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2018-07-24高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实践创新

高勇

摘要:国内多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原有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发展。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内核入手展开分析,结合社会实际需求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构建,提出创新教学模式的方法与途径,推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128-0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伴随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设计的国际化带动全球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不只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更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内核的重塑

1.强调人文内涵。环境艺术设计和人文环境紧密结合,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环境艺术与城市空间、人和文化传播紧密相连。城市空间是环境艺术生存的土壤,环境艺术设计从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行为,是以满足大众精神需求为目的的一门实用艺术。如果一个城市空间环境中到处渗透着人文内涵,那么这座城市就意味着有较好的文化和生活品位。

2.重视创造性思维。环境设计发展日新月异,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凝聚着设计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但核心还要看设计师的创新能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并能够将其转化为设计灵感,运用到设计构思中,还会将创造性思维贯彻落实到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出别具匠心的作品。这是环境艺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设计道路上走得更远。

3.培养国际化视野。环境艺术设计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著名的设计事务所在世界范围内遍地开花,国内一线城市的重要项目很多是由国际知名品牌的设计事务所完成的,设计的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丰富的设计经验。作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分析,掌握其设计理念,并将这些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构建

课程体系改革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关系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在艺术设计教学活动中,课程体系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优化基础课程,与专业方向紧密结合。国内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是大一、大二以基础教学为主,这些基础课程以素描和色彩训练为主,并且多是一些常规的基础训练,针对性不强,不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新的培养方案对原有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精简到几门基础课程并与专业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如速描课程调整为结构素描、空间形态素描,通过训练让学生对空间有了全新的认知,不只是重复考学前的光影和调子的练习;立体构成调整为形态构成,课程由环艺专业教师上课,与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融合,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2.加强应用类课程,与施工技术紧密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重点放在应用上。作为设计师,不仅要培养创新能力,还要掌握施工的相关知识,了解材料的特性和施工工艺等技术层面的相关内容,保障方案设计真正落地,将设计真正付诸实践。高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中弱化了这个环节,造成培养出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注重实践结果。所以,新的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综合材料构成设计、木工工艺、装修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

3.细化专业课程,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专一,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酒店、办公、展陈、商业、餐饮等的设计公司,这些设计方向都属于公共空间设计范畴,在原有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只设置了居住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三门室内空间设计的核心课程,五周的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只是蜻蜓点水,不能将每一个设计方向内容讲清楚、学到位。所以,结合当前设计行业发展和就业单位需求,将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分解为办公空间、休闲空间和商业空间室内设计,更好地突出专业性,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4.重视过程考核,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高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应当把学生作为主体,强化过程教学与辅导,正确处理好课上与课下的关系。课上每个学生逐一汇报方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论,并将每次汇报作为平时成绩,这样的课堂教学会对每个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设计意识和设计方法。

三、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利用实际的工程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案例可以是施工中的项目,也可以是施工完成的项目,不管是规模、功能和设计方案必须具有代表性,有利于学生全面体会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现场分析、测量和感受得到真实的数据,避免学生在做设计方案时只限于凭空想象,没有现场实际感受。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对材料、施工工艺、照明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完全区别于照片的视觉效果,让学生全面了解项目的经营定位、投资方的要求和资金的投入等环节,还可以充分把设计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从设计方案到施工完成过程的全面认知。

2.模型教学法。模型制作教学方法是训练学生对空间的认知,同时训练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模型制作法的重点是方案的设计过程中用模型制作的形式推敲方案,用简易的形式进行模型的搭建,可以進行室内空间的划分,观察起来比较直观,便于调整。模型制作法还可以锻炼学生对尺度的认识与把握,增强方案设计尺度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直观判断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空间动线是否顺畅,充分发挥学生方案设计的主观能动性。

3.项目式教学法。环境艺术专业项目式教学是将实际项目引入教学,重点强调过程,按照实际项目方式展开设计。项目式教学主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时间观念。在实践中,作为设计师要高度重视业主的时间要求,对于业主来讲不仅注重设计品味,更注重经营的投资与回报,场地高额的租金业主是非常关注的一件大事。二是注重汇报与表达。作为优秀设计师走入社会之后,不只是会做方案就可以了,也要培养汇报方案时的语言表达能力。业主通过方案可以得到直观的评价,但要完全了解设计师的设计思念还需要通过语言的交流。三是注重设计的系统性。严格把握作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最后提交的作业也要按照招标设计方案图集的形式,要求设计推理的完整性,重点是设计构思与推敲的过程,并用草图的形式将想法展现出来,最后进行整体汇报。

4.竞赛式教学法。从国内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来看,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目前,国内各行业、高校、协会和学会组织的专业竞赛越来越多,一些高水准的竞赛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有些机构与国际联合,组织得有声有色,促进了专业领域的交流与发展。例如,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是国内影响较大的组织机构,每年组织多项专业类竞赛,如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中国装饰设计奖(CBDA)大赛和中国国际建筑装饰设计博览会华鼎奖等。这为高校提供了便利的教学条件,鼓励学生将课堂作业与竞赛内容相结合,培养竞争意识,既能够体现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也可以体现教师的指导水平。

四、结语

本文结合国内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对其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梳理,结合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深入分析社会发展需求,提出调整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的对策和建议,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优秀人才,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胜全,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5,(15).

[2]查波,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J].时代教育,2009,(9).

[3]文静,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2015,(5).

[4]谢欧,新教改下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法与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5,(3).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实践创新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