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雷锋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2018-07-25韩京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人文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小学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先,就是所谓的人文素养修炼的过程,其实就是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功能就是育人功能,而雷锋精神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精髓,在小学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对弘扬雷锋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雷锋精神 人文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系列特色活动

【基金项目】省级课题,名称:《雷锋精神在小学德育培养中的实践研究》编号:JCJYC17250433,项目负责人:韩京莉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37-02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一步步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的国民素质和人文素养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而雷锋精神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精髓,因此,弘扬雷锋精神,提升人文素养是国民迫在眉睫的大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习总书记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所以,小学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先,也就是所谓的人文素养修炼的过程,其实就是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在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过程。人文素养提高了,他的人生哲学必将越来越深刻,人生理想越来越高尚,进而成为造福人间的使者,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才能避免他们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出现大的偏差,这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每个孩子健康成长、每个家庭幸福生活的需要。

党中央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们传授知识,更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他们成长,指导他们从小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具备雷锋的精神和崇高品德,为祖国培养21世纪的合格接班人。在我看来,雷锋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展现。雷锋同志那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热忱,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德修养,见义勇为、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追求进步、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言行一致、尽职尽责的实干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凝结崇高理想信念、制度價值精神和个人道德品格于一体,正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涵高度契合。因此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长期坚持的根本任务。为此,我们以学雷锋活动为契机弘扬雷锋精神,引导学生从小做雷锋式的好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挖掘德育资源,积极探索德育的新途径,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雷锋式好少年。

十多年来我们学校坚持“用雷锋人格塑造小学生健全人格”的育人理念。

一、特色文化润德无声

雷锋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敢于钻研探索,是不计较个人利益的精神。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特色班级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环境,班级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我们在小学生德育建设方面加强对学生集体凝聚力的思想教育,以校内学雷锋基地为主阵地,践行雷锋精神,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雷锋思想,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在我们雷锋小学,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是校训,雷锋精神是校魂,《与雷锋同行》是校本课程,《学习雷锋好榜样》是校歌,学校还根据校歌编辑了校操,“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道德格言,更是全体师生的行为规范。

学校每学期都开展班级文化大赛,在“以雷锋精神育人”的特色校园文化引领下,各班师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营造不同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用班级文化环境来熏陶人,感召人。宣传雷锋事迹报道班内的好人好事,每周评选出一名“学雷锋标兵”,做到学榜样,树典型。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班级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和行动,把自己的进步和班级的荣辱紧密相连,在热爱自己的班级这一情感的驱动下,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二、雷锋精神润泽生命

1.续写雷锋日记

沿着雷锋的足迹,寻找“身边的雷锋”续写雷锋日记。每天我们的身边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学雷锋事迹,有小有大,我们感动并快乐着。让学生利用小故事、摄影、漫画等等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平凡事迹,体验学雷锋的快乐。

2.雷锋服务台

各班设立一个雷锋服务台,由全班师生自愿捐助学习用品、急救用品、日常必需品等,以备同学们和老师急用。此活动不仅为大家提供了方便,还美化了班级,每班的针线包、急救箱、绿色氧吧,更体现了同学们之间互相关爱的深深情意!

三、社会实践提升素养

马克思曾经说过,实践是价值活动以及价值关系产生的最根本基础。实践决定着价值观的生成、发展与实现,决定着价值观的基本指向。

为使“弘扬雷锋精神,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实践活动走进社区、融入社会,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实践活动。我们以节假日为契机,带领学生走上社会,走入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学雷锋的社会实践活动。寒假期间,组织开展了献爱心的慰问实践活动。有的小组到市敬老院“包饺子慰问慰问老人”;有的小组到伤残军人家慰问;有的小组在社区写春联为各家送去新春的祝福;到152医院病房表演节目……

“六路雷锋车厢”活动其实践意义、社会影响力最为突出。我们平顶山市公交6路车806车厢是全国青年文明号,也是我校的学雷锋实践基地之一。自2004年以来,每周六上午,有一名教师带领学雷锋5名成员,身披红色佩戴,走进806雷锋车厢,向乘客宣讲雷锋故事、演唱雷锋歌曲、扶老携幼、维持公共交通秩序、帮乘务员打扫卫生,十几年来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孩子们的行动感动了不少乘客,影响了不少乘客,有的动情地和孩子们一起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有的给孩子们投以赞许的目光,有的在孩子们行动的感召下自己的行为也变文明了。许多乘客感慨:雷锋小学的学生就是我们的社会需要雷锋!

近年来,在雷锋精神感召下,情系灾区、贫困山区、残疾儿童,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把温暖送给需要关心的人。

“新华少年图书博览会”。此次活动不仅是图书交易市场、创新实践活动的练兵场,更成为了爱心捐助现场。孩子们把自己交易图书的销售额的30%共三千多元捐助出来,成立了雷锋小学爱心基金会,学校陆续拿出爱心基金用来帮助落后困难地区的孩子及本校需要帮助的学生。

“捐助脑瘫儿童”。为了提高同学们关爱他人、感恩他人的意识,开展“情系脑瘫儿童”捐助活动。同学们踊跃参与,共捐助1000余元。由师生代表把捐助活动中所捐助的爱心款物送到了汝州金庚医院,表达了我校师生对脑瘫儿童节日最美好的祝愿、最真挚的关爱。

“捐建图书站”。通过新闻了解到鲁山县观音寺乡石坡头小学地处深山,孩子们还存在着买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时,我们召开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主题队会,和学生商讨如何帮助山区同学。学生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真诚爱心,共捐图书2000余册,并跟随平顶山市义工联的叔叔阿姨,将图书送往石坡头小学。从此,这所学校的孩子们虽未走出贫困,却有了自己的图书站,一个写着“平顶山市雷锋小学捐建”的图书站。

“救助白血病同伴”。当听到我校一(10)班丁子恒同学不幸患上白血病,要治好白血病,費用高达几十万元,而他们家的经济状况无法承担这笔巨额医疗费用时。我立即带领学生发出“情暖同学、心手相牵”爱心捐款倡议。校领导带头捐款,全体师生也纷纷慷慨解囊,奉献浓浓爱心。

通过一次次的爱心传递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们乐于助人、学会奉献,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感,雷锋小学的学生向社会展示了时代小雷锋的新面貌,他们用自身行动履行了向雷锋那样做人做事的校训,活动中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提升了人文素养。

在今后的小学生德育培养路途中,我们会继续踏着时代的脉搏,坚定不移地跟随雷锋的足迹,深化实践养成引领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的自己的行动习惯,共同提升人文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龙应台,《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龙应台在台湾大学法律系的演讲,1999年5月15日

[2]吕振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3]谢俊春.论雷锋精神内涵及实践方式的现代转向[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02

[4]赵明仁,李后强,胡伟,胡学举,把雷锋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四川日报,2012年2月22日

[5]冯秀军,王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学与研究,2014,08

[6]张书林.雷锋精神应该时代化、大众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07

[7]卫会,一个人缺乏人文素养就是残缺的人,中国教育报,2004年11月25日

[8]曾芬钰.论“校园文化”与“文化校园”建设[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6(03)

[9]童鹏鹤,陈巧玲.校园文化建设对人文素养教育的功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9)

作者简介:

韩京莉(1974-)女,河南省平顶山市,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人文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