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灌输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8-07-24和雪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和雪梅

摘要: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灌输原则,改进灌输方法,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灌输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042-02

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今天,灌输两字往往被人们当作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填鸭式”、“满堂灌”等同起来,被看作忽视个性发展、违背教育规律的一种活动而被否定。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尤其是意识形态灌输理论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并加强灌输理论。

一、灌输理论的理论基础

灌输是伴随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诞生而产生的一个概念。关于灌输概念及其灌输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共产党也一直以来强调灌输的重要性。

(一)马克思的灌输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揭露了拉萨尔主义企图用陈词滥调和空洞的废话,来歪曲那些花费了很大力量才灌输给党而现在已经在党内扎了根的现实主义观点,明确肯定了把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是党的重要任务。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由于他们的生活条件、经济地位等限制,不可能从事系统的精神生产并创立思想体系,所以必须要进行理论灌输。马克思、恩格斯除了做大量关于灌输理论的理论研究外,还亲自参与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灌输的实践活动中去。

(二)列宁的灌输理论

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灌输理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所以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由于私有制条件下历史形成的社会分工与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也不可能在工人运动的进程中自发产生,所以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从经济斗争范围外给工人阶级和群众灌输阶级意识,从而使本阶级成员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自觉、主动地为实现无产阶级的使命而努力奋斗。

(三)中国共产党的灌输理论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毛泽东指出:“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江泽民同志强调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来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来塑造人,这些都突出体现了灌输理论的意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也高度重视灌输理论,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实效性的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们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坚持灌输原则,改进灌输方法,大力弘扬主旋律,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坚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从而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全面进步而服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时,必须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还要引导受教育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政策、基本纲领。从具体内容来说,首先,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政治观的教育。从世界观教育来说,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从人生价值观教育来说,就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人生与生命价值观教育;从政治观教育来说,就是要加强基本国情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以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其次,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注重民主、法治以及遵守纪律的教育。最后,加强道德观教育。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家庭美德教育。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时,必须注重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原则。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加强调动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并不是教育者让受教育者强制性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条件接收和获取相关的内容。如果教育者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本身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且教育结果也可想而知,不会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然,在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过程中,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原则,并不是否定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相反,作为教育者,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真正做到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另外,增加灌输过程的情感投入。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教育本身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情感交流的一個过程,所以教育者要真情付出,用心教学,用真心灌输。

(三)加强趣味性,寓教于乐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灌输并不是只能以枯燥、无聊的形式开展。很多高校大学生本身不太愿意甚至不喜欢上思想政治课,这可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纯理论的知识灌输以外,可以加强丰富多样的活动,同时从横向和纵向去研究和观察大学生的各种兴趣、心理等状况。思想政治教育灌输也可以做到趣味性,寓教于乐。首先,注重课堂教育的趣味性。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灌输,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教育者在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导性,按照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受教育者开展不同的教育方式,积极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其次,可以开展多种丰富多样的课外教学活动。除此之外,用激励原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教育对象进行正强化激励,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变化,并通过外在刺激帮助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在坚持激励原则时,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其次要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最后要注意运用的激励手段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相一致。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手段,不能违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有利于调动教育对象学习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坚持理论灌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灌输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包括思想认识问题和思想意识问题。灌输教育要注重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如果只是停留在讲道理,没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不注重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的实际存在问题,那么灌输教育缺乏实效性。灌输教育也不是教育者滔滔不绝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教育,而是应该要更好地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学习性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关心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直面其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真正做到灌输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3]朱明山,杨新.宇理论灌输模式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5,(11).

[4]陈立思.比较思想政治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宁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