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模式下的艺术设计学科基础教学研究

2018-07-23郝锐

艺术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PBL模式基础教学艺术设计

摘 要:在当今,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是一种经典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先导,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其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起到重要的启蒙与引导作用。将PBL模式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旨在从根本上有效地推动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充分调动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其创新能力,精准培养符合设计行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关键词:PBL模式;教学方法;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教学改革

教育部于1998年正式将“艺术设计”这一学科名词载入《普通高等学习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在20年后的今天,在全国约2000余所高等学校中正式设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院校超过一半,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设计教育大国。但我们应看到,在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在全球化语境下,设计行业正快速发展,我国本土的艺术设计教育及方法体系亟须进一步完善。从微观角度进行考察,艺术设计方向的应届毕业生往往难以将“所学”结合到“所用”。学生创新能力的欠缺和思维固化成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随着建构主义的发展,PBL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教学模式指向“教”“学”“问题”三大靶心,直接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扩招的大背景下,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很好地辅助了教学,使学生在更具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下更善于学习知识、发现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有效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更重要的是,PBL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协作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使之终身受益。

1 PBL模式概述

1.1 定义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以下简称PBL),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该理论在1969年率先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医学院应用,目前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风靡全球各大高校,为许多国家高校借鉴学习。[1]与传统的单向通路教学有很大不同,PBL则是强调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为了将学习的过程与更原理性的目标、更宏观的问题相结合,使学习者投入具体的研究当中。它建构具有现实性的研究课题,强调把学习过程设置到逻辑更深层和更有实际操作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协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提出设问背后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网,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方法。

1.2 教学方法设计

在PBL教学模式中,问题与学习内容相互依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学习,并不断寻找信息,最终提出解决问題的方案。PBL的一般方法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2]

PBL模式更侧重于在所谓问题情境中,学习者能够运用并拓展自己的相关知识经验,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从而实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学习者之间不断地交流与共享知识。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给出开放的课题目标,小组成员进行信息汇总,在授课教师掌握学习者学习进度的同时给予相应的辅助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对研究本身产生责任感,发挥其独创性,独立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问题的评价阶段,教师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体会收获、查找不足。秉持发展性原则,避免简单的二元价值论,以学习者的角度为出发点,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教师保持全面考量的把握力,不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熟识程度,更要关注其个性、意志力、品格的塑造和发展。

1.3 教法优势

PBL模式的教学思路有如下几点优势:

(1)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获得知识是目标之一,其核心内容是现实问题的解决。该教法强调信息资源的接收和整合能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协作探寻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2)有利于将现实问题与课程模型结合。PBL模式指导下的教学能够增强师生利用课堂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将知识力转化成行动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研究学习的自主性。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执行力和精确判断力。学生需要实行自我激励、安排目标、制订计划、独立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引导。对问题的解决进行自觉思考。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力与沟通表达力。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常以合作讨论形式调动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每个独立的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处理课题,互相学习,携手努力。引导学习者懂得“1+1>2”,拥有合作型性格。在群体交往的过程中,巩固创造性思维、发展批判性思维,从群体协作中实现自我观照。学生从“问题”和“学习”的反复考量中使自己获得能力的提升。

2 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学习是一个人生活中的核心,是一种自然而积极的状态。然而,艺术类教育在应试培训阶段,长期的模式化学习会使学生陷入误区。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学生感到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更开放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欠缺、研究效率低下、信心不足、学习能力不进反退等现象。面对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课教学,教师要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促进综合认知领域、专业技能领域、情感领域的综合学习,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

一般而言,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第一,实训技法训练大于创新思维训练。在造型基础与构成基础上,对点、线、面、形体的研究容易让学生过度临摹,陷入被动的认知过程。艺术设计过程是创造的过程,强调对于生活细节的感知与转化。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在技法的生动和思维的生动之间陷入顾此失彼的局面。

第二,学生主动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开发,设计思维能力欠缺。目前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仍显单一和刻板。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演示文稿中的知识点阐述往往显得“慢半拍”,学生对于基本技法和观念的认知停留于临摹经典图像。显然,这样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发展之间形成了动作上的协同,而缺失了内在的统一。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惰性思维,对于“模版”“图例”的依赖自然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在面对设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往往不能有更好的联想能力。

参考日本教育学家的调查结果,人的一生中被动学习所得到的知识量远低于主动学习的收获。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以知识为前提,而是实践、知识、思辨、观念的共同体。很多艺术设计类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若不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将面临不利局面。

