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2018-07-24赵祥洪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构建

赵祥洪

摘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深化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也成为各大高校重点培养人才的主要依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发展提供有用人才,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推动高校人才建设事业发展,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为将来个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188-02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各国竞争日益激烈,国家的竞争地位是国家经济水平与科技发展的综合表现,而经济发展与科技技术提升需要人才的支持,因此国家竞争力侧面指的也是人才力量。创新作为国家竞争核心力,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具体明确了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这一发展战略的提出促进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进程,同时对我国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并对我国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发展方向。

(二)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支持,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尤其对于重点知名高校来说,成功的人才培养极大程度地提升高校在教育乃至社会上的知名度,提升学校整体形象。因此,必须要全力培养符合当前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改变现有教育培养模式及理念,构建并完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培养自主创新力

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创新能力就是我国综合发展的核心竞争支柱。通过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战略的提出,可以看出创新力对我国提升世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长久发展以来,许多企业一直处在经营模式效仿、理念制度复制或是大批次进行产业变动的发展状态。我国企业在有些技术方面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科技创新力度不够,造成众多企业极度缺乏专业性技术人才和自主创新型人才。

二、我国高校目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在高校中,有部分教师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当成专门培养提升未来企业家的课程,或是认为这项课程可以迅速帮助企业家能力提升。高校领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要学生将来做好创业有关工作即可,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没有作为当前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点教育内容,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并且由于高校没有正确明白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内容,误把技术教育也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完全忽视了创新创业的特性,阻碍人才培养事业发展。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过程中,由于把技术教育也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导致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专业操作能力,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放在一个类别,将创新创业内容范围极大缩小并且课程独立,使创新创业教育与相关专业课之间没有紧密联系,整个课程编排还是过于侧重高校学生的创业方面能力培养。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学科内容评价、科学发展及人才培养体系中,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安排不合理,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更没有结合当前时代发展形势,在课程编排上显得太随便,没有明确教学目的,和专业课完全分开。

(三)教学师资综合水平较低

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大多数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依然按照应试标准进行学生人才教育,还是把教师讲解与考试结合到一起。虽然在平时上课中会添加一些实际案例、学生小组讨论、课后辅导等形式,但没有太明显的创新思维,主要是传统的陈旧教学方法,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坚持做课堂笔记,考试之前不停地将课本所有知识点背熟,没有培养大学生灵活学习能力,缺少对具体问题的自我分析能力。并且教师教学方法也过于陈旧,不够新颖,过于呆板枯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并加以解决,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失去兴趣,影響最终教育的真实意义,没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一)构建系统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在明确当前培养人才的基本教学模式后,要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与要求,并且要根据不同的创业环境和实践活动的差别,确定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目标不同发展方向进行详细观察分析,最终构建科学合理的系统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了解创业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明白创业的基本流程。若学生对创业一无所知,那将来的个人创业就是空谈,学生充分掌握创业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创业过程中涉及的管理、财务、营销、法律等方面知识都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讲解。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运用校内专业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各专业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综合运用能力。

(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

高校在目前课程安排上不够合理,目标不明确,类别不清晰,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失去真正作用。因此,高校要将现有的课程进行完善、重新编排,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首先,在实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方法创立有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增强的教育课程,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参考依据,增设一些关于创业经营或是管理方面的课程,使学生将销售、管理与经济相结合,更好地为将来创业奠定基础,也要在大学生选修的科目中尽量融入进创新创业课程教育,邀请成功企业家、管理家或是成功个人创业者来到学校为大学生分享自己的真实故事,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促进综合能力提升。其次,高校要善于在教学教材市场中发现新教材,研究创建新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材与教学方式也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将现有的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完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理念,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到教材创新改革中,创建出内容更贴切大学生实际生活的优质教材,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三)建设综合师资素养高的教学团队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专业的师资力量配合,高校要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当前校内师资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制定详细的教师团队提升计划。首先,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一方面吸纳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能手加入到师资队伍中,将自身创业、工作以及在企业不断上升过程中实际经历向大学生讲述企业发展形势、当前经济发展动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创业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困难和注意事项,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其次,高校派遣年轻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促进教师双师双能型素质的提升。在工作中,创建奖励机制,对在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好成绩的教师,根据获奖级别给予认定为相应的科研工作量,作为职称晋升增强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工作热情,有利于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实现作为教育者的真正价值,体验到教书育人的成就感与自豪感。通过高校多方面努力,最终建设一支综合实力强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综上所述,随着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发展战略,创新成为我国核心竞争力,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积极构建完善的培养模式及体系,增强对创新创业人才建设的意识,改变原有人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建立系统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合理编排课程丰富教材内容、提升教育师资综合水平,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发展,全面培养综合性发展人才,提升我国经济水平,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6,(05):21-23.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构建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