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与“放”的品味

2018-07-23赵志旺

艺术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指向性意蕴味道

赵志旺

摘 要:本文研究了画面当中收与放之间的关系。收不仅是画面整个大的框架和布局,还是一种精神指向性,收里面又有放,而放的意蕴和味道又在收的状态里演示,这样就形成了一张一合、一放一收的品味。

关键词:“收”;“放”;精神;指向性;味道;意蕴

1 画面中视觉效果所体现的“收”与“放”之间的关系

从视觉的体验上来看,作品当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既放松又紧张的视觉体验,无论在写实、表现还是抽象的绘画中,我们都能够体会到“收”与“放”的品味,在整个大的画面空间里,总有一部分画得比较概括,一部分画得比较精彩,一部分比较紧密,一部分比较稀松,一部分重,一部分淡,一部分紧张,一部分放松,一部分是视觉的重点,一部分是视觉的模糊区,在这些关系中,能够感受到画面效果“收”与“放”的视觉体验。艺术家从生活中筛选和提炼与自己心性相适应的东西去表达自己所关注的东西,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物,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从画面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每个艺术家所关注的东西和角度都不一样,所表现的内容也不一样,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在表达个体的个人体验,通过思考、提炼、转化、凝聚,表现出能够打动自己、刺激自己心灵,也尽量能够和其他人产生共鸣的东西,正如古哲赫拉克利特所说:“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可见东西使我们看到了看不见的东西。”无论社会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处在一个“放”的大空间里,艺术家总会回归自己最真实的个体体验“收”上面去。

2 画面中精神指向的“收”与个性化绘画语言的“放”之间的关系

正如马蒂斯所说:“如果绘画从精神开始,绘画语言从感觉开始,一个人就必须以画画培养精神,并能够将绘画语言引导进入精神的小道……”因此,要使绘画语言的“放”充分表达精神的“收”,这样的作品质量才高。绘画有两个主要的要素,一个是要有自己的绘画语言和处理方式,另一个是所要表达的理念和想法,这两个要素构成了作品的主要面貌。每个艺术家都在追求和采取什么样的语言来处理画面,以及如何表达上下了不少功夫,并进行了深思、研究和提炼。个性化绘画语言与画面中的精神指向就好比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收”与“放”之间的关系,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只有采取恰当的绘画语言,才能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才能使画面更充分、更鲜明地突显画面的视觉效果和精神指向。每一个艺术家的处理方式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式和绘画语言,即使同在写实的领域里,同在表现中,他们处理画面的个体表达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判断一个艺术家是否独立存在的方式。无论采取什么样“放”的绘画语言,终归要表达画面当中“收”的精神指向,这种精神指向性是一种内在的,是对生命、对人、对物、对环境、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性、对意境、对文化的一种思考和提炼。即使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们的生活阅历、知识背景和个性体验也是不同的,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和表达方法也是不同的,作品所采用的绘画语言是不同的,画面所透露的信息和精神含量也是不同的,但画面要表达的主旨和意图则是他们共同的指向,都是为了说明问题和传达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画面中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处理方式与其要表达的精神指向性是一致的,即语言与精神统一,一切语言的表现都是为了更好地、更明确地表达画面当中的主旨和意图。不管是写实的、表现的还是抽象的,他们所采取的个体的绘画语言都是不一样的,中国的美术大家傅抱石曾说:“绘画当中的生命体现在语言和精神当中,有些事可以统一,而艺术统一不了,艺术家必须有个性化的绘画语言,绘画不同于科学,科学强调客观,而个人感受是艺术家所强调,个性化的绘画语言体现出作品的特色和精神指向,无论怎样去表现,但终归要提炼到去表达画面中精神指向的‘收。”

3 对造型提炼概括的“收”与对造型语言的“放”之间的关系

对造型语言的认识大体可分为色彩、笔触、线条,每一幅作品里也都包含着这些因素。每一幅作品都是作者对造型概括的提炼,这种提炼概括支撑着整个画面的基本框架和结构,也是作者的主要精神意图表达,也是对思想内容传达的凝练。正如克莱夫·贝尔所说:“有意味的整体是由有意味的形式组成的,绘画领域的本质价值才得以实现,这种意味形式和艺术家的感悟联系在一起,这种味道和意蕴又为整体的造型服务。”每一个造型、每一块色彩都是具象的,当我们深入分析和感触这里的变化时,会发现这里面有一种流动的、具有生命意识的意象表达和处理,也具有某种率真和趣味。无论在具象、表现还是抽象绘画里,我们都能体会到中国艺术家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传承,中国油画得以真正本土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所做的探索。“收”与“放”必须处理得恰到好处,不能过分地“收”和过分地“放”,“放”必须在“收”的规则里去变化和玩味,“收”必须遵循“放”的韵味和律动。意象的表达是我们感受出来的,而不是对具体实物的描绘,更注意绘画本身造型语言所体现出来的放松和味道。每一张作品里的每一个东西都是有造型的,即使是抽象绘画里的色块区域,这些造型也都是具体的,是一种具象因素的再现。在具象的形体里,依然能够体会到意象的处理方式和方法,具象里有意象,每一个具象的造型里都有意象的处理方式和方法,而意象的趣味和变化又在具象的形体里玩味,这样就形成了一张一合、一收一放,既具象又意象,既是又不是的艺术理念里,使绘画有一种意蕴的表达,有一种自由的游离和放松。在概括的“收”的規则里产生一种最大的“放”,最大的“放”在一个“收”的形体里去玩味和游走,画面当中体现了“收”与“放”的关系和节奏,从而使我们既欣赏“收”的内敛和态势,又品味到“放”的意蕴和趣味,使“收”和“放”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视觉状态,从而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特有的“收”与“放”的品味。

参考文献:

[1] 费兹捷勒.艺术箴言录[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 易英.西方20世纪美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谢宏声.图像与观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指向性意蕴味道
一种接收换能器指向性凹陷方法
中秋的味道
快乐的味道
人大专题询问:增强监督“指向性”
声波测井圆环阵指向性设计
夏天的味道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忽逢桃林 落英缤纷——我的“指向性写作”教学点滴谈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