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法

2018-07-25朱秀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交流情境数学

朱秀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147-01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进数学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自主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课堂教学发生极大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学生、教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形成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设问引入主题

如教“分数的意义”前,我先提问学生:“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出:“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和问题自学课本,并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归纳、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如:“汇报學习成果时,哪个小组先讨论出来,就先回来,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表见解,若回答不完整,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教学效果看,这个合作方式的提出,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品质的提高。所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无论什么内容都实行合作学习,这是很没有必要的。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为,重视学生自主学习。

二、情境带进教学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等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例如,教学“可爱的校园”一课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策略,用书本图画情境导入,让每个学生在观察图中的各种动物和观察教室的各种摆设,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后,让学生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既有所学,又乐在其中。

三、确立主体地位

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局面。

1.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位置,还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在讲“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笔者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如学生在以前学习“一位数乘法”一课时,已经明白了用第二个因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各个位上的数字相乘的算理。针对这一情况,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温故知新,并让学生口述算理,在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两位数的乘法,从多种算法中启发学生用笔算,从而使学生感悟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思想教育,达到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

2.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探索交流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达到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目的。

四、感受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数数”前,可以设计“自我介绍”的活动,介绍内容必须包括“家里有几口人”,这样,就把要学习的“数数”的知识蕴涵在其中。

为此,教师要在学期之初对整册教材进行研究、分析,找到知识的结合点,规划知识的结合周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猜你喜欢

交流情境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错在哪里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