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2018-07-24侯爱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侯爱民

摘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哲学基础,有明晰的核心内涵,对于厘清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推动职业教学模式改革有广远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269-02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渊源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历史渊源。教育的起源来自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原始社会的教育如我国的“痒、序”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虽然发生了偏离,如西方的神学教育、我国的学而优则仕等脱离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但总体来说教育与当时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基本适应。职业教育更是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劳动实际,根植于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员。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逐渐兴起,社会趋于重视,已占据教育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国家实施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以来,强调工学结合、产教融合,落地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便成为了不二的选择。“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便是实施工学结合职教人才培养,加快产教融合促使教育与生产无缝链接的核心。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哲学范式。西方的实用主义哲学强调“生活”、“经验”等,强调人类认识行动的具体活动和结果,强调有用即有价值、无用即无价值。在教育价值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追求个体知识技能的提升,而技能、包括心智技能是在反复练习中形成的一种能完成特定任务的动力定型;从教育方法论来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活动”即“做”的重要性,并将“活动”即“做”视为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虽然实用主义否定物质的第一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但是“做中学”主张的推广、运用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当时的进步教育运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家如黄炎培、陶行知、蒋梦麟、胡适等接受了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并在中国进行了传播和实践、消化、改造,形成的“大职业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等主张,均体现了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影響是一种客观存在,从一定意义说,可视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哲学基础。

由此可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既有历史的演进、继承、发展,又体现了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产教融合的必然选择。它既是职业教育,特别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强调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核心教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方法论、典型化。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学做有机统一,强调教、学、做三者的深度融合。

1.教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教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教来自学生的学,而教是为学生的做而教,教什么来源于学什么,学什么来源于将来做什么。因此,没有好的教,就没有来自于做的实际反映。而且社会的岗位要求,既有外显的职业技能规范,也有岗位对学生内隐的职业素养要求(如行业职业道德、职场文化符号等),更有学生未来可持续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要求。

2.学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学的形式和要求来源于做,学的目的是为做而学,即将来做什么现在就要学什么。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在教师教的情景中学,好的学反映了教师好的教,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既要学怎样做,更要学怎样更好地做。

3.做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归宿。做是教与学的纽带和目的,教、学需要在做中教、做中学,学生会做、做好是教、学的目标,千教万学只为做。不管教师示范做、学生模仿做和师生创新做,目标都落实在做上。由此,做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和突破,没有能做、会做、做好,技术工艺无法延续、传承,工艺大师无法显现,大国工匠无法产生,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总之,教、学、做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相互依存、有机统一。教是前提、基础,学是核心、主体,做是归宿、目的,但教来源于做、依托于学,学依靠于教、制约了做,做需要教,寄望于学。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凸显了其重要价值和核心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技能并重的职教定位。教学内容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线索的编排体系,而以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为编排内容。在课程体系上,彻底打破以逻辑、理论为线索模式,转而以任务、完整技能为线索设置;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方法,而以工学结合、前堂后场、边学边做的方式代替;在实训内容上强调完成任务和技能整合,实施项目化实训。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了以能力本位的职教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需求,不以系统掌握理论知识为考察重点,主要以学生做的效果进行评价,瞄准理论够用、实际会做、场景结合、现场操作、解决问题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从而要求教师要将理论知识融合到生产实践、工作一线的实操中,指导学生做中学、做中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为一体,既是教学专家又是实践专家。

3.助推培养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做好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工程。随着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推动理实一体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的逐步深化,淡化了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界限,受学生欢迎的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操实做、具有实际生产经验的教师。

4.助推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要按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有机整合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按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般要求,将学生所学知识点、技能点、素质点等依照典型任务分成若干个学习单元,将教学做统筹考虑,形成整体,一体化安排学习进程,一体化设计教学场景。

四、把握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区别

1.教学内容与主体不同。传统教学内容以系统知识为目标,课堂教学和练习为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过程基本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常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情景设置,以完成整体任务作为学习和训练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作为主要目标,重在追求“做事”,以完成一个整体岗位任务、掌握系列操作、形成熟练技能为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导教学过程,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则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导教学过程,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教学时空等要素都以主体变化而发生改变。

2.培养目标与学习效果不同。传统教学中知识学习时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非主动获得者。高职学生在学习中无主动性,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挖掘學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觉中学训结合、学做结合,达到做学一体、学做融合。教学过程是学生边做边识,目的落脚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上。

3.教学环境与学习考核方式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基本是原有课堂,间或有少量的实验、参观等活动,远离社会生活,脱离生产一线,无法接“地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学习内容来自现实生产一线,岗位能力与生产对接,技能训练与工作任务一致,重视在仿真环境、厂中校、校中厂等真实情景的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重视纸笔考试权重,以考核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为要,记诵内容为考核重点,属于死记硬背应试教育的考核范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考核,既注重学生必要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既注重期末考核的成绩,又兼顾平时的学习行为,以理解、会做为考核重点。

参考文献:

[1]胡洪波,段咏梅.“教学做一体化”的哲学思辨[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9-10.

[2]李发荣,赵鹏.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现代职业人培养中的意义和作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4):97-99.

[3]张秀芳.高职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与设计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8):62-67.

[4]阳同光.基于工学结合、学做统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76-78.

猜你喜欢

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实例研究微课程模式下的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的租船实务课程改革①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