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笛演奏风格流派与表现形式初探

2018-07-23谢宏全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

谢宏全

摘要:作为一项古老的民族乐器,竹笛在我国乐器演奏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竹笛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能够传达出不同类型的思想与情感。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竹笛演奏技法与风格也实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与演变,其对古老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竹笛演奏技法及其风格发展与演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竹笛演奏;风格流派;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139-02

一、竹笛的发展

竹笛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吹奏乐器,起源于黄帝时期,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竹笛见证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史,到秦汉时期它在鼓吹乐中已占有相对重要的位置;北朝时期笛子不仅达到普遍想象,而且发展成众多品种;元朝后期由于戏曲的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很多剧种的伴奏乐器;20世纪六十年代笛子更是在音域上扩大三个八度以上,更易于演奏,竹笛以它特殊的音乐表现力,更在各大合奏中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在大量的歌剧、交响乐、室内乐以及现代流行音乐中广泛应用。

二、竹笛的演奏风格

竹笛随着我国艺术的不断发展,它呈现了多重角色。它在八千年的艺术流传中经过各民族、各地域的不同,已经形成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局面。现中国已进入新世纪,随着时期的不断发展中国艺术也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竹笛的艺术发展也与时俱进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并达到新的高度。曲艺不管是在艺术风格上、艺术表演上、艺术技巧方面均达到一个新高度。并在多种风格、创作环境、审美角度、演奏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传统的竹笛演奏也形成不同风采的乐曲风格。

笛子是乐器的统称,但在艺术的发展中从音高上可以分为多种类,一般分为曲笛、梆笛、重中笛。曲笛身较为粗长,音高较低,音色醇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因伴奏昆曲而得名。这种笛子多为D调或C调乃至降B调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各地。梆笛身较短细,因伴奏梆子戏曲而得名,这种笛子通常分为F调、G调、A调,声音高亢、明亮多流行于北方,多用于北方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三、竹笛的风格流派

(一)竹笛北派

竹笛的北派主要是以西北、山东、河南、山西等中原地区为主要代表的,这里气候相对干旱,气候条件的影响会对人们的心情、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等均有所影响,因此,这里的人们更加注重生活上的勤俭与生活中的力量,因此.北派的竹笛在表现形式上多是一些粗犷的音乐,在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上也是多有一些力量感,之所以以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展示,主要是由于该地人们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在竹笛的演奏中,尽量符合当地人的价值观念,也尽量能够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能够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为他们的生活的幸福与工作的顺利提供一些动力上的支持。因此,艺术的表现形式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同样,艺术也以这种内涵反作用于现实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增添光彩。

(二)竹笛南派

与竹笛北派不同的是,竹笛南派更加注重小桥流水人家般的感觉,竹笛南派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区,南方的地区气候比较湿润,空气更为清新,有山有水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安逸感觉,也给南方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这种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南方的人们更加细腻,在思想上由于靠近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较为超前,人们更加重注平静生活中的各种品味,更加欣赏于安静之中带来的独特的美感,这种美的感觉能够加强南方人心目中形成强烈的自豪感,他们对于南方的文化以及南方的自然风光为题材,發展竹笛的南派,其中的曲调与曲目,都是在南方人物思想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同样又具有一定的深远意义,在南派的曲调中,多是和缓温柔的,没有北派曲调中的那种刚劲之风格,在演奏南派曲调的过程中,表演者通常是以温柔的状态进行演出,并且融合了自身南方土生土长的那种个人气质,使听众能够赏心悦目,对待南派的竹笛更是欣喜若狂。

(三)交融中的派别

中国竹笛究其派别来讲,从最初传统的南、北派划分抑或是另外一种划分方式:以北派冯子存先生、刘管乐先生等为代表,南派陆春龄先生等为代表,浙派赵松庭先生等为代表,中原派以孔建华先生等为代表的南、北、浙、中四大流派。在南北文化不断交融的过程中,中国竹笛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转机。

新的经济时代下,无论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中国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均有所提高,尤其是互联网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地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信手拈来,信息来源的渠道以及信息的广度与深度均有所提高,大量信息化促进了中国不同地域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这种文化上的交流使得中国的竹笛在表现形式以及表现风格上均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这种些微的变化不仅丰富了中国竹笛的发展,同时也对中国的新一代艺术的进步做了更多的铺垫,使得中国的艺术领域更加多姿多彩。

四、竹笛的表现形式

(一)“传统派”的表现形式

“传统派”在表现形式上多以古朴、传承为主要的脉络,包括演奏者的着装风格上,多是一些古香古色的服装,之所以以这种形式的服装来表演,主要目的是能够给听众带来更多视觉上的冲击,能在竹笛声与服装的双重气氛中,给更多的人带来文化上的感染与熏陶,能够让听众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同样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点点滴滴。传统派更加注重表演的传承性特征,他们多以古朴的风格给人们带进穿入时空的感觉,在曲目的选择和表演形式上,会查阅相关资料,对一些历史的记忆进行整理,力图在表演形式上能够有史可依,利用这种环境渲染的功效,可以将中国传统的竹笛演奏进行细致的表演,这种“传统派”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强竹笛的传承与发展,同样也能够让更多的人在了解竹笛的历史溯源上更加清晰明了。

(二)“现代派”的表现形式

在表现形式上有“传统派”,便会有形影的“现代派”与之形成对比,在中国的竹笛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传统派”在发展中注重历史的演进与历史传承,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传统派”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规模,并有了一些新的体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在这种背景下,“现代派”应运而生,与传统派不同的是,现代派无论在何种方面,都会与传统派形成鲜明的对比,“现代派”是传统派的一种更新。

在服装上,现代派更加注重西式服装的展示,这主要是融合了西方人们的价值观念与道德素养,让更多的人在体会中国古典艺术的过程中同样能够对西方的文化有所想法。

“现代派”在音乐元素上同样加强了更多现代的感觉,融入了一些现代的成分,在曲调、曲目与曲风上均以现代的合理元素为重,现代派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的思想,这种更新观念的做法很符合目前时代的发展需要,同样为竹笛的未来发展之路提出了新的理念,可以让更多竹笛爱好者感受不同风格竹笛的表演艺术。

五、结语

新时期,我国的竹笛演奏艺术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在现代多元素音乐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下,竹笛艺术与其他乐器、乐曲实现了交流与融合,在演奏技法、风格以及曲目创作方面实现了新的创新。当前,必须注重竹笛艺术发展,对竹笛演奏艺术进行继承,使我国竹笛艺术能够更好的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煤层气井排采管理异常表现形式及处理对策研究
卷首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
An estimation of groundwater storage variations from GRACE gravity satellites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表现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