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提琴表演中的巴洛克与古典技术分析

2018-07-23张新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8期

张新

摘要:对于大提琴演奏来讲,只有熟练掌握运弓技巧,使音符的衔接和转换更加自然、流畅,才能为整个音乐作品的演奏奠定良好基础,实现更加理想的舞台表演效果。而巴洛克与古典主义风格特色明显,要想将其更好的呈现出来,便需要演奏者了解具体运弓特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文章针对大提琴表演中的巴洛克与古典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大提琴表演;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运弓特点;技术练习

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104-01

一、前言

音符是音乐作品最小的组成单位,是构成乐句、乐段的基础,在演奏过程中不可忽视其重要性。但是,在当前的大提琴表演中,演奏者的关注点基本都放在了音准、音色、律动、呼吸等方面,而忽视了音符之间的衔接和转换,不仅会影响演奏效果,而且还不利于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所以,必须提高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力度,掌握正确的运弓技巧,做到发音的准确、分明。

二、巴洛克与古典主义时期简要介绍

巴洛克时期是指约公元1600-1750年,这一时期开创了现代演奏会的先河,音乐作品以复调音乐最为常见,主要表现出复杂、华丽、扭曲、藻饰等特点,着重于超现实和雄伟宏奇。古典主义时期是指约公元1750-1820,又叫做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音乐作品主要为主调音乐,在情感和理智及思想及艺术方面做到了高度统一,代表人物包括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风格,都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现代音乐学习中必须了解并掌握的内容。

三、巴洛克与古典主义风格大提琴表演运弓特点

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弦乐器的弓子弹性较差,呈“弓型”,发声张力较小,演奏时每一弓都会出现余音,所以在创作音乐作品时,更多是根据人声特点进行的。在这种背景下,音乐作品乐句一般都比较短,节奏乐句表现出对称、规整特点,演奏时非常注重音符之间的正确衔接和转换,大提琴表演运弓特点尤为显著。

以海顿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71小节和Bach大提琴六首组曲No.2 Allemande为例,其中音符衔接情况比较常见,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往往两两相连接,发声语气与“太好了”相似,前重后轻。对于这种音乐特点,在运弓时应将重音放在第一个音符上,压深弓子,当声音出来后再放松,然后在前一次运弓发声的语音基础上,再通过运弓将第二个音符演奏出来,各个音符之间应发声准确分明。

以维瓦尔第e小调奏鸣曲Allegro为例,前后的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分别是彼此连接和相互断开的,为得到理想的演奏效果,对于这类特点的音乐,运弓时所用技巧为“V型运弓”,保证前两个音符之间能够流畅衔接,而后两个音符则应各自准确发生。

再以海顿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65小节为例,音乐节奏比较规整,组成乐句的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基本都是断开的,较为常见的演奏方法有三种,包括staccato、detache、tenuto,并且会清楚标注在谱面上。在运弓时,对于前两种演奏方法,所用运弓技巧分别为跳弓和刷弓。这些都是巴洛克与古典主义风格中,大提琴表演时所呈现出的运弓特点,必须通过日常刻苦练习加以掌握,进而才能正确演奏这类风格的音乐作品。

四、大提琴表演中的巴洛克与古典技术练习

在练习大提琴表演中的巴洛克与古典技术时,主要是进行左右手练习。对于大提琴表演来讲,要求演奏者必须拥有灵活的手指,左右手练习时,应先从手指开始,打开各个关节,提高其灵活度及灵敏度,增强每根手指的力量,进而才能更加有力、准确的握弓、运弓。当彻底打开双手手指后,即可针对右手进行挂弦练习。弓子与弦接触后发生摩擦便叫做挂弦,只有保证挂弦的正确性,才能借助弓子将手指、手臂的力量施加到弓子上,通过控制方向的变化来发出对应的音符。

练习过程中,需要正确、牢固的握住弓子,然后将其搭在弦上,利用手指的移动来改变弓子方向,在保证不出现“咔咔”聲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大其移动距离。完成上述练习后,便可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发声练习,分段进行运弓,演奏整个音乐作品。而对于左手的练习,重点内容包括左手手指的独立弹性、换把及换音方面,既要确保左手手指抬起时,具有瞬间的弹性,又要保证能够与右手更好的协调配合,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各种节奏型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将各个音符单独、准确的演奏出来,保证音准;时刻保持准确的律动,可借助节拍器进行练习;保持身体放松,准确把握节奏,通过改变演奏动,来发出准确的音色。这些都是大提琴表演时,对巴洛克与古典技术的练习。

五、结语

对于大提琴演奏来讲,应加强日常训练,熟练掌握演奏技巧,才能做到运弓的正确性,更好的衔接和转换音符,将巴洛克和古典主义风格的音乐作品完美演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