3 PBL模式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根据PBL模式的启发,结合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所需特点,笔者提出基于艺术设计学科基础教学的实施方案,应用于本专业第一学年的设计基础实际教学中,分为如下三个教学阶段。

3.1 结合学习情境,提出问题

艺术设计学科的学生在步入专业学习的初期,不仅需要掌握对形体的把握能力,更需要增强对美学的认知能力和鉴赏能力。艺术设计活动的必备条件是具有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艺术修养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要求学生接触不同种类的绘画、设计等综合艺术门类,增强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辨识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增强对人文科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认知。艺术设计类专业并不单单重视设计技巧与设计软件,更要了解文理科学、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

在课堂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同时充分了解学习的综合性,为其设置一些更核心的问题,如图形的演变、设计发展脉络、设计的功能性、设计与生活的关系等。让学生在广泛了解的基础上,对问题(课题)进行选择。

3.2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在学生锁定目标课题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式学习,从而解决问题。介绍美术与设计的发展概论,让其从根本上了解学习目的;介绍设计资源网站,了解行业动态;介绍查找书籍、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不仅能牢牢掌握,而且更为丰富生动。在学生熟悉问题联想的思维训练后,通过构成训练引导学生探究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之间的联系。

结合PBL模式,旨在提高学生适应实际设计活动的能力,笔者将探讨与协作方式训练融入课程教学中。

(1)在学生进行研究活动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并夯实,引导学生使用归纳文案的方法建立知识档案,将学习过程中已经落实的问题和亟待进一步考察的问题汇总。在授课时系统讲述已经解决的问题,并进行知识拓展;将仍然存在的问题罗列出来,选择面对问题相近似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协作研究。

(2)在设计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以实践创造为主,辅以头脑风暴与思维地图。这一过程旨在引导学生自由创造、自由思考,勇敢面对实践过程中的不完美,并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一点尤为关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辩论,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阐释文本的能力同样关键。笔者通过讲解学生作品引入话题,并根据实例设置联想问题,学生进行发散性的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通过基础课训练贴近设计思维的逻辑性。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设置阐述方和辩驳方,通过辩论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问题的宏观把握性与思维逻辑性。

3.3 知识整合,评价问题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安排知识验收活动。安排学生对于所选课题进行PPT讲述,阐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与关于课题的开放式展望。在课堂中公开进行交流与汇报。对于课堂习作与完整创作由学生进行文本阐释,学生互相提问、给出建议,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补充。经过同学发言、探讨和分析,教师总结共性问题,并对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形成最终教学报告反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认知和反思从多个角度对自己的研究产生认识,有助于其对专业知识研究法的理解和运用,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设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最后阶段的全方位总结有利于学生熟识专业知识与创作表现技法;有利于梳理设计思维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利于创意思维的养成、设计思维的转换与探讨协作工作方法的实现;有利于提出课题延展问题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查找各个环节的不足。最终目标落脚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基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

4 PBL模式的课程实施效果

在教学活动完成后,笔者通过如下方式考察PBL模式的实施效果:

第一,通过学生提交的实践作业和研究报告进行分析,考量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学习效率。

第二,设置学习成果调查问卷与生评教机制,回收信息,分析学生对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看法与建议,了解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盲区。

第三,通过学生之间关于学习成果的互评,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明显的增强,课程完成效果是否有新的突破。

经过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学生在接触全新教学模式的开始阶段不能很好地适应,主动思考与学习能力还有所欠缺,运用语言的阐述与表达能力不够完善。随着课程的渐进展开,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所提升。在主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很多更有现实意义的知识。新的学习模式得到正面反馈,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了创新意识与协作意识,基于问题的主动学习模式使学生受益良多。

5 结语

通过此次研究发现,PBL模式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有正向的指导意义。实践性强、立足高远,相比其他教法具备显著的优势。

艺术设计学科有很强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是提高其学习能力的必备前提;学会全面思考,是巩固学生所学,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总结是提升设计理念和设计力的内在需求;沟通协作是解决困难、获取新知的主要方法,是掌握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的根本;创新是设计活动的唯一归宿。PBL模式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无疑非常适用。但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推广还需进一步结合本专业特点,发展出更具普适性的方案,从而更好地推动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改革,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为艺术设计行业培育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天宇. PBL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7(10):266-267.

[2] 姜清超,袁冲,程晓广.对PBL教学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155.

作者简介:郝锐(1991—),男,天津人,硕士研究生,201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同年进入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艺术設计系任教,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基础教学。

猜你喜欢

PBL模式基础教学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基于PBL模式的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研究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