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剧

2018-07-25余静雯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话剧语文教学

余静雯

【摘要】在语文教材中,话剧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形式,它从很大程度上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渠道,也让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好这些独特而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构成语文教学的“活剧”,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出话剧的独特教育价值。

【关键词】话剧 语文教学 活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134-01

一、選取教材中经典剧本,抓住话剧的灵魂

好的经典剧本,是话剧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而经典剧本的重要指标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基本的格式要有十分明确的把握,初步了解剧本的写作特点,第二是要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体会人物的形象,并通过朗读或者表演的方式来淋漓尽致的表现人物形象,感悟话剧本身的言外之意。例如,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9课《半截蜡烛》,主要讲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入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主要赞扬了母子三人的从容镇定、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话剧中一波三折的情节推动,引导学生在情节的演变过程中抓住母子三人的情态变化,让同学们借助人物对话来深入的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如此危急的紧要关头,与敌人斗智斗勇,他们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人感到敬畏。这一经典篇目特别适合在语文教学中当成活剧本,在内容和设计方面都特别适合学生来分角色扮演,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内涵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科学合理的分配角色表演,演出学生版的活剧

在这个角色扮演的教学环节中,对于话剧教学是一个特别有利的延伸,也能够让课文焕发出新的生机,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效果。在这个角色扮演话剧中人物的过程中,所主要体现的是学生用肢体语言和有声的语言来让人物形象更加活化,从而进一步有效实现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目的。但这个教学环节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作秀,而是更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真枪实弹”的进行表演,并且要有充足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做总导演来安排各个环节和各个细节,下面结合《爱写诗的小螃蟹》一课可以有效的谈一下角色表演的相关流程。

1.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真正的角色表演要创设出与剧情相吻合的相关情境,这样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讲究引导的方法和技巧,让所有参演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剧情中,切身感受所扮演角色的语言方式、行为动作,以及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心里思考,并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把创设的问题处理好。教师可以这样创设出具体的情境:同学们,学习话剧能够让我们更深刻的领悟话剧的魅力,而通过话剧表演,也能够让我们更深切的体会到表演的艺术和语言的魅力。我们可以从话剧中感受世界的精彩和人物的魅力,也可以在舞台上用自己的角色表演来发现另一个自己。下面我们来参演《爱写诗的小螃蟹》里面的角色,用心去体会,你能在表演的过程中和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到小螃蟹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又认识到怎样的自己呢?同学们,要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参与,抓住锻炼的机会,让自己更完美,你愿意参与吗?在学生情绪高涨并且热烈回应的时候,教师有针对性的选出跟学生自身特点比较一致的相应角色。

2.根据剧情有针对性的布置场景

在话剧的角色都已经科学合理的安排好了之后,要对场景进行有效的布置,一个个“小演员”针对相关的剧情,进行有效的装扮,并简要设计出剧情的表演场面和背景,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好表演的行动路线,道具方面可就地取材,灵活应对。通过布置场景,促使学生在真正进入表演之前,就对角色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并把剧本情境和现实情境有机的结合,在内心更真切的体验。

3.参演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表演

在这个环节,“小演员”真正的投入到角色中,开始按照角色的相关经历和性格特征来进行表演,一幕“活剧”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可以不要求成熟的戏剧效果和高超的戏剧艺术,所选的角色也要遵从学生本人的意愿,其最主要的目的只是在于让学生把剧情的事件与角色形成有效的建构,教师要学会在学生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察言观色,做好问题记录,找出其中的问题根源,并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4.针对角色表演进行讨论评价

(1)针对角色表演,展开相应的评价讨论。如在《半截蜡烛》中,可以让同学们讨论一下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中,哪一个角色更难演,或者哪个同学的演出更打动你,更体现出了剧本的思想内涵。

(2)针对剧本中的重难点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与评价。

(3)针对表演上的评价,可以进行二次表演。二次表演在这里体现出两个方面:一是参演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表演进行评价,然后改进之后进行二次表演;二是让所有同学都尽自己的所能对于故事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优化,可以展开后续的剧情表演,可以改编或者增加新的剧情,或者是减少一个人物角色,以及增加一个人物,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通过课文中的剧本,进一步展开编演剧本的延伸

编演剧本是语文教学和话剧教学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这样的过程演变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把剧本创作、角色分工、角色表演等都融为一体,是语文学习中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让参与到创作过程中的学生都可以获得让人难以想象的来自课本和非课本的话剧艺术的魅力,在艺术的世界中浸润和熏陶。教师首先要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剧本的写法,先解决“怎样写”的问题;然后具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创作的内容,比如可以创作和改变《新狐假虎威》,也可以写《穷人》,还有《叙利亚的卖水人》等,学生创作剧本的过程,其实从根本上来讲,也是对于文本的再现和深度解读,然后根据相关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排练,把剧本搬上舞台,让学生各方面的才艺和技能都得到无限的发挥,让一幕幕“活剧”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精彩呈现。

四、结语

在话剧教学和语文教学中融入“活剧”模式,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精神和灵魂得以陶冶,也能够让他们深刻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黄绮雯.语文活动教学浅探[J].教育导刊,2012.21:29

[2]李政海,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

[3]张鸿等,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

猜你喜欢

话剧语文教学
话剧《坦先生》
话剧《二月》海报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二)(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