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

2018-07-24单紫薇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高校

单紫薇

摘要: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具有鲜明国家意识形态标识的一种社会思潮,它在政治领域的“三个反对”、经济领域的“四化”与价值观领域的“两个推崇”对高校青年教师与大学生群体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弱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质疑,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重大挑战。高校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引导,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思潮;高校;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030-02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具有鲜明国家意识形态标识的一种社会思潮,产生于二战后的西方经济危机时期,是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一种经济复苏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根据《人民论坛》2010—2017年连续八年的问卷调研报告显示,新自由主义思潮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连续六年稳居十大思潮前三位,2016年排列第五,2017年位列第九。社会思潮是意识形态变革的晴雨表,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社会思潮的研判、分析、引导工作,关系着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与可靠的接班人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意识形态的危害与表现形式

(一)政治领域的“三个反对”

1.反对共产主义,抨击我国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认为社会主义制度限制了个人自由和经济自由,必然产生极权主义,通往奴役之路。

2.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意识形态多元化”,对《资本论》竭尽嘲笑,否认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3.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否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宣扬政治多元化,倡导多党制、立宪制。

(二)经济领域的“四化”

1.完全自由化,主张资本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以自由流动,不仅在一个国家之内,甚至可以超越民族国家,认为自由是效率的前提,不自由则会使各经济主体裹足不前。

2.彻底私有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认为私有制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个人权益的可靠保障,而公有制使经济变得更糟、效率低下、浪费惊人,是贪污腐败的温床。

3.绝对市场化,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强调“看不见的手”对市场的绝对支配,认为市场经济具有自我完善的机制,国家对市场干预会引起垄断、通货膨胀、劳动生产率下降、失业增多等现象。

4.鼓吹全球一体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实现由国家垄断并走向全球垄断,目的是维护国际垄断资本和大金融寡头的利益,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谋求世界霸权。

(三)价值观领域“两个推崇”

1.推崇普世价值观,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方国家用新自由主义解构全面深化改革,用西方宪政民主曲解依法治国,用普世价值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否定党史、国史、革命史和改革开放史,企图动摇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

2.推崇个人主义,否定集体主义。认为人权天赋,个人利益神圣至高无上,不可侵犯,国家、民族、集体的存在都是为了保障民众的基本人权。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

在经济浪潮多元的全球化大背景下,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各种民族、宗教思想强烈冲击,某些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呈现纷繁性与多元性,个别人出现政治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涣散的情况。西方经济学长期成为高校理论经济学教学的主流,先入式的知识结构影响了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和接纳。“95后”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猎奇心理较强,缺乏改革开放前后比较的深刻理解,“微时代”下云龙混杂的自媒体生产出各种错误思潮的不实言论,高校师生思想容易受到干扰,产生一系列隐患。

1.理想信念弱化。特别是某些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隐蔽手段进行渗透,部分大学生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心怀憧憬向往,缺乏民族观念,政治敏感性低,弱化了爱党、爱国的情感,对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持怀疑态度,认为腐败的产生就是市场化不彻底,形成空心病,产生信仰危机。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滋生了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市场交换主义等负面危害。新自由主义思潮理论前提的“经济人”假设,会使大学生认为国家、社会、集体以及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把个人自由、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置于最高地位。学生在参加活动中计算成本,计较得失。生活上崇尚奢侈,产生校园贷、裸贷等负性事件。

3.质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节日的淡漠,对西方节日趋之若鹜,网络上充斥着的西方节日的狂欢、怪异荒诞的歌词,这些都对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造成不小震荡。有的高校存在校园活动商业化、低俗化、娱乐化的倾向。

三、消除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目前两年,虽然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国际的影响式微,但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影响,特别是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备受关注。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政治领域向经济领域拓展,从最开始的人际传播、大众传媒传播到现在的“微媒体”传播,微时代下的舆论生态环境为新自由主义思潮以及其他西方思潮提供溫床,对高校大学生“扣好扣子”造成极大干扰。

1.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教育与传播,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2.提升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育人能力,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是所有教师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让专业课教师、管理服务者参与到全员育人的大军中来,重点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能力。

3.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精神健康,在关爱中对学生开展分层次精细化引导;抢占网络阵地,夯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与水平,让学生由受教育者转向舆论发声者,在学生中培养一批“红色先锋”、“意见领袖”,带动正能量的发声。

4.重视丰富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加大党史、国史、革命史、家国史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成长。

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和核心,立足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与虚拟世界拨开层层迷雾,让他们将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追求与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融合起来,大步向前!

参考文献:

[1]冯刚.新形式下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2]林泰.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思潮的引领[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7,(1).

[3]曲建武,吴云志,赵冰梅.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涉及社会思潮相关问题研究[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朱安东.政治工程、理论谬误与系统性危机——新自由主义思潮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2).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高校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