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生命化课堂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018-07-25周强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主体性初中美术学生

周强

【摘要】生命化课堂因符合学生主体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生命化美术课堂需要体现的精神,其意义在于美术教学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在单纯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文章分析了学生在生命化课堂教学的表现及美术教学中课堂结构的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初中美术 生命化课堂 学生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44-02

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主要靠课堂。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生命化的好课?我在生命化课堂探索实践的过程中,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身上。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

一、学生在生命化课堂教学中的表现

1.自主参与状况。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自主参与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不主动,都算不上“主体”。看学生的参与状况,主要看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

2.合作习惯状况。合作学习是生命化课堂的重要内容,我们看一节课,应看学生是否已把“合作”作为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是一次两次或者十次八次的练习形成的,而是因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主观形成的共同学习的一种合作模式,在自主的状态下或老师的提示下,有组织的的分组合作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更高要求的合作习惯体现的不单单是学生三五成群的看书、学习、交流的情景,更要求合作组的成员个体具有这样的习惯素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参与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履行组员职责的习惯。这些习惯是课堂当中可以看到的。

3.探究交流状况。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讲错,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实现教学相长。

4.知识掌握状况。在45分钟内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是课改的宗旨。课堂中,根据知识容量,通过练习、检测、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一堂课一味的追求学生活动参与的热闹,是不符合新课改的本意的,我们要看大部分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量得多少,能不能完成课堂的计划任务,这一点在学生交流、练习和检测中能够了解。

二、初中美术生命化课堂结构的优化与创新

要把以上几方面都做好,体现生命化课堂的魅力,我认为初中美术课教学应从课堂结构的优化与创新入手。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关键,设计新颖、独特、合理,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得以解决。过去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主要是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来进行的,一堂课一般分为培养兴趣―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练习运用―检查评价五部分组成。而生命化课堂的教学结构我认为因教材内容而异,一般可形成欣赏激趣―发现探索―示范点拨―练习讨论―评点反馈的教学形式。其形式配合自主、合作、探究、评价,能符合生命化课堂的特征。这种结构能注重对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及培养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等能力的培养。具体的看:

1.欣赏激趣。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性思维是紧密相连的,它们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利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善于思考的技能,增强自信,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机。创设情境的途径与方法很多,教师可根据条件和教材内容合理选择。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游戏、儿歌、猜谜等方法。每次教学都要有新意,如欣赏类型的课,我除了采取看图片实物外,还通过讲画家故事,批评者的言论等形式进行。

2.发现探索。生命化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现有经验要继续不断地改造,因此,教学不应该只是讲和听,而是必须通过亲身活动感受、发现和升华。这一阶段的教学必须在上一阶段教学的影响来进行,同樣必须设置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到探索尝试的过程。如:《插花设计》一课,利用多媒体播放大量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主动去感受、去发现图片中的形象是由什么植物组成?花卉的颜色如何?花瓶的形状色彩如何?到整体的外形特点及整体感受如何等等,完全由学生来探索分析。而这时教师是通过创设诱发性问题的环境,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推理并产生联想,引导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围绕问题进行思考,然后激起学生自己尝试创新和实践操作的愿望。教师放手让学生分组进行,自我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的热情。

3.示范点拨。这里的示范点拨,不是传统教学中仅以教师示范为主,学生单纯模仿的教学形式,而是借助于学生已经探索尝试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来进行点拨,并局部示范,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局部调整,使学生作品在自己创意的基础上变得精彩,激发学生的创新求知兴趣,这也符合美术直观性的教学原则。如在《漫画设计》一课中对于学生归纳不好的眼睛造型,在黑板上用寥寥几笔画出大眼、小眼、眯缝眼、斜眼以及带表情的眼,对学生是个启示,达到示范点拨的目的。

4.练习讨论。初中美术课的练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造型艺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要求学生都创造出完美的作品,但每次练习都必须目的明确,有具体要求,使学生在练习活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在这里特别强调了讨论,是由于在练习过程中由一人或几人共同完成,对构图形式及材料的选择和运用进行有益的讨论,教师只是在关键的构图形式美感上提出有益的建议,并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集思广益,材料共享,使练习进行得更顺利更具特色。根据我的课堂实践,小组合作在设计创新、工艺制作类型的课堂中应用比较实用。

总之,我认为生命化美术课堂教学让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转变,使老师和学生都认识和体验到自身的生命价值存在,并使师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从而达到双赢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士云.如何让初中美术课堂活起来[J].新课程(中学).2016(10)

[2]程友生.打造美术活力课堂提高美术教学效率[J].美术教育研究.2014(02)

猜你喜欢

主体性初中美术学生
学生写话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