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地区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

2018-07-24刘剑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学习适应性广州地区

刘剑霞

摘要:本文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对广州地区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两者的学习适应性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广州地区;新疆少数民族;汉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069-03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课题共调查广州市内10所高校(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大学)的263名在校大学生,其中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108名、汉族大学生155名(以下简称“汉族”),男生111名、女生152名,城镇户籍101名、农村户籍162名,大学一年级53名、大学二年级112名、大学三年级63名、大学四年级16名、大学五年级19名,本科261名、专科2名,文科43名、理科96名、医科76名,其他学科(工科、艺术、农业)48名。为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研选取样本的高校范围、年级、性别、学科力求均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冯延勇、李红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分别对广州地区的新疆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根据冯延勇等人编制的学习适应量表:大学生学习适应主要含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教学模式、环境因素五个因素。该量表采取五级记分的方式,即较差为1分、不良为2分、中等为3分、良好为4分、较好为5分。学习适应强含良好和较好两部分,学习适应弱含较差和不良两部分。本研究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各维度、各子条目与学习适应性之间的相关性。以学习适应性总分为因变量、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简单线性回归,使用决定系数(R2)描述各维度对学习适应性的重要性与贡献度。检验水准α=0.05。

二、调查结果

(一)广州地区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差异

在新疆与汉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等级差异的比较中发现,两者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教学模式、学习态度、环境因素方面总体等级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得分方面,两者学习态度适应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二)广州地区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五个维度与学习适应性总分的相关性差异

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五个维度与学习适应性总分的相关性依次排序为: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环境因素。在汉族大学生中,五个维度与学習适应性总分的相关性依次排序为:教学模式、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环境因素。提示影响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高低的主要因素均为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态度,但环境因素对新疆大学生的影响更大。详见表3。

(三)广州地区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差异分析

1.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性别差异的比较。汉族女生对教学模式的适应性优于男性(P<0.05),而两者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少数民族女生对于学习能力的适应性均低于男性(P<0.05),而两者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2.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学科差异的比较。新疆少数民族文科、理科、医科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教学模式、学习态度、环境因素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汉族文科、理科、医科大学生在教学模式与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文科生的教学模式适应性高于理科生(P=0.001),汉族医科学生的学习态度适应性高于理科生(P=0.027)。三者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环境因素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5。

3.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学段差异的比较。新疆少数民族各学段大学生在教学模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五学生的教学模式适应性优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P=0.008、P=0.014、P=0.002),其余四学段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各学段大学生在教学模式与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一、大三学生的教学模式适应性优于大二学生(P=0.041、P=0.006),大一学生的学习态度适应性优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P=0.002、P=0.006、P=0.019)。各学段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环境因素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6。

4.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手足差异的比较。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教学模式、学习态度、环境因素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7。

三、分析与建议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不差,两级分化相对严重,汉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同样值得关注。我们发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模式、学习态度、环境因素的适应性优于汉族大学生,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并不比汉族大学生差,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等级分布较不均匀,两极分化情况较汉族大学生严重,应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详细了解情况,针对不同适应性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育方案,特别对适应性差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多给予关注和帮扶。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五个维度相关性各不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性最强,汉族大学生的教学模式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性最强。通过对两个群体在性别、学段、专业和手足等方面的比较,我们也发现不一样的特点。综上,高校应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进行研究,制定不同的教育对策,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混班上课的课堂设计合适的教案,力求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延勇,等.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6,38(5):762-769.

[2]冯延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22(1):44-48.

[3]王霞,范红霞.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9):62-64.

猜你喜欢

学习适应性广州地区
“十三五”期间广州地区在用工业锅炉能效状况分析
浅析中职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及对策
移动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以广州地区Y代消费者为例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广州地区需求响应与信息交互平台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