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避免正面报道的负面效应

2018-07-25于秋莹

活力 2018年9期
关键词:负面效应

于秋莹

[关键词]正面报道;负面效应;避免方法

正面宣传是中国媒体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报道方针之一,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素养的极大考验。然而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取得的最终效果却不好,有些正面报道却不一定都能取得正面宣传的效果。有一些正面报道表面看来立意刁钻,主题突出,材料鲜活,很有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然而却经不起细致推敲,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漏洞,有的甚至出现导向错误,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不好的影响,非但没有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作用,反而带来不良的影响。自己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在这方面很有感受,觉得正面报道出现“负面效应”的现象严重地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声誉和公信力,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避免这种现象发生。那么,如何有效防止正面报道出现负面效应呢?

一、胸有大局。掌握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新闻宣传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大气候紧密相连,宣传理念必须与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政策法规相统一。对某个时期的报道重点、报道要求记者必须好好掌握,做到胸有全局,令行禁止,以此恰当地估量每个具体的事件究竟有没有报道价值,有多大的新闻价值。应该怎么去把握去报道,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新闻导向的正确性。

有一年,湖南省麻阳县年仅几岁的小学生张梦玲见一名女村民落水,立刻跑过去拉救,结果双双沉入河底。一家媒体对小学生张梦玲不顾个人安危、舍己救人的精神进行了报道。但当地新闻主管部门却对这篇报道提出了批评,指出用表演的口吻去报道小英雄的壮举,等于号召少年儿童学习她舍己救人的精神去做无谓的牺牲。因而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是舆论导向的错误。因为那时中央明确提出“以人为本”,不提倡并且严令不得组织妇女、儿童、老弱病残参加带有危险性的抢险救灾活动。因此,此报道显然与中央精神相悖,不合时宜,不是有效的新闻报道。

二、深入采访。避免出现不实、不宜、不能报道的内容

正面报道产生这样那样的负面效应,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报道本身含有使受众容易产生负面理解的因素。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时深入、细致、多动脑筋,剔除可能引起“负面效应”的因素。在报道中要防止报道内容的不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正面宣传获得正面效果的前提。有些正面报道不是记者有意造假,而是由于新闻工作者采访作风不扎实,捕风捉影,强扭角度,造成基本事实的不真实。

在正面报道中要注意防止不当内容的存在。所谓不当内容,是正面报道的内容中含有一些不宜报道、不能报道的内容,这些不当报道内容的存在,非但不会增强报道的正面效果反而成为带来负面效应的因素。

正面报道的内容要讲究辩证法。在正面宣传中,如果只考虑到一点。不及其余,就会顾此失彼,陷入片面性的泥潭之中。比如,某报一篇通讯,讲的是一个流氓恶势力团伙多年来称霸某县级市,伤害了上百名无辜百姓。新任公安局长走访调查后铁拳除恶精,將团伙成员一网打尽。这则报道的本意是要为当地普方歌功颂德,然而在有理性的读者看来,一伙歹人竟然能在县城里横行多年,只能说明当地党委、政府的无能和无力。

有些报道,为了突出现任取得的成绩,就把过去的工作说得一塌糊涂;为了说明某人的思想工作做得好,就把他的帮扶对象说得一无是处;为了突出先进扶危济困,爱心助贫,就把周围人群的冷漠和政府部门的官僚习气过度渲染……这些文章的作者都犯了政治敏锐性不强和“顾此失彼”的毛病,不但使报道本应起到的积极作用大大削弱,而且还引起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三、恰当表达,表述要有分寸

领会了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还远远不够,还有一个文字的表达问题。表达不恰当,正面报道同样会产生负面影响。

要做到表达恰当,首先选材要严格。采访时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把方方面面的材料都揽在肚子里,之后如何行稿,还得细细琢磨。其次,表述要有分寸。决不能为了夸大报道对象而过分渲染。把事情绝对化,说过头话。比如几年前有位娱乐记者曾写了一篇赞扬歌手的通讯,赞扬歌手热心公益事业的事,但笔者用词用的非常拔高,上升到了政治高度,政治色彩太浓。非常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大众觉得歌手们挣钱容易。捐这点钱不算什么,没必要大张旗鼓。

四、远离无限拔高的典型报道和远离民生的成就报道

通过典型报道以塑造典型人物来影响和指导社会舆论,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成功经验。但是,我们多年来习惯于沿用几十年前单一的价值观去评价和宣传人物,习惯沿用一些几十年前的老观念和宣传套路,过度拔高、削足适履,誉人过度,强化优点,弱化缺点,恨不能把周围所有人的优点都加到典型一个人身上,使得原本很鲜活的人物和事例变得干巴虚假,缺乏自我价值和个性特征。缺乏生活气息和人情昧。形成的正面报道典型都是“高大全”、不食人间烟火,完美得让人怀疑,可敬不可亲、可爱不可学。

远离民生的成就报道表现在具体的报道上,必然存在“虚”“大”“空”“全”“远”。“虚”,报道的事情不具体,看不见摸不着;“大”,报道的内容大而无当,不善于以小见大,没有细节,没有人物;“空”,说大道理,空洞无物;“全”,面面俱到,没有特色;“远”,远离社会实际,远离百姓生活,引不起受众的共鸣,必然会产生负面效应。

避免正面报道出现负面效应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加强理论功底和实践磨炼,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不出现新闻报道的负面效应,才能发挥好新闻舆论的功力。才能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

猜你喜欢

负面效应
揭露性报道对媒体的影响初探
别让手机消磨奋进的动力
奥运会的经济效益分析
标志性政府运作型展览会对城市展览业发展的负面效应
项目制研究的现状与新路径
当代大学生网络使用不当带来的负面效应分析
基于板材有限公司的负债融资的财务效应分析
自媒体传播的负面效应及其传播环境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