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好“心理医生”

2018-07-25段玲慧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班级环境心理医生人生观

段玲慧

【摘要】 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当然不能等出了问题再忙于应付,而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 班级环境 人生观 心理常识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39-02

现代教育对教师尤其是对班主任老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心理保健工作,也許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怎样才能当好这“心理医生”呢?

学生的心理健康平时很难看出什么问题,我们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些什么呢?确实,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重视,但是如何正确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天天要面对学生大量实际事务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来说,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当然不能等出了问题再忙于应付,而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1.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

在学校中,由于教师与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学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带有很多强制性的管教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规定了许多校规、班规、容易使学生觉得生活在没有“自由”、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环境之中,结果学生要么感到自己无能、羞怯、退缩,形成过分服从与依赖等不良心理品质,要么形成反抗、仇视、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为特征。哪怕教师的愿望是好的,结果也使学生失去健康成长的机会。因此,能否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班主任是营造班级气氛的关键,以民主、活泼的风格来组织班级生活,开展集体活动,无疑将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

2.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

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创新惫识的土壤。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学生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太多的交流。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看录像、听音乐、分组讨论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的心情,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1.积极、乐观的心态。

正确的人生观是个人心理健康的真正保证。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一个人才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才能采取适当的态度与行为反应,保持一种开阔的心胸和乐观主义的精神,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挂折的耐受能力,从而防止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如在学习四年级语文教材生命这一单元主题课文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励志书籍,了解海伦.凯勒、杏林子等身残志坚的名人的成长经历,以及身边一些热爱生命的故事,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面对困难、挫折时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2.正确确立奋斗目标。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且各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只有正确地评价自己,才能正确地确立奋斗目标以避免目标太高或目标不符合自己的能力优势而遭受不必要的挫折。如果奋斗目标适当,个体不仅会体验到奋斗过程的快乐,也会体验到目标实现时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增强自我悦纳程度,保证心理健康发展。特别是,班主任也必须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能力优势、不要在班上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以避免学生产生过大的压力。

三、适当地进行心理常识的辅导,将心理常识引进课堂

1.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情开朗、轻松、安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这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的情绪控制力是较差的,常常喜怒形于色。而且,由于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迁就过多,容易形成冲动、自私的特点,患得患失,稍不如意就觉得委屈自己。这样就容易形成不良的情绪状态,影响心理健康。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

2.教学生学会自我娱乐,防止心境长期压抑

一个人若能注意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进行多方面的自我娱乐活动,就可以在寂寞孤独、烦闷抑郁时通过自我娱乐的方式,防止心境的压抑,使心理活动在自我娱乐中得到休整和放松,预防心理障碍。这是心理保健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和爱好,更重要的是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其视野,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效地防止心理障碍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给学生传授一些心理保健和生理保健知识

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还依赖于班主任老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获取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辅导当作学校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形式,它只能是一种补充形式。比如笔者所在班上有一位典型的特殊生,不爱学习,上课爱讲话,特别是不爱卫生,经常随地吐痰。因为他随地吐痰,经常引发和同学间的矛盾,同学们都不喜欢他。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笔者发现他衣着很整齐,不讲卫生主要是没有同学和他交往,使他在心理上产生焦虑感和孤独感,促使他经常要做出引起别人注意的举动来。为了改变这位同学的不良习惯,首先做好班级同学们的思想工作,把这位同学身上出现的缺点和班级的荣誉挂上钩,要求班干部发动每个同学来关心他、帮助他、监督他。同时,利用班级的一些活动,宣传随地吐痰的危害性,对该同学出现的微小进步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样使他在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关爱的同时,积极进入改造自我的角色中。

另外,班主任还要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了一些青春期教育,正确引导,循循善诱,使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的工作。班主任需要有更多的耐心、细心、爱心和恒心,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猜你喜欢

班级环境心理医生人生观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所谓失败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所谓失败
例谈在环境创设中激发美与智慧
让孩子开拓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