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

2018-07-25廖纪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學语文德育教育

廖纪凤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不育人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小学语文课不仅要通过听、说、读、写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还必须通过听、说、读、写完成育人任务。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深深懂得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充满生机,充满趣味性,是学生在快乐的语文学习中即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

【关键词】小學语文 德育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23-02

所谓德育,指的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德育无论是在哪一门学科中,都占着重要地位。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才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以后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该将德育有机地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读”“演”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

朗读活动是小学儿童最初的阅读活动。在课堂上只要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入情地读,就能帮助教师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如义务教育课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夏夜多美》,讲述的是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本文对话丰富、轻快活泼。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朗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本。课堂开始我就设计了老师配乐范读的环节,配着优美的音乐,我开始了声情并茂地朗读,看着小朋友们闪亮的眼睛和微笑的表情,我知道他们跟我一起走进了故事,为文章的理解奠定了基础。进入课文时我又设计了睡莲和小蚂蚁对话的师生情景对话读,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感悟美。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入体会后,师生都带上自己喜欢的头饰担当睡莲、小蜻蜓、萤火虫、小蚂蚁。童话角色的出现为课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与趣味,孩子们的主动性大增。角色扮演的热烈情绪,渲染了整个学习情境,不仅是角色扮演者,而且是全体学生都在无意识心理作用下,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体验到小动物们的高贵品质,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在想象中观察插图,渗透德育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在观察想象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还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在《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中就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叶欣护士长因不知疲惫抢救患者而不幸染上非典型肺炎躺在病床上的情景,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已被叶欣护士长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染,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人物的表情神志,展开想象;此时,叶欣内心会想些什么?她还有什么牵挂呢?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叶欣说些什么?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想象,让学生和文章主人翁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在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激励他们从小心中有他人,乐于奉献,长大以后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这就使他们的情感体验向高层次升华,从而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

三、在课堂练习中,悟情明理

在语文学习中,同学们要接触一些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因此,我注意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设计练习,使学生练有所用。例如:《美丽的小路》学习是想让学生知道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本篇课文就是循着这一宗旨,讲述了一个环境卫生的故事:小鸭门前的美丽的小路失而复得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在整堂课中,我设置练习让学生对美丽的小路说几句话时,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小路,你太美了,我喜欢你!”“美丽的小路,我走在你的上面真开心!”“美丽的小路,希望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还有的孩子说:“我们可以安排好值日生,每天扫。”“我们打扫干净了,别人又扔在小路上怎么办?”马上有孩子反驳说。又有的说:“我们还可以轮流看护小路,不让别人乱扔垃圾!”他的话刚说完,紧接着一个孩子又站了起来:“难道我们每天都要在小路上看着吗?”看着孩子们争论不休,我说:“大家想想,我们是怎样保持教室卫生的?”孩子们恍然大悟: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保护环境,都不随便乱扔垃圾,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四、激发学生读的乐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要渗透到学生的心灵当中,单靠灌述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我们还必须让思想政治工作走入学生的内心,只有使学生的思想深处发生变化,学生的思想素质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认为:“一个人的人品养成,即所谓教育,和自由阅读是有深切关系的。”读书既充实了知识,又陶冶的情操,思想的火花也往往在读书中迸射出来。因此,我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开展了有意义的读书活动。一是定要求,每人每学期至少读一本书。目前,市场上书目种类繁多,通俗、武打、言情小说充斥市场,为了避免学生读到这些不健康的书籍,双休日,我和同学们一起去书店购书,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天文、地理、历史、法律、自然、散文、诗歌、小说、纪实等各方面的书籍。二是召开书评会。李梅在书评会上说:“读完《红岩》后,我对什么是革命英雄主义和什么是革命乐观主义有了真正的认识。”因为意外事故造成残疾的闫军同学把保尔的名言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树立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把枯燥无味的言语说教变为灵活多样的形式表现,有机地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中。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饱满润泽的课堂,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穆朝荣.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12.68

[2]江琼.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课外语文,2013(16)

猜你喜欢

小學语文德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