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困境与对策

2018-07-24邓景衡易诚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转型发展师范院校

邓景衡 易诚

摘要:针对目前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发展工科专业过程中存在的部分困难,如工科师资缺乏、学生专业思想不强及实践教学条件欠缺等,本文提出地方师范院校在转型发展中需要建立一支适合工科发展的师资队伍,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等,以加快师范院校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师范院校;转型发展;工科专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230-02

从2015年起,我国开始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和定期注册,教师培养不再为师范院校所独享,师范标签的办学特色在逐步弱化。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师范院校以文理科为主转向以理工科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量兴办工科专业,如计算机、通信工程、化学化工、机械制造、环境工程等。师范专业的比例在逐步降低。但是师范院校在开办工科专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工科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专业思想不强、教学设施设备不足或缺乏、培养方案制订不科学、办学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方式落后、办学模式单一、学生就业率低等[1,2]。地方师范院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会影响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本文就当前师范工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提出一些看法。

一、师范院校转型发展工科的现状及问题

1.工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结构是师范院校工科专业的薄弱环节,其基本组成如下:大部分教师是师范或者理科类专业,部分教师迫于形势从师范专业逐步转型,缺乏工科专业教学实际经验,其专业综合素质不够全面[3]。新进工科部分专业教师较年轻,教学经验不足。高学历、高职称工科人才缺乏,引进高层次工科人才较困难,短期内工科师资缺乏的局面不会有较大改变,这也直接影响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学生专业思想不强,专业学习积极性不高。一些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其目标专业是师范专业,工科专业学生很大一部分是从报考师范专业中调剂过来的,而且大部分是女生。工科专业要求动手能力强,学习压力较师范专业大,用人单位往往需要男生,这严重影响了工科类学生的择业观和专业选择。优秀工科类学生想转专业比例升高,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职业信念受到很大挑战。毕业生也难于找到理想的工作,形成恶性循环,工科专业很难招到优质生源。因此,如何加强师范院校学生对工科专业的热爱,是一个重要课题。

3.培养方案制订不科学。地方师范院校在制订培养方案过程中,对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培养计划中对学生要求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准确的定位。培养模式有些是照搬理科专业,没有因地制宜制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设置不是按照专业学科发展、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的,而是沿袭师范教育模式来开展工科教学,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4.实践性教学条件欠缺。工科专业建设投入经费大、难度大,导致其所需要的教室、实验室、教师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严重短缺,以前的实验室设置、实验室管理等往往与工科专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4]。原有实验室、仪器设备大多数是满足以前的实验课程教学,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大多数实验只能进行演示和参观练习,很难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实验操作的机会。工程专业的基本特点是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如何创造更好的实践教学条件,补齐短板,使培养的学生成为既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更具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人才,是工科专业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地方师范院校工科专业发展建议和对策

1.建立一支适合工科发展的师资队伍。学校师资队伍的强弱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没有优秀的、符合工科专业建设的教师队伍,就不能实现工科专业的建设目标,更谈不上培养高质量的学生[4]。建设一批适合工科学科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制订教师下企业培训计划。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进企业,做到每一位科任教师必须下企业培训。通过下企业积累实践经验和能力,弥补在工程能力方面的短板。同时,逐步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引进或聘用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通过学科带头人组建一个团队,带动学科发展以及为工科教学及科研奠定方向。三是适当增加从社会各界,特别是厂矿企业招聘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引入一些既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科专业教学。

2.加强专业教育,激化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对于工科学生,热爱本专业可以让学生更安心、更积极地投入专业学习,树立专业信心,激化求知欲望,为学好本专业打下良好基础[5]。做好专业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重视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学生和家长往往对所调剂专业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多,如果不及时引导,可能导致学生专业思想波动。通过入学教育,全面介绍专业学科特点、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发展前景、就业前景等,让学生对本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二是邀请优秀毕业学生来校现身说法,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和他们的心路历程,发挥毕业生的榜样作用,树立专业信心。三是加大专业宣传力度。对于新办的工科专业,在社会上没有影响力,甚至很多学生不知道有这样的专业,即使学生入学了也很难安心学习。为此,在学生报考前,学校通过媒体或者直接去生源地宣传本专业,让考生了解本专业的优势和发展狀况。学校还可以通过在校学生回家乡宣传等形式扩大知名度。四是通过举办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竞赛,开展校企合作交流,邀请用人单位、实习单位到学校举办座谈会、宣讲会、现场招聘会等形式,扩大专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单位对本专业的认可度。

3.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本科院校组织教学管理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重要保证[6]。转型发展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不仅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而且要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4.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为实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工科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工程师,工科教育的根本是实践。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都非常重要。但转型的师范院校在这方面有所欠缺[7]。因此,师范院校应把实践教学摆在突出位置,建立系统完善的专业实验室和专业实践基地。首先,师范本科院校要加大实验条件的资金投入,购置工科所需的仪器设备,完善实验室功能。其次,充分利用实验室,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让学生有充分的训练机会。结合工科专业发展要求,增加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工科专业所需的硬件条件。

三、结语

总之,地方师范院校在转型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认识了工科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自身传统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办学之路,提高办学质量,趋利避害,补齐短板,师范院校也能办好工科专业。

参考文献:

[1]蒲斌.对当前形势下师范院校工科教育的思考[J].今日中国论坛,2013,(11):254-255.

[2]卢林菊.浅谈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工科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举措[J].考试周刊,2017,(83):27-27.

[3]季喜燕,魏兵,李军湘.师范院校中工科专业实践模式的探索[J].山东化工,2016,45(21):150-151.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转型发展师范院校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高校工科青年教师备好第一堂课的一些思考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