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教育阶段创造力的培养

2018-07-25张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创造力小学培养

张金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创造力养成的关键时期,过去我国学界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而对小学这个学生兴趣、爱好、实践能力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缺乏重视,由此导致错过了孩子创造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因此,本文对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学 教育 创造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066-01

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都在拷问中国教育创造力缺失的问题,而决定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而非高等教育阶段。研究乔布斯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乔布斯之所以能在20岁的时候创造出苹果电脑这一重大发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小时候和养父在车库里建立的拆卸零件的爱好。而我国小学教育普遍死板僵化,注重于让学生遵守纪律,注意听讲,有些“多嘴”喜欢发问的学生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而读课外书、喜欢搞拆卸、有奇怪点子的学生总被老师和家长认为是不好好做功课,这种教育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必须要予以改革。

一、小学教育阶段对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小学教育阶段是创造性能力的养成时期

根据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论,青少年时期一个人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基本养成,孩子们能否独立思考,解决环境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创造性地思考和创造性地实践决定于这一时期。因为创造力决定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还决定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塑造也就决定了对创造力的塑造。

(二)小学教育阶段是孩子创造力上升的时期

Besancon(2006)的研究表明,儿童创造力在6到11岁时是创造力上升时期。Cheung,Lau,Chan,&Wu;认为(2004)1到3年级是创造力上升关键时期,Maker,Jo,&Muammar;(2008)认为幼儿园至6年级是创造力上升时期,laxton,Pannells,&Rhoads;认为6年级至9年级阶段创造力也处于上升时期。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小学阶段一定是创造力上升时期,而当随着年龄增长,一般进入到高中阶段,创造力就会逐渐下降。学者们对中国学生的研究表明,在初中毕业之后我国学生创造力就呈现出下降趋势。

(三)小学教育阶段是创造力支持的关键时期

在小学阶段,孩子更需要老师鼓励他们新颖的想法、发散思维和多角度思考能力,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学生个性,他们就会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如果家长能够支持孩子进行探索性实验,那么将来孩子很可能在动手能力上表现出创造性。小学时期不成熟的年龄决定了学生需要来自于学校和家庭的支持,创造力培养不但需要给予孩子自主性和独立性,还需要有效的引导和高效的教育。

二、我国小学教育创造力培养的缺失

(一)小学教育重视纪律,轻视创造

我国小学教育有明显的集体性和纪律性,尤其是灌输观念严重。孩子被送入小学家长首先要强调听老师的话,而教师则是过多注重学生是否服从,是否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是否遵守课堂和课后纪律,是否遵守班规等。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集体化活动过多,学校在组织各类互动过程中也强调统一性。许多学校从学生的发型到举止都有极为严格的统一要求,比如某所农村小学规定女生不得留长发,男生发型都要一边齐。在这种刀砍斧剁的修剪思维之下,学生的创造力肯定得不到发挥。

(二)家庭教育重视成绩,轻视兴趣

许多家长有保守观念,重视孩子的成绩,当孩子读课外书、拆东西、玩玩具、上网的时候,他们就认为这是不务正业的表现。

(三)学校重视发明竞赛,忽视创造力培养

针对很多学校的考察,笔者还发现有些教师把在课堂上爱提出问题和不同意见的学生看成是调皮捣蛋,虽然有些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发明创造,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基本自然科学都没有掌握,他们又能做哪些发明创造呢?忽略最根本的个性和思维的创造力培养,刻意去追求那些不符合小学生年龄段的发明创造是当前小学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并不是通过搞几个竞赛活动发几个奖状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犯了根本性的错误,舍本逐末,忽略学生个性,就无从谈起创造力培养。

三、提升我国小学教育创造力的建议

(一)重视学生创造力和个性的培养

学校教育应该关注学生个性,改变过去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在保证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习惯。在课堂教学上,要改变教师过去灌输和一言堂的模式,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发言,另一方面让学生多进行自学和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赞美学生,让学生建立不迷信权威的思想,让学生自己探索感兴趣的主题。一定要避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任务的局面。学校要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尽量避免扼杀学生创造力的管理方式。

(二)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家长要放弃应试教育思维,意识到未来10年应试教育将会被淘汰,鼓励孩子向自己提问,耐心解答并且引导孩子主动去查资料。对孩子的新想法和新思维表示鼓励。和孩子一起拆卸一些小东西,并且讲解基本知识。尊重孩子,建立平等沟通的关系,鼓励孩子多学习新事物,常和孩子平等讨论一些事情。适当允许孩子上网,并且浏览健康的儿童网站。经常鼓励孩子进行科学探索,保持对未知领域的兴趣,从小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多听有声读物,多看科教视频建立他們的兴趣和爱好。

(三)学校教育要从根本上培养孩子创造力

创造力的培养根本上在于创造性思维,这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不是举办几次发明创造的竞赛就能够解决的。课外活动、团体活动、实践课程、素质教育、竞赛活动要搞得科学有效,而不要流于形式,把团体活动举办成学生集体服从于领导意志的表现。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就在于不要扼杀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提问,对生命的思考,对大自然的探索。比如要鼓励学生像达尔文一样从小观察昆虫动物,并且给他们讲解达尔文发现进化论和从小喜欢昆虫职业的关系。在发明创造上,不要举办那些脱离学生实际能力的竞赛活动,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充分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比如在美术课上让学生画出未来50年世界的样子,并且想象自己在未来世界中承担的角色,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杜艳芳.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3):36-38

[2]段继扬.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1(6):24-28

[3]胡卫平.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课堂教学影响因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30):46-49

猜你喜欢

创造力小学培养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