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航空场务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8-07-24王正李大晓蔡绪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

王正 李大晓 蔡绪涛

摘要本文论述了开展航空场务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义,分析了当前考评员队伍建设及鉴定配套政策等影响鉴定工作的问题,并从编制体制、等级补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航空场务;职业技能鉴定;编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224-02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是以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对象,以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为参照系统,通过相关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考核作为综合手段,为劳动者持证上岗和用人单位就业准入提供资格认证的活动。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场务专业技能鉴定站成立于2009年8月,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许可证,此后每年都组织开展鉴定考核工作。笔者曾多次参加技能鉴定活动,对开展此项工作有几点思考。

一、开展航空场务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部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了保障队伍的正规化。场务保障涉及机场驱鸟、飞机拦阻、机场消防、飞机抢救、助航灯光、场道维护等内容,工作质量与飞行安全紧密相关,在保障人员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根据专业工种和技能等级分配任务,既有利于加强保障队伍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又有利于加强保障活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提高飞行安全性。二是促进了保障人员的复合化。场务分队普遍存在“任务重、人员少”的现实问题,部队以往通过“以老带新”、“以保代训”等方式培养人员,有一定效果但并不理想。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标准,对保障人员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保障人员的业务能力,而且优秀人才可以考取多个工种的等级证书,实现“一兵多用、一专多能”,为现有编制条件下实行骨干兼职、岗位轮换等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部队实战化训练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是以实际操作为主要依据的,等级区分的关键在于运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等级越高,对能力的要求也越高。以往场务分队的专业训练以装备的日常操作和简易维护为主,针对战时可能出现的故障查找、定位排除等开展的训练较少,主要原因在于故障原因相对复杂,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没有厂家的现场指导,许多设备不敢碰,更不敢拆,与实际作战保障要求差距太大。我们在技能考核过程中,针对实战化条件下场务保障装备容易出现的故障设置考核内容,限定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故障查找和排除任务,同时聘请工厂和院所专家提供技术支持、进行事后点评,将技能考核和作战保障紧密结合,有效加强了部队的实战化训练的能力水平。

(三)有利于促进院校学科专业建设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设立要经过严格筛选和逐级审批,对考核场地、设施设备、考评人员、办公条件等都有着严格要求,满足这些条件的学科专业一般建设相对完善。换句话讲,要申报成为鉴定机构,必须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同时,组织开展鉴定考核与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两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院校将教学、科研和为部队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体资源,促进了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鉴定工作使教学队伍更加熟悉部队、熟悉装备、熟悉保障,形成“三位一体、反哺教学”,进一步促进了学科专业建设的提高。

二、开展航空场务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评队伍建设不够理想

考评员是职业技能鉴定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其考评行为直接决定着鉴定质量。因此,考评员队伍的建设情况将直接影响着鉴定工作的成效。目前,海军航空场务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队伍建设还存在以下两点问题:一是高级考评员数量较少,致使高等级鉴定工作开展存在困难。根据要求,技师、高级技师等级考核和评审只能由高级考评员担任,而高级考评员的基本条件是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者高级技师资格,但目前此类人员较少,影响鉴定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考评员队伍不能保持长期稳定,考评经验丰富的人员较少。目前场务分队为正连级单位,连队干部在自身业务最熟练时,却由于个人发展问题而不得不改行,因为场务连没有设立专业技术岗位编制,造成人才流失,也影响了考评员队伍的长期稳定。

(二)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在我国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可见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是很高的。目前各级机关和部队领导都开始重视场务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但是,仍有许多配套政策不够完善:一是没有相应的岗位等级补贴。场务分队的工作环境以外场为中心,长期担负着紧急进场、跨昼夜保障、多机种保障等任务,尤其自新型战机装备部队后,对跑道道面、机场驱鸟、消防救援等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场务人员在严寒酷暑中从事高强度保障工作,没有任何补助,即使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也没有任何奖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场务人员的积极性。二是缺乏配套的用人选拔政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与士兵晋级提干、评功评奖等没有关联,缺乏配套的激励措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场务人员参加技能考核的积极性。

(三)鉴定站运行机制不够顺畅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营房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2010年版),鉴定站主要负责拟制考核工作计划、考评人员选聘及管理、考场設施设备管理、考前培训、阅卷评分、数据统计等工作,职责简单明确,但实际运行却并不顺畅。主要原因在于目前鉴定站从站长到管理人员、考评人员均以兼职方式开展工作,精力投入受本职工作影响较大。而考评工作却是贯穿全年全程的,从证书办理到档案资料管理,都需要投入专门精力,依靠现有兼职人员,很难高质量高效率地保持鉴定站的日常运行。

三、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采取多种举措,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

为保证考评员队伍结构合理和长期稳定,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措施:一是将鉴定站设置为正式编制,随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事业的发展,有必要考虑将鉴定站列入正式编制,设站长、管理人员、考评员等编制,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聘考评人员,有利于集中精力开展鉴定工作。二是调整结构,在保持以院校教员为主的条件下,适当增加工厂专家和部队人员比例,保持人员结构相对稳定,将工作经验传承下去。三是在场务连增加专业技术干部、士官军士长等编制,改善当前人员结构状况,使优秀人才既能留在岗位,又能成长进步,切实发挥人员积极作用。

(二)配套完善措施,激发一线保障人员热情

一是建议参照机务部队工作岗位等级补助制度,建立场务专业岗位等级补助制度,并将职业技能鉴定等级与补助等级挂钩,形成激励措施,提高人员积极性。二是建议对通过高等级技能考核的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在干部任用、士官套改、立功受奖等方面,要给予政策上的照顾,进一步体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以上措施既能体现对保障人员辛勤劳动的认可,也能激发保障人员参加鉴定工作的热情,从而促使其提高自身业务技能,最终转化为部队战斗力和保障力。

(三)颁发法规制度,明确鉴定站正常运行机制

一是强化鉴定站法人主体地位,从法规制度上明确鉴定站是可以独立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同时承担相应责任的法人机构,减少鉴定站在办理准考证、鉴定证书时审批环节,提高鉴定效率。二是在鉴定证书中增加鉴定站印章页,体现鉴定站直接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劳动价值。三是进一步完善相关财务制度,明确鉴定站可以依法列支管理人员聘用费、考评费等科目,从而使鉴定站可以聘用优秀的专业人员,保证鉴定工作的正常运行。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鉴定
台湾职业技能鉴定历史沿革与发展
辽宁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职业技能鉴定在高职教育中的意义
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与
职业技能鉴定考务档案的形成特点与管理初探
铁路物流运输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化考试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