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文化导向

2018-07-24查伟大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查伟大

摘要:本文围绕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化导向的内容,并对其价值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022-02

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导向,是指能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引领作用的特定内涵。文化导向内容的确定,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依托、有重点、有方向地开展,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路径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尤为紧迫。面对新时期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直面育人挑战,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需要明确工作的文化导向并强化认同,达成实际育人的目的。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导向内容

(一)“立德树人”呈现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旨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旨归。《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指出:“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管子·权修》言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先后强调了德行是人的最高境界及人才培养的长期性、持续性与重要性。国家从战略的高度用“立德树人”指明国家发展愿景,同时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要求,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及深化做出引领。

(二)“工匠精神”凸显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传承

“工匠精神”凸显了工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育工匠精神是当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根本使命。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指明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育人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培育技能型人才的平台,既要培养具有一技之长能够承担社会使命的人才,也要培养体现工匠精神的教师。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利用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体系式发展,便能成就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其凸显的文化价值愈久弥深。

(三)“美美与共”展现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主要是指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结合自身“各美其美”的优势,以“美人之美”的谦和态度相互学习与交流,寻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收效点和汇聚点,实现“美美与共”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形式,实现“天下大同”的人才培养目标。“美美与共”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立足于自身优势及协同精神,实现时代要求的思想意识导向教育,传承并展现各自的文化和美好,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独特性、追求共同性、美德优秀性和发展未来性。

(四)“学以致用”助推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才培养

“学以致用”凸显了学用结合、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意义,指引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学生“学、思、践、悟”的引领。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标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助力与推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围绕“学以致用”的文化导向强化教育,助推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为祖国培育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全面围绕“学以致用”的内涵建设需求,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成成效。

二、文化导向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应用

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德树人、工匠精神、美美与共、学以致用”(以下简称“德艺美学”)文化导向的确立,其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便可以有效地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及内容提出引领。

1.“德艺美学”可促使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育人为先,通过工作全面开展达成启真、导善、求美的育人成效,引导师生在教育中完善人格,提升品行。通过“德艺美学”相關思想意识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文化品味和思想境界。应用型本科高校唯有通过教育的探索以及创新的实践,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要通过各项活动的务实开展,形成理念先行、行动执行、方法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态,以服务社会发展,推进学校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2.“德艺美学”可引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呈现独特的教育文化特点,指引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对人“尚巧、求精、道技合一”的价值境界,实现对人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理念和伦理品质的教导,实现对教师的师德修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德艺美学”可以贯穿师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体现在师资建设、教学管理、社会实践、创新教育、文化活动的方方面面,而思想教育作为所有环节不可或缺的部分,温润地实现教学相长、研精致思的效果。应用型本科高校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自励耐劳教育、尚美博爱教育及笃信好学教育,以启发师生实现小我成就大我,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德艺美学”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有的以德为重的教育内涵,助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书育人与思想教育的全方位统合进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途径、内容、领域的多元化,从多层次和多维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力度与效度,有效实现人的综合素质及技术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围绕“德艺美学”的文化导向,合理定位教育重点,科学设计教育环节,激发师生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助推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特色之路的发展、创新之路的前行;注重“德艺美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呈现与融合,以开放的胸怀、大学的态度,寻求到与祖国发展的有效助力点,与本校发展的共同价值观,与师生发展相关的可靠价值点,从而达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优成效。

4.“德艺美学”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与发展的作用呈现,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系性、实效性、长效性及针对性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可加强对“德艺美学”文化导向的深层认知,分析跟进具体的措施、机制及方法,围绕文化导向内容及高校育人特色开展各类平台与活动的建设,在各个领域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系统性和持续性、专业性和技巧性、传统性和创新性,以此加强师生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初心的认同与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肩负着传播思想理论、明确理想目标、引领价值取向、助力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也承担着清正优化校园环境、塑造学生优良品行、强化学科改革发展、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的现实任务,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导向,即找寻到引领师生正确思想导向的前提,通过对文化导向的认定与实现,让师生感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现实科学发展规律,体会教育工作的艺术之美。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高校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导向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对文化导向“立德树人、工匠精神、美美与共、学以致用”的确定,更是从多元需求及多维领域,实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衷,即以时代崭新的胸怀与视野,造就时代需求的人才与环境,凸显大学的情怀与存在,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使命与愿景,真正达成大学之美。

参考文献:

[1]陶文辉、马桂香.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7,(2):60-64.

[2]朱凤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制造业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1):96-101.

[3]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6-10.

[4]李敬东.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当代世界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及和谐进路[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1):36-38.

[5]徐永利.趣在求是学以致用对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1,(11):66-69.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