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通识教育的实验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2018-07-24洪澜任山蔡志岗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通识课应用技术实验教学

洪澜 任山 蔡志岗

摘要:目的:通过在全校开设的应用型实验通识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拓宽学生的受益面,保持课程的可延续性;培养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结论:应用型实验通识课,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理性逻辑思维,教学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应用技术;实验教学;通识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211-02

由于传统本科教育的影响,长期实施较为单一的专业教育模式,使得纵向型专业技术性人才的知识面狭窄,不利于学科间的融合与交叉,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无法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对教育模式改革问题进行了较多探讨,在此背景下,通识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受到普遍关注,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专业性教学与科普性教育的冲突、常规教育法与个性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的问题,在今天改革和创新创业环境下,对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提出更高的需求。

一、通识实验教学的目标与方法

近年来,为了提升本科生素质,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特点,对通识教育模式改革问题进行了较多探讨:一是淡化专业,实施通才与专才培养结合的模式;二是采取主辅修模式,扩大专业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山大学教务部以电子类实验通识教育课程为试点,在物理学院专业选修课的基础上,经过改革、调整和完善原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逐步开设出全校的核心通识课和公选课:通用电子工艺实践、实用趣味电路实践等。它实现从科学知识传授向科学素养提高的转变,推动实践类通识课程的教学开展,将专业教学中的实操实践课程的纵向发展,转变成为多课程的横向发展,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通识课课程的教学水平,科学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让广大本科生参与到科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中去,使得应用型开放性实验实践课程能在通识课程中有优势体现,让学生获得理论课程不可替代的知识和技能。

1.模块化实验教学。由于通识课程面对的学生是多专业多学科的,为此我们建立了不同模块对应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生。如图1所示:模块1的设置主要针对文科生、医科生,实验项目无需太多的专业学科理论知识和复杂的实验技能就能完成,如“安全用电知识”、“基本电路元件认知,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无线遥控门铃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安装与调试”等;模块2主要针对理科生、工科生,项目设置以常识性基础性实验为主,包括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和内容方法的掌握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训练,如“温度湿度及电子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激光图案发生器控制电路设计与制作”、“数字万用表电流、电压测量的扩展”、“高压电源的设计制作及相关应用”等应用型较强的实验等,目的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模块3实验主要体现电子应用综合设计特色,难度适中,具有应用设计及可操作性,我们将逐步为已选修过模块2的学生开设,如“智能赛车硬件基础设计与制作”等。这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术方法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模块既可单独进行,也可穿插合并,基本能实现学生专业分流和对口所需,并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學生完成规定的实验下限数项目,可预约多选多做。

2.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与理论的相互融合,有机结合,互相推进,充分突出和体现了应用型技术作为实践性科学的创新特点。但由于选修实操应用技术类通识课程的人数众多,为了照顾到全校各专业学科的学生,我们开出多种模式的选课方式,任不同学科的学生选择,分别在教学内容、上课时间和学习方式上给予学生选择性学习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教”“培”结合,先由教师培训本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成为实验教学助教,与指导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小组,指导教师负责安排和指导助教的预实验和培训,负责实验过程安排和结果考核、评价,以及管理和协调工作。专业助教参与指导非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实验课程,每两名电子专业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负责模块中各一项实验。这种以培促教的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极大提高了学生实操和动手的机会。这种生生互助、合作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了专业与非专业的互补教学平台,开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良好环境。

二、通识实验教学的效果

在全校开设跨专业应用技术通识实验课程,同时实施开放性教学,打破了通识教育中理论教学一统天下的不利局面。通过应用技术的实验,学生加深了对电子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对较少接触到实验课程的文科生,使他们能在宽松真实的实验环境中,获得科学及工程技术的思维和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应用技术实验类通识教学,有效地延伸和补充了各专业的纵向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打破了理论教学一统天下的不利局面,取得了比单纯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改变了他们的被动学习状态,增强了其动手能力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提供了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平台,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学生实验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当自己的“作品”完成时,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鲜有缺课现象发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在全校开设跨专业应用技术通识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共享,选取贴近日常生活及生产实践的实验项目进行教学,既能展示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又有良好的趣味性。学生对课程充满着好奇、渴望和浓厚的兴趣,确实能吸引学生,学生各学所需,受益面广,对非工科生设计一些基础趣味性实验,如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无线遥控门铃的反射器和接收器的安装与调试等。这些体现基础性又有趣味性的实验,通过认真观察、探求尝试、独立思考,提升对电学基本内容的感性认识,提高对应用科学的兴趣,达到促进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严谨科学研究态度的目的。对于理工科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开设诸如“数字万用表电流、电压测量的扩展”、“激光图案发生器控制电路设计与制作”、“数字万用表电流、电压测量的扩展”、“高压电源的设计制作及相关应用”等综合设计性工程性较强的实验等,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一些基础,扩展实验教学创新空间。

在全校开设跨专业应用技术通识实验课程,教师也能根据教学需要,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的特长,有选择地将科技热点问题或科研成果项目引入课堂,根据个人所长进行实验指导。学生可选择感兴趣和针对性的实验项目,并且还不拘泥于课程而尝试有自我兴趣及挑战性的实验。

在全校开设跨专业应用技术通识实验课程,打破独立的课程界限,在专业实验选修课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完善改革调整,将电子技术应用实验定位为面向全校的通识化、素质类课程,是一次新的尝试,使全校学生受益。这一思路符合专业基础课程“通识化”的教学理念,转变了实验室专为某一课程或项目服务的观念,减少了浪费,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和空间。

三、结论

应用型实验通识课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学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从前期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非常欢迎这种轻松“玩”电子的学习方式,通过课程学习,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开阔了视野,而且对于培养理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也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林土胜,林上港,刘文哲.设计性实验对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2]洪澜.物理学科电子技术开放性实验教学实践[D].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师论文集,2009,(4).

猜你喜欢

通识课应用技术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常用外加剂应用技术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浅思考
新型水稻除草剂丙嗪嘧磺隆及其应用技术探讨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