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博物馆展陈形式设计思考

2018-07-23张云燕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

张云燕

摘要: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大众知悉当地历史人文信息的有效途径。本文简要阐述了博物馆文物展陈形式设计所需具备的要素,并分析了文物对展陈形式设计的影响,希望为今后博物馆的展陈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展陈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178-02

随着公民文化意识的觉醒,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关注与交流促使了文化旅游的兴盛,加上近年来博物馆免费开放浪潮的涌现,使博物馆的特性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给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而博物馆的展陈在展示环境上极具现场感,是博物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博物馆事业发展和实现传播文化及社会教育功能至关重要的一环,这并非只是技术性的工作,还具有技术和艺术双向内涵、涉及学科知识广阔而又深入。

一、博物馆文物展陈形式设计的要素

(一)博物馆建筑本体

一些博物馆建筑是古代建筑改造的或者仿古建造的,这类博物馆基本保留了古建筑的风格和空间布局特点,所以展览形式应与建筑本身相贴合,文物展品应配合建筑物一起对历史的本来样貌进行还原。一些博物馆建筑以突显纪念意义为主,但由于原型文物大多已不复存在,应依照纪念原则尽可能恢复原貌,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先进的图像模拟技术(VR、AR)还原场景,或者按比例重建场景,展陈设计就要围绕虚拟技术呈现和场景重建来展开。如果博物馆的馆舍属于现代建筑,馆藏文物的类型和数量也很多的话,展陈设计就往往灵活多变了,其所受到的限制也小得多。

(二)展陈布局形式

整体来看,展陈的布局主要在空间之中进行,该空间主要是建筑物所组成的空间。因此,文物展陈会受到建筑物空间形式的严格约束。如果将原有古建筑直接改造成博物馆,大部分原有布局会得到保留,而在新建的博物馆之中,布局方式有很多种。首先是串联式布局,该布局方式的特点主要是陈列厅可以保持首尾相连,还可以将各个楼层串联在一起,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参观路线保持不变,具有很强的固定性。其次是并联式布局,其主要特点是参观路线可实现相互串联,并通过串联布局形成并列关系。在这种布局之中,参观者可以选择的路线有很多,参观方式也能达到两到三种。再次是放射式布局,该布局方式主要是几个陈列厅围绕中间大空间进行布置。在这种布局之中,参观者参观路线的选择更加灵活,但不能有效地确定参观的先后顺序。最后是混合式布局,主要由串联式和放射式两种布局形式组合在一起,具有上述两种形式的全部优点,既能组成环形路线,还能让观众灵活地进行参观。

(三)展陈空间的表现方法

首先是独立展陈,总的来说,独立展陈中的展品仅包含可以观赏的艺术品,这类文物一般只能用来欣赏,如字画等,这些文物只能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另一类文物不仅具备装饰、观赏功能,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如陶瓷类文物。其次是场景展陈,有些文物如果进行单独陈列,不容易将历史文化内涵突显出来,但如果将文物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之中会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感觉。这类文物主要来源与考古挖掘工作,为了将展陈效果全面地突显出来,会将这类文物继续放置在原来的环境之中,从而避免环境的改变对文物产生破坏。最后是动态展陈,文物往往是静止的,自身信息的传达需要与动态展陈形式相结合。由于博物馆服务对象的改变,古老的静态展陈方式很难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很多博物馆将新型技术应用到动态展陈之中,从而增加了文物的展陈效果。

二、具体影响

(一)展品展陈空间设计

想要了解文物对展陈形式设计的影响,需要从整个博物馆空间入手,从而实现全面分析。在文物类展陈空间设计过程中,展陈空间的基础是文物。随着博物馆发展的不断延伸,逐渐实现了各种专业的不断融合,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博物馆的文物种类,可用的科技手段也日益增加。整体来看,各类文物都具有属于自身特点的属性,这些特点几乎全部来源于历史的沉淀,是任何技术都不能模仿的。由于文物脱离了原本的存储空间,很容易產生损害现象,故博物馆展陈形式需要创造最适宜文物保存的物理环境,有了合适的物理环境之后,便需要对适合文物的展陈主题进行设计。例如,陶瓷文物在展陈过程中需要打造适宜的四面型展柜。

(二)展陈设计的场景陈列

场景陈列也是文物对展陈形式影响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场景陈列布设中,主要通过实物文物、特定的展品组合形式以及情景构成相应的场景。当场景题材确定后,需要从众多文物中选出最有代表性、文化意义的典型展品作为场景陈列的核心。作为一种辅助展项,场景陈列应注意避免生搬硬套等问题。

目前展陈设计中的场景陈列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景观陈列类型。这种场景陈列是指以自然生态中的场景或历史场景作为模仿对象,通过仿制场景各要素的方式,使其再现于展陈空间中。

第二,复原陈列类型。这种场景类型是指将历史遗迹或考古现场中遗留的文物作为陈列品,对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场景进行复原,或参照展示主题将所需场景复原出来,为人们营造富含历史感的陈列空间,生出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更好地突显出文化的深层次内涵。

(三)展陈形式设计中的艺术品创作

展陈设计过程中的艺术品创作主要是来源于展陈内容,这其中包括造型艺术、绘画、半景画等。这些文物虽然属于艺术品范畴,但由于科学性的约束,与一般艺术创作存在很大的不同。在艺术构思过程中,需要具备充分的科学依据,还要与陈列风格相互协调,这也突显出艺术创造过程中既融合了科学又包含了艺术的特性。由于艺术作品的主题不同,在展陈设计形式上也会有所不同。艺术形象主要是高度提炼和概括的,在展陈形式设计中需要将永恒性和内在力量充分体现出来,这也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力所在。截止到目前,很多博物馆文物展陈为了将整体报价提高,在展陈形式设计上盲目跟风,并积极引进流行文物,这样做反而影响了艺术创作的价值,不利于文物艺术性的有效提升。

(四)对布局形式的设计要求

在文物布局形式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展陈性质与类型进行合理区分,并确定各种文物应该进行长期展陈还是短期展陈、属于历史文物还是考古文物,这些都可以对展陈形式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将主题突出出来。如果不能让文物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展陈效果也将无法有效地发挥出来。

另外,还要对展品进行合理组织,每一件文物都需要具备一个良好的布局位置,在经过分析和理解之后实现重新组合。组合形式一般有很多种,但想要将文物特点全面地突显出来需要对展陈形式设计下一番功夫。从设计角度来说,应该以文物为主,而在一定条件下,辅助陈列也能在很多时候发挥出重要作用。

三、结语

博物馆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是以可移动文物为主,在一定空间内,运用灯光、辅助展览品,沿时间线路、主题线索,达到一定艺术欣赏水平和宣传教育作用的总体,在文物展陈主题理解上,对布局形式进行合理设计,让展陈形式发挥有效作用,能让博物馆实现经济效益,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文物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