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8-07-24杨国梓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杨国梓

摘要:独立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起步较晚,资源有限,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与挑战。独立学院应当立足应用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相融合,优化创新创业课程实施环境,并基于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和建构适合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138-02

近年来,政府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高度重视,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主体。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不应偏废,而是要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规律及学生特点,探索和建构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达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的目的。

一、构建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背景分析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改革领域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渐提升,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已成为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教育部要求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在课程体系方面将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许多高校积极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开始从教育教学环节深化改革,尝试建设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独立学院也热烈响应,但当前我国独立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对课程体系进行理念研究和制度设计方面的措施乏善可陈。制度建构特别是课程体系的缺失,容易导致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种短期火热的运动,难以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自身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长效机制的保障,也不能与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宗旨相吻合。因此,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已经成为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重中之重和核心目标。

二、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现状问题

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核心问题。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来实现。独立学院在办学经费方面,只能靠社会资金和学生学费办学而没有财政拨款;在组织机制、教学管理上,又过于依附母校;在影响力方面,由于办学时间短,自身品牌尚未建立,社会资源的利用渠道也并未完全打开。这些办学条件的现实问题,制约了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尚未建立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绝大部分的独立学院仅设置某几门相关的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创新创业讲座等,并未结合自身特点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也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2.缺乏优秀的创新创业课程师资队伍。师资方面,重点高校和大部分公办院校由于资源丰富,可以聘请知名专家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并为本校教师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平台和进修机会。独立学院的教师主要由母体大学、其他高校及社会外聘的专任教师和自己的专职教师组成,进修机会很少。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教师无法理解创新创业的理论精髓;没有创业经历,未接受过专业的创新创业培训,无法将创新创业课程知识很好地教授给学生。

3.对母体大学教学模式的依赖性过强。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必须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独立学院的很多专业课由母体大学教师任教,这些教师又承担着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任务,因此,独立学院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可能会借鉴或照搬母体大学,不能从自身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人才培养和课程设计,从而偏离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要求。

另外,教育对象的特点也与其他普通高校不同。独立学院的学生一方面从整体上来讲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方式方法不恰当,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另一方面,学生学费自筹且收费较高,学生来自经济情况较好家庭的比例相比其他普通院校要高,思想活跃,眼界开阔,个性强。

三、构建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对策建议

1.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设计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缺乏重点大学的专业科研能力、师资条件、先进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缺少国家充裕的科研资金支持,独立学院实现学科前沿创新的可能性很小,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是目标。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要结合地方和区域实际:一方面,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创新精神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区域经济结合,既可以利用地方企业资源发展学校教育,又可以根据地方社会经济、企业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需求,参与生产过程,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学科背景和专业基础知识,就无法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把握相关行业发展趋势,难以对受教育者形成短期实用价值。每个专业的知识体系各具特色,不同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必然是截然不同的。要针对专业特征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和设计教学内容,并在专业教育课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因素,将创新创业意识、知识和能力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教学中。反过来,创新创业意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专业理论知识。

3.强化实践环节,将创新创业实践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方面,应积极扩展广度与深度,进一步开创新途径,探索实施“教学项目化”,鼓励教师承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工程项目、横向课题等,利用寒暑假或大四实习期带领学生开展实践项目。通过本专业的工程项目、课题,能够充分地接触专业新技术新领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针对学生个性鲜明、好奇心强、家庭经济状况好的情况,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用项目带动学生探索创新,用创新带动创业。

4.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优化创新创业课程实施环境。由于办学资源有限,独立学院一定要充分利用所有软硬件资源,保证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环境。校内开放专业实验室,加强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搭建与实践教学相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验教学平台;结合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同时积极开展学科竞赛,为学生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校外积极开展区域内的校企合作,签订实习基地,建立与地方社会各界的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寻求创新创业机会。鼓励教师开展相关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安排青年教师进入相关企业、社会行业培训,参与生产和创新创业实践,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技术研究,改进教师知识结构。也可聘请企业导师为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指导。

5.基于学生特点,探索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方式要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来开展。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动力等方面存在劣势,但对实践的兴趣和期望较高,教育模式要因人制宜,在教学中降低理论难度,加大创新创业实践内容,对本专业可能遇到的创新创业问题设置任务,以学生为主体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发挥其主动性、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模擬商业、企业经营环境,组织学生扮演企业人员模拟企业经营情景或通过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培训、组织赴创新型企业参观学习等,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带动学生探索创新与创业。

总之,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独立学院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自上而下整体安排设计,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课程效能,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注释:

(1)《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5〕12号).

(2)《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7〕11号).

参考文献:

[1]许艳丽,张洪东.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中国商界,2010,(6).

[2]田蕾.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市场,2016,(4).

[3]梁艳.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