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绣梓流芳-中国雕版印刷展”的形式设计特色

2018-07-23李文瑾赵涛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展览

李文瑾 赵涛

摘要:“绣梓流芳——中国雕版印刷展”,是扬州博物馆、扬州中国雕版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的馆际交流临时展。此次展览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专题展览,还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盛宴,展览形式设计师根据展览内容在形式设计上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营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展陈空间。

关键词:雕版;展览;形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192-02

一、前言

2018年5月18日,由扬州博物馆、扬州中国雕版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绣梓流芳——中国雕版印刷展”在江西省博物馆隆重开展。雕版印刷技艺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脉,它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影响了社会的变革、促进了文化的普及。雕版技艺作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在印刷史中被誉为“活化石”,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突出得贡献。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收藏珍贵古籍版片三十余万片,本次展览从中精选了其中120余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从中反映了古代雕版印刷技艺的工艺流程及历代雕版印刷发展的历程及对社会的影响。作为中国雕版印刷发祥地之一,扬州雕版技艺始于唐、行于宋元、盛于明清,保存着及其丰富的雕版印刷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雕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绣梓流芳——中国雕版印刷展”是江西省博物馆的一个临时专题展览,这种形式的展览给博物馆注入勃勃生机,它与博物馆基本陈列相辅相成,同样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教育作用。不论是基本陈列还是临时展览,作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方式,两者相比较而言,临时展览在展览中运用较为灵活的艺术形式,辅助基本陈列,增强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力,补充基本陈列的缺憾,是拓展和丰富基本陈列的重要手段。

临时展览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不仅能补充基本陈列的不足,同时临展的形式和内容不受约束,涉及的范围较广,可以展现出不同类型的文化,满足各年龄阶段观众的参观需求,丰富大众的精神生活,从而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临展空间相对较小,结构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必须在造型塑造、色彩搭配和灯光布施等形式设计上寻求突破,通过灵巧多变的艺术陈列,为观众提供优质的观展视觉效果,力图用简炼的艺术语言来突出展陈的主题。

二、序厅造型设计

序厅,是对展览主题的集中体现,是整个展示空间的一种延伸。展陈设计师在对展览内容及展品深度解读后,运用艺术表现手法,创造出的装饰艺术形式。好的序厅设计在形式设计上的重点是让观众能在视觉感观上快速获知展览的展示方向烘托展览氛围。“绣梓流芳——中国雕版印刷展”从展厅整体结构来说,序厅位置相对特殊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不像基本陈列一样能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通常情况下从展厅入口进入后,才是展览的序厅,但此展厅的中开式入口与序厅位置同处一个层面,因此如何巧妙处理序厅与展厅入口之间的关系,成为本次展览的重点设计之一。无论任何外在因素,都不能影响到序厅的形式设计同时必须切合展览的展示主题。通过对展品的细致分析,其特性为精巧的板制雕刻和文字,因此在序厅的整体造型中以雕板的形体为基础进行简化创意设计。在熟悉展览大纲、文物展品、展厅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设计师的创造力,运用恰当的陈列艺术语言,结合真个展厅的空间,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展陈意境,强化观众的观感。

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在建筑、宫殿、园林等等,都极大程度地表述出了丰富而深刻的中国传统形式,就是对称,从美学角度来说,对称也是自然美的形象表征。本次序厅的主体结构就采用了对稱设计,以翻开书册形式从展厅入口向两侧倾斜对称展开,上方则用直线刻板叠加形式将两侧进行连接,并设置展览文字标题。整体上形成舒展、稳重、简炼的对称造型结构。在主题的表达中,以唐、宋、元、明、清为代表,将五个朝代的文字和相对应雕版文字内容,通过雕版反刻形式,高低层叠于伸展的两侧墙壁之上。整体造型都以简炼的对称结构和明快的直线体构成,再加以精致的文字元素应用,既明确地表达了展览主题,又将展厅的入口融入其中,视觉效果突出,为展览的拉开了精彩的序幕。如图1所示。

展厅有良好的通透性,适当装饰为展览增添文化气息。前言、展柜、立柱是本次展览中文化装饰的重点位置。从序厅步入展厅,前言采用屏风式中式窗格造型设计,两侧以竹饰装点,清新雅致起到引导观展与展厅空间的功能划分作用。精致的展品整齐陈列于橱窗式的文物展柜中,柜体周边以回纹镂空雕刻板形式进行局部装饰,古典纹饰的应用让展厅得到了有效连贯。展线中间位置的立柱采用高清灯片包裹式设计,即为观众提供了展览的知识内容,又形成了不同于展柜的视觉感。如图2所示。

三、色彩运用

色彩是展览中第一视觉感观,具有审美性和功能性双重作用。在形式设计中运用适当的色彩,不仅能烘托出展览的主题及展品、图版、展墙及艺术装饰的层次感,同时也为观众营造出视觉舒适、整体和谐的观展空间。形式设计师考虑到本次展览的展示内容为雕版,其本身为木本色和墨色,色彩较为沉闷,为了避免观众视觉上会产生沉闷感,特选雕版校稿色,朱砂红为主色调,栗色和灰蓝色为辅。在展陈设计中色彩的准确运用有利于烘托展览的主题立意和艺术表达,展览的内容通过色彩的传达,在人们的视觉中能引发情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和波动。序厅中朱砂红色营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造型空间,极大活跃了序厅的整体氛围。前言窗格、展柜纹饰的均为栗色,柜内展托的为黑灰色调,从序厅到展厅内容,形成了不同的视觉差效果,合理有序色彩应用,使整个展览活跃而不失稳重。

四、灯光运用

在展陈设计中要利用有限的条件创造出适合展品环境的合适的灯光。不仅仅是保护文物的需求,同时也能通对光源的精心设计安排,营造出独具特色的观展氛围,并起到引导观众参观的作用。展览中的光源主要使用了射灯、洗墙灯和聚光灯,序厅需要明快准确的光感,以洗墙灯和射灯配合照明。在展览的灯光运用中,为了突出展品的展览效果,可以把灯光与色彩相结合,这里面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展品本身的色彩、一个是展柜、展板的色彩,用这种方式来突出展品本身的历史厚重感。此次展览文物以木质雕版为主,小巧精致,展柜顶部光感十足的聚光灯投射到器物之上,层次分明,体现了展品的精致程度,抓紧了观众的眼球。

“绣梓流芳——中国雕版印刷展”的展览形式设计从造型、色彩、灯光方面入手,大胆的运用简约的现代设计理念,系统科学全面地展示了雕版的起源、工艺流程、历代雕版的发展历史及雕版技艺的影响与传播,把观众带入雕版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深切感受雕版的魅力,使观众获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此次展览的形式设计注重体现整体设计的造型感、色彩感和灯光感,起到突出文物,突出主题,烘托气氛,同时形式完美地诠释了展览的内容,最终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猜你喜欢

展览
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浅谈博物馆教育功能
艺术作品传播设计的思考
揭开古籍文献与历史图像神秘面纱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刍议现代商业展览服务对于公共图书馆展览服务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