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学前教育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

2018-07-25魏宁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实施学前教育

魏宁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学前教育也呈现出不同的教学观念和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学前教育更加注重幼儿的个性化、自主性学习发展。在此需求之下,我国引进了国外幼儿教育中先进的区域活动教学模式,在推动素质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当前在学前教育中开展区域活动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区域活动 学前教育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101-02

区域活动是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基于教学课程、幼儿的兴趣发展等因素,将幼儿活动室划分为不同区域范围,在区域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活动,设置活动材料等,让幼儿能够在区域内自由活动,从而实现培养幼儿个性化、创新思维、探索能力等。如何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创建更受学生欢迎的区域材料和区域活动规则,成为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学前教育区域活动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参与的开发性原则、环境和教学目的一致原则以及经济性原则是学前教育区域活动环境创建的基本条件。区域活动实际上是一种集体活动,是幼儿自我完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学习的过程,通过区域活动的方式能够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提升。实际上,很多幼儿园都想进一步地加强区域活动的创设,为学前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成长。然而,受场地约束和资金短缺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学前教育区域活动的创设遇到种种问题。比如说:环境的装饰缺乏适宜性,很多幼儿园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中过于地追求装饰的美丽而忽视了幼儿的需求、年龄特点以及教学特点;区域活动环境的开放性也不足,很多幼儿园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过程中缺乏社会相关人士和学生家长的参与;有些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仅仅是教师的独舞,幼儿广泛参与性不高。

二、区域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几点建议

学前教育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几点建议:1.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便利和益处是学前教育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教师可以将幼儿活动的空间,用桌子、钢琴和垫子等分成几个小的活动区域,每个区域活动都是独立的,在各个区域中放置柜子,为幼儿拿取材料操作提供便利。每个区域的装饰也要符合该区域的特点,比如说:动物世界区的装饰应该在该区域周围贴上各种动物(老虎、狮子、猎豹、大熊猫等)的图片。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还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的创设,让幼儿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收获快乐和知识。2.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想要让幼儿更好的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实质物质,活动材料的选取直接关系着区域活动的教育效果。活动材料应该具有引导性和探究性,在引发幼儿动脑动手主动探索的同时,还要为幼儿预留更多的创造和操作空间,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提升。比如说,科学区的"小灯泡谁更亮",为幼儿提供不同数量的电池,不同的小灯泡,让幼儿通过实验发现如何才能使小灯泡变得更亮。此外,活动材料的提供還应该坚持和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原则,这样才能够保证幼儿对材料长时间地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3.教师要丰富指导方法。教师在学前教育区域活动中还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适宜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适宜的指导"指的是在区域活动中在幼儿遇到困惑时给予建议和支持,在小朋友需要合作时扮演活动中的小伙伴,在幼儿需要帮助时给予引导和鼓励。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指导方法,在不同的活动中采用相应的指导方法,进而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

三、区域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区域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实施策略:1.合理设置活动区域,高效安排区域布置。幼儿对于陌生环境具有抵触感,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要求区域活动有科学的活动区域,并且区域内的空间设计安排既符合教学目标,又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目前,合理安排区域空间环境的要点在于遵守区域空间设置的三大原则,即遵循封闭性和开放性原则,遵循独立性和组合性原则,遵循动静分离原则。例如对于读书室等要求安静思考阅读的区域空间,要求呈现封闭性特点,而对于科学区域等要求设置在空旷位置,同时要求进行组合式区域设置,实现科学区域的动静结合。只有正确理解幼儿的各项区域活动,才能发现活动或连接性或独立性的区域特点,才能科学设置区域空间。2.科学投放区域材料,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区域活动中最重要的介质为活动材料,科学的、有效的活动材料能够使区域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实现区域材料的投放要求尊重幼儿个性发展。要求区域投放材料具有动态性、探究性、操作性特点,还要求区域材料简单、简便,尽可能贴近生活,使学前教育能够实现生活化,幼儿能够从简单、易操作的材料中按照个人意愿进行探究创作。最后要注意及时更新区域材料,保证幼儿对区域材料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3.发挥教师积极作用,推动区域活动有序活跃展开。在教育活动中,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规范作用。学前儿童尚处于心智不全的阶段,在开展自主性学习的区域活动过程中,儿童往往出现不知所措或是积极过渡的情况,因而要求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基于对幼儿的理解,及时采取措施,对幼儿进行指导或是要求其与同伴合作,从而达到区域活动的最终目的。另外,教师要求对区域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引导,如利用5分钟向幼儿说明本次区域活动课的目的是什么,并给幼儿提供5分钟时间让其自由选择区域材料和选择完成形式。最后留出5分钟展示幼儿在本次区域活动中的成果。

四、总结和评价工作

一方面,有效的总结工作能够及时掌握本次区域活动的效果,同时对幼儿的活动情感、个性发展具有更深一步的掌握,从而有利于教师制度个性化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区域活动有助于区域活动的创新优化,如区域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审美情况、认知水平等,而评价幼儿的区域活动的结果对于推动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信息支持作用。

总之,目前学前教育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幼儿园层面上,想要实现区域活动的教学目标,应该从创设良好活动环境,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建立合理的活动规则以及灵活运用多种指导方法,这四个方面做起,努力为幼儿创建一个健康、科学的活动区域,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庆优.区域活动开设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J].上海教育科研,2010(9)

[2]张兰芳.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智力游戏区域活动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1(28)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实施学前教育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