赏中

打击乐是乐器家族中音响最丰富、最富表现力的乐器族群之一。音乐课堂中孩子们对打击乐器保持着永久的热情。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应该广泛的运用于音乐课堂中。

(2)运用身体或身边物品敲击加入到欣赏中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去表现音乐才是最重要的。在欣赏音乐时学生如果能够结合音乐的音响、节奏、旋律、情绪,运用身体或身边物品敲击发出的声音加入到音乐中,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与中体会欣赏音乐的乐趣。

(3)运用口风琴演奏加入到欣赏中

口风琴,它既可以直吹,又可以放在课桌上弹奏,使学生可以看着键盘练习及演奏,非常适合音乐课堂器乐教学的使用。在欣赏课中使用口风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演奏技能而且帮助学生记忆音乐,提高音乐的记忆力和听辨力,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范围,扩展了视野。

4.策略四:音乐欣赏与图谱创作的整合,图谱演示,帮助理解

黑格尔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图形谱就仿佛是凝固的音乐,使音乐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让不确定性为指向性,弥补了音乐的抽象性、非视觉性和非语义性。

(1)以整体呈现为主,感受乐曲结构,把握音乐之形

乐曲的结构是音乐作品的筋脉,了解乐曲的结构就知道了音樂作品的构成。在欣赏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在欣赏中不借助任何形象的事物,要他们感知乐曲的结构有一定的难度,借助图形谱,将乐曲结构浅显化、直观化之后,则让学生一目了然。

(2)以节奏音型为主,理解音乐形象,体验音乐之美

节奏音型是构成音乐的细胞,让学生了解乐曲中具有代表性的节奏音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形象。在进行图形谱设计时,相同的音乐材料要用相同的图形,相似的材料用相似的图形,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图形。

(3)以旋律走向为主,感知旋律特点,捕捉音乐之魂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主题和激情。任何人在听了一首作品之后,首先记住的就是旋律。在设计以旋律走向为主的图形谱时,通过点、线等图形或符号将抽象音符形象化、直观化,以感知音乐形象带给大家的震撼,从而捕捉音乐的灵魂。

三、音乐欣赏课与多模块整合实践的“综合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思考

1.根据音乐作品灵活整合合适的音乐活动体验方式

俗话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它自己的特点。老师首先要熟悉掌握音乐作品,理解通过这个作品要让学生学会什么、了解什么?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选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整合适合的欣赏教学策略

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在其原有的音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选择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

3.对欣赏内容有所取舍,切记泛泛而听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音乐教材中为音乐教师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音乐教学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有两个音乐欣赏作品。如果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走马观花地欣赏,是万万不可取的,这样泛泛的欣赏是没有实效的,学生会失去对于欣赏课的兴趣,更谈不上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的提升。所以,建议音乐教师根据单元的主题精选欣赏的曲目。而对一些缺少音乐特色的作品不予选用。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年、第六期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
汉族传统民间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探析
儿童启蒙教育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