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探讨

2018-07-24郑成淑黄在范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8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建设

郑成淑 黄在范

摘要:精品课程是高等院校课程的精华,也是极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它不仅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课程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而且还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等特性。精品课程并不是一系列用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的汇总,而是一组完整、自我包含的网络课程资源,所以也称为精品开放课程。全面开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对于降低日益增长的高等院校的教学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国内外精品开放课程现状入手,根据现阶段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指导性的建议,为高等院校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高等院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8-0168-02

精品开放课程是以网络为载体,通过网络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的一种课程模式。这些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每一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信息、教学大纲、课堂讲义、教学方法、实验指导、习题作业、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等。因此,建设高质量的精品开放课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质量工程,需要多个机构专家通力合作进行不断地修改完善、验收和检查来保证课程质量的不断升级,才能让精品课程真正成为“龙头课程”,从而能把所有其他精品课程建设都带动起来,建成一批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精品开放课程网络。通过精品课程教学队伍的建设,促进高等院校尽快完成本科教学中坚力量的新老交替,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

一、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现状

从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关系到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质量工程,也是全社会用来开拓学习者的视野和知识面的重要资源。使用高质量的精品开放课程来代替费用日益高涨的商业教科书,降低高等教育成本,不仅使全世界的学子深受其益,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教育管理部门的借鉴价值也是不容低估的[2]。

1.国外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现状。国际精品开放课程(国际上也称为开放型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自2001年诞生到现在,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方兴未艾的国际浪潮。2005年春,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犹他州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等几十个致力于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高校、组织、基金会等联合建立了开放型课件联盟。目前,全球100多个实施开放课件项目的团体联合起来成立了开放课件联盟[3]。从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项目到中国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建设项目,各种开放型网络课程资源项目在全球各地不断涌现,已覆盖到全球75%以上的大学。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麻省理工学院(MIT)的(Open Courseware,OCW)、卡耐基梅隆大学(CMU)的Open Learning Initiative(OLI)。MIT OCW作为开放型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先驱,一直引领世界开放型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潮流。

2.我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现状。我国精品课程建设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并成立了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CORE,China Open Resources for Education)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据统计,从我国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来看,工学、力学、文学、管理学和医学的精品课程所占比重较大,并以重点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精品课程门数占绝对优势,而且多集中于发展相对成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农学类精品课程门数相对较少,占精品课程总数的5.03%。

二、我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問题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高等院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成绩显著,但与国际知名大学的精品开放课程水平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从总体情况来看,出现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等等现象比较普遍。精品课程的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的考核和关注度不够,出现了“重评审,轻共享”、“重建设,轻服务”,为评而建,等等情况。对精品课程的内涵、精品课程资源的质量保证机制、精品课程项目评估、平台的更新和维护等方面的研究关注度不够。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实施的经验总结进行得太少,如项目成功实施的主要因素、项目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问题,而且也较少涉及课程资源的教学应用情况。因此,建立完善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平台,制定相关质量评价体系,使精品开放课程紧跟时代前沿,让知识性、趣味性始终保持鲜活度是当务之急。

三、解决问题思路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中课程内容建设是核心,不断完善和保持鲜活度是关键,质量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建设是保障。因此,我们应该从优化精品开放课程内涵、引入模块化教学形式、补充模拟实践教学环节入手,成立多学科专家教授组成的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管理服务团队,建立完善的精品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定期检查制度,不断完善和提升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平台水平。具体做法为: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把课程中每个知识点编排为一个模块形式,针对某个知识点,结合讲解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和补充模拟实验来描绘出一个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每一个模块“情境”中自由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1.优化精品开放课程内涵。认真学习国际知名大学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经验成果,优化我国高等院校现有的精品开放课程内涵,引入模块化教学形式,补充国际最新科学和技术研究成果,增加模拟实践教学环节,使每一门精品开放课程能够真实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使其更适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

2.完善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针对一门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可以融合多个学科的教授组成教学团队,协同技术、艺术和网络教学设计专家共同成立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建设和管理服务团队,建立优秀专家教授团队组成的精品开放课程的教学时空舞台,教授专家之间进行定期的交流和探讨,不断优化精品开放课程内涵,提升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的整体水平,使其成为展示我国高等院校优秀教学理念和教学风采的资源共享平台。

3.建立精品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设置精品开放课程质量评价指标,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和淘汰制度,使精品开放课程质量始终保持时代性、前瞻性和启迪性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精品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使精品开放课程平台始终处于不断更新完善的状态。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观念、看法。访谈参与者包括教育技术专家、教师、教学科研人员、计算机技术开发人员。

总之,建设内涵丰富的优质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平台,建立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平台质量评价体系,将有利于节约国家教学教育成本,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综合教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朱长江,胡中波.教研结合,推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升级[J].中国高等教育,2013,(1).

[2]梁晓芳.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5).

[3]钟小清,高显文.从精品课程和MOOC的比较中寻找建设在线课程的建议[J].教育信息技术,2016,(4).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