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做到学生兴趣的培养

2018-07-25覃恩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兴趣小学数学教学

覃恩贤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挖掘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由之路。教师要善于去探索不同种类的教学方法,找寻到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趋势下快乐学习,为日后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找准教学角度,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有趣的数學学习体验,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091-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也是从兴趣开始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所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

一、创建探索型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代的教学理论中,曾经提出了“三主”(课堂教学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发展的主线、将学生的探索性学习作为主体,将教师的创造性作为主导)的观念,因此,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和学生一起共同建立一个探索型的课堂,在这个课堂里,学生是探索者,老师是引导者。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去观察课本中例一的两个图的面积是否相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随后就让学生回答,并且在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反馈的时候,提出数学的转化思想,让学生再想想还有那些图形能像例一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一样,能够用转化的思想互换。紧接就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

二、借助教学设备的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加快学习进度

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进步,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方法。在小学期间,学生的想象力是有限的,很多问题的学习需要借助其它教学设备才能更好的理解,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具体的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元角分时,借助多媒体,以图画故事内容播放,让学生加快对元角分的认识,视频播放的效果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巩固知识点的学习。多媒体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帮助学生开发脑力思维,扩大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多媒体在校园得到广泛应用,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带来契机。它不仅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且声像并茂的视听材料,还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如角、图形等,单凭老师的讲解以及书本的图片,是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体会的,如果借助多媒体,充分利用各种图片、视频资料,能够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各种抽象的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自尊心都非常的强,他们都想要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所以,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得学生的学习行为活动得以强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时应当改变以往单纯的批评模式,实施赏识教育,使学生看到自身所取得的成就,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提高荣誉感,进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具备稳定和长久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遵循以批评为辅,以赏识为主的原则,懂得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看到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在适当的时候激励和表扬学生,只要一个很小的鼓励,一个肯定的示意,还是一句赞赏的言语,一个微笑,都能够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进而能够从整体上带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从成功解题中获得自信,激发进一步学习兴趣

自信来源于成功的体验,而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信,就会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讲授完新课后,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布置难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练习,使其不但能巩固已经学习的新知识,而且从解决习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小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后,他们就会有自信心,这些自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其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此外,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听课与习题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小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去巩固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六、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从“会学”中获取知识的源泉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引导学生“会学”,并使学生从“会学”中获取知识的源泉,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事先让学生用硬纸板自画自剪直径为10厘米、15厘米、20厘米的圆,并准备好一条带子和直尺。课堂上,教师按照课本的方法,演示圆在直尺上滚一周,再用直尺量带子的长度,记下来,最后算一算每个圆一圈的长度分别是它的直径的几倍。既要动手量一量、算一算,又要动脑筋想,还要为得数的差异争得面红耳赤,然而他们在争论后醒悟过来,发现规律以后,任凭怎样算,结果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时教师便乘势揭示什么叫圆周率,并告诉学生,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已经推算出圆周率的植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数据。通过演示、讲解和学生自己操作与推导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学到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心直径×圆周率”的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避免了被动地接受,生吞活剥地背公式、记概念,而且活跃了思维。由于学生自己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体会到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感,从而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逐步由“乐学到会学再到学会”。

综上所述,教师对小学数学课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做到以情景构设的方式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辩论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宽容的态度来维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就能有效的培养出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打下学生往后学习数学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坤.浅议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1(06)

[2]江鹤.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神州.2008(03)

[3]尤丽丽.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兴趣[J].快乐阅读.2010(06)

猜你喜欢

兴趣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