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乡村发展

2018-07-23刘珍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遗产保护

刘珍

摘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型领域,它与农村环境、农村农业景观、农村生存与就业、农村农业文化等均有较大联系,因此,处理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对乡村发展有很大意义。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景观遗产,它是人类与大自然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所达成的一种和谐共生的存在。它强调人与环境的共荣共存、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探索安丰塘这一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的形态、内涵以及与乡村发展联系。立足于安徽省的“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主题,促进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化转换,达到古为今用,尽力促成安丰塘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合一。

关键词:安丰塘工程;水利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G1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137-01

一、引言

在安丰塘农业文化系统内,以安丰塘工程为核心,其周围还包含着众多的人文的、历史的农业文化遗产。安丰塘的原名为芍陂,首见于《汉书·地理志》。它的名字的渊源较为久远,传说是因淠水入陂水经白芍亭东,故被称为芍陂。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肥水》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又东北径白芍亭东,积而为湖,谓之芍陂”。安丰塘是一座集农田灌、蓄涝滞洪、生态保护、航运交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代表了中国古代水利规划水利工程技术的最高成就。同时,它周围还环绕着一系列的传说、民俗、遗址等农业文化遗产。在今天看来,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关系

(一)从文化角度看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和社会广泛性特点,它是一定人群在历史时间和社会空间两个向度内所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存在。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是该地区人民共同建立且历经历史的洗礼保存下来,是历史的真谛,是当地人民共同的文化血脉。它表现为一个完整的文化单元,它的文化价值主要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地方性宗教礼仪、风俗、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等。而其文化价值对乡村发展具有多方面影响。

首先,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是安丰塘地区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所创造出来的,它有利于加强乡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例如,民俗服务于乡村本身,对乡村社区本身产生和谐作用,有助于农村地缘共同体的建立。其次它还能够给当地人民带来休闲、审美和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教育价值和示范价值主要体现在该地区的生产生活文化对于人的教育功能;例如,芍陂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当地传说所体现出的生态循环、天人合一等人与自然共生的文化理念便具有现代文化教育功能。而且,安丰塘地区为了维持农业生产系统的运转、支持农业生活系统,所积累的历代农业生产知识,包含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农具的发明、农业技术的创造对现今的安丰塘发展仍然具有较大的科学文化价值。

(二)从农业功能演变角度看

在不同的时代,农业的作用与功能不同,在农业时代农业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农产品,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其使命是“一元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功能。发展到至今,农业技术不断得到创新、农业结构不断升级,农业功能不再是简单提供农产品的单一生产功能,其功能演变成多维度的,如:生产功能、服务功能、生态功能等。

安丰塘农业遗产保护有利于促进安丰塘农业生产功能的保持,为当地居民提供农林牧渔、农业生产、手工艺品、土特产等,如:豆腐传统生产技术、草席编织等传统技术仍然在为人们提供着生产所需的农产品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安丰塘生态价值的发挥,主要表现在对于人的生存发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型服务功能等方面。如:芍陂水利工程对安丰塘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生活与自然的协调性等都有较大意义。有利于发挥其服务功能,如:在经济上的服务:依靠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特色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如旅游开发、乡村旅游等;在生活质量上的服务:满足人们消费多元化和生活情趣,供人们回归历史、自然与提供绿意享受。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历史文物与历史遗址作为历史文化遗存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当人们欣赏不同时代的历史文物时,可以领略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可以将精神给予其中,在拓宽自身视野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对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保护现状

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大都是农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由于时代的发展,今天对它的保护已经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如: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对传承人的态度,结构性对象的解构性保护,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现今,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主要由政府进行:成立了遗产保护机构和芍陂研究会,实施了保护整治工程,编制了保护规划,对传统特色农作物品种进行了保护和培育等。但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1.遗产所有者与价值利用者存在利益冲突。安丰塘旅游资源开发由旅游公司和村委会共同协调开发,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乡村体验,安丰塘吸引了许多来自各地的游客。旅游资源的开发给当地的个人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就业拉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旅游业自身本就容易产生污染,特别是餐饮业的发展,在监管条件较为宽松的情况,部分农家乐和旅客存在随意排放污水、垃圾、废弃物等。

2.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未能充分利用。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中所包含的部分传统产业以及生产方式目前仍然处于以获取农副产品为主要目的,且部分文化古迹任其荒废,消逝在历史的轨迹中。

3.遗产利用与文化传承相脱节。安丰塘的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是游客自助观光模式,通过观光展示安丰塘地区的民风民俗、手工艺品、文化古迹等。但是,随着大多数青壮年的外出谋生,安丰塘地区留下的主要是老者与孩童,传统的民俗民艺陷入找不到传承人的境界,存在消亡的危险。

(二)建议

1.发展遗产旅游。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应当本着“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注重修复、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综合价值认定的基础上,合理地对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进行规划,以“保护性”开发为主,将在开发基础上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又反哺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目前学术上关于遗产旅游概念还存在一些争议,此文所指遗产旅游主要指遗产地旅游。将遗产地作为发展遗产旅游核心,带动旅游者前往芍陂、古塘等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学习和了解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发挥农业生产知识、经验、技艺和生物多样性等旅游元素,使旅游者在体验遗产旅游过程中了解和尊重传统生产生活。

农业遗产地规划以安丰塘深厚的水利文化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为核心,以一塘、一带、六区为载体,以切合市场需求的可观赏性、可参与性、可体验性为基本原则,以乡村文化体验和历史文化展示为重点开发方向,主打文化体验、历史体验,建设完善景区基础服务配套设施,集中力量进行古塘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展现文化的提升功能,全力打造芍陂品牌,树立“天下第一塘”的旅游形象。以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拉动村民保护积极性,形成保护一发展一保护的良性循环。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传统农业精华展示给旅游者,通过环境和体验教育增强人们对于传统农业的认识;同时,可以将农副产品等作为旅游纪念品进行销售,极大增加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2.发展生态农业。利用农业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和传统农业技术发展的多功能发展生态功能性农业,是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另一种重要途径。相比于发展安丰塘农业遗产旅游而言,其直接受益者为当地农民,社会效益更加突出。而且生态农业的发展途径有两类,一是开发生态质量附加值产品,如有机农产品等;二是开发休闲观光旅游,如安丰塘稻田画观光等;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某种意义上,安丰塘生态农业就是运用当地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现代管理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发展创意农业。发展创意农业,通过发挥创意、创新构思,将安丰塘传统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资源整合起来,把当地的农副产品、农业技术、农耕活动以及民俗艺术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为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其核心是对安丰塘传统特色农业的再创造以及优势的再扩大,其重点是将传统农耕文化、农耕信仰和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机融合,将农副产品和农业生产过程赋予文化艺术价值和内涵,使农副产品变为商品、礼品、艺术品,赋予产品更多观赏和收藏价值。另外恢复凝聚了传统农耕信仰和乡土文化的传统节日、仪式或节目演出,做到“还俗”民间。

创意农业产品所表现出的艺术性、文化性、品牌性,将不仅提高安丰塘传统农业的文化含量,还必将在转变人们的思维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诸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遗产保护
海口琼山府城公共园林发展演变初探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若干问题分析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试谈古都西安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及保护
山岳型遗产地环境容量动态管理研究
山东运河文化带体育旅游市场发展路径探究
浅谈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