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自主学习的习惯

2018-07-25祁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师生关系自主学习

祁霞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它更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

【关键词】兴趣 情境 师生关系 自主学习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055-01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也是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部分教师致力于探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我们业看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未能引起全部教师的普遍重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传统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得到改变。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得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何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会学”,提高学生得学习质量,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得小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強化。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过去得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积极倡导构建一种体现民主和谐、平等对话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得新型师生关系。因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张扬学生得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一个引领示范的作用,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丰富教学活动,品味成功的喜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品味成功的喜悦,从而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课本情景剧表演,搜集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让学生喜欢学习,为自主学习提供动力。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日常学习中的细节和点滴做起,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终身收益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师生关系自主学习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