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幼教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分析

2018-07-25石宏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自理能力培养策略现状

石宏

【摘要】幼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对自己能够实施照顾和管理相关能力,就是幼儿自理能力。本文主要对当前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并且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提出提升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相关策略,希望对幼教事业的未来发展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班幼教 自理能力 现状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31-01

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决定性阶段就是2—4岁。年龄越小越具有可塑性,并且更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这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在这一阶段进行孩子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的配养尤为重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预期目标。

一、当前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很差,大部分孩子在入园时还存在不会独立吃饭、不能独立大小便、不会整理玩具、过分依赖家长等情况。许多家长虽然认识到应该让孩子早日具备自立能力的观念,也明白早日具备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十分困难,多数家长因为孩子还太小,培养自理能力的时候还未到;孩子体质差,经常生病,家长舍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让孩子自己做动作太慢,而且又会弄得太脏;家长习惯了为孩子做事,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的宠爱等多种原因,造成孩子缺乏自理能力,而孩子在这过程中也习惯接受大人的帮助,遇到困难就寻求帮助或直接放弃[1]。

二、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一)通过集体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首先,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结合幼儿自身的心理特点,选择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故事、歌曲、儿歌等,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通过集体教育的活动方式让幼儿形成自我服务的基本意识,使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其次,可以通过故事续讲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小班幼儿通过故事续讲法激发做能力范围之内事情的欲望,并且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一阶段的孩子对听故事有极大的兴趣,但是缺乏对故事内容和深刻含义的理解能力,所以在进行故事续讲时要结合这一实际情况,选择和自编不同方面、不同内容的精彩故事,讲给小班幼儿听,并在讲完故事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角色,你会怎么样?”让幼儿回忆自己进餐、洗手、整理玩具时的感受、想法,融入到所听到的故事情节中去,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听,这样不仅有助于幼儿对故事内容和含义的理解,也促进幼儿能够树立做好力所能及事物的自信心[2]。

(二)通过游戏互动和教师师范,提升小班幼儿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活动中,游戏是孩子最喜欢项目之一,结合这一阶段幼儿爱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比如喂饭游戏、帮助娃娃穿衣服、玩具分类、橡皮泥做面条、搓汤团、做饼干等趣味活动,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多种基本自理技能。幼儿园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大,并且具备极高的可塑性,教师在平时各种活动中的正确示范和引导,对幼儿未来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幼儿只有学会正确、科学的操作后才能对基本自理能力充分掌握。

(三)通过环境影响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创设主题墙和活动区的方式,来实现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教师及相关幼儿园工作人员可以对教室环境和院内环境进行布置和改善,创设提升幼儿能力相关主题的主题墙,使用幼儿能够理解的卡通图片和简单文字,帮助幼儿加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种意识,这种环境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幼儿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可以设立种类丰富、可操作性强、安全性强的活动区域,可以让孩子通过给娃娃穿衣服、简单手工制作、打扫卫生、模拟做家务等活动来学习如何进行自我服务,将课堂教学所用过的一些活动材料放置在活动区内,让孩子们在课后休息时可以选择自由活动,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操作技能[3]。

(四)鼓励、夸奖幼儿并不断提高要求有利于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孩子年龄较小,在认知能力和注意力集中方面都较为薄弱,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十分乐于接受,也希望获得教师和家长的鼓励和夸奖,所以在日常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过程中,应该对幼儿多多进行鼓励和夸奖,用积极、正面的方法激励他们完成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作为教师和家长,对待孩子应该更加耐心和细心,不能因為孩子掌握自理技能的速度慢而代替孩子完成,在孩子出现错误时,应该及时进行纠正并且做出正确的示范,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能够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五)家长与教师共同协作,对幼儿自理能力进行培养

家长是幼儿园方面和家庭方面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纽带,教师应该将幼儿的发展现状与进步及时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这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幼儿的发展的推动力。家长对教师工作的配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可以通过构建班级家长互通平台,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理论知识或实践资料向家长展示,或者是让家长和教师互相分享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中的经验,家长和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建立班级QQ群,进行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话题的讨论;在幼儿入、离园时教师和家长应该随时进行沟通和反馈,以保证幼儿在园内和家中所受到的教育一致;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等公开活动,来展示理论引导和实践操作的效果,让家长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对比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效果,引导家长逐步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4]。

三、结束语

自理能力是幼儿成长阶段必须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培养自理能力也是在幼儿园期间应该达成的学习目标,当前我国在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方面还处于探索和发展的阶段,这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和教学效率,加上家长的大力支持,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幼儿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更好的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陈燕.幼儿生活能力差异性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z1):63-64

[2]马燕.小班幼教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7(20):203

[3]袁培琼.小班幼教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J].长江丛刊,2017(7):259

[4]陈群.浅谈幼儿园班主任心得[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7):24-24

猜你喜欢

自理能力培养策略现状
孩子,我们慢慢来
优化小班幼儿生活护理的指导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