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美术教学中“美”与“术”的平衡发展探究

2018-07-23李治军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美术中职教学

李治军

摘要:美术这门视觉传达艺术,是由“美”与“术”两部分组成的,其中“美”是指审美,“术”是指技术、技法,两者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然而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却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术”的培养和训练上,既不符合美术的基本艺术规律,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正确认知两者的关系,积极推动两者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学;“美”与“术”;平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072-01

一、中职美术教学中“美”与“术”培养的现状和成因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存在着重技术而轻审美的情况,整个教学更多是围绕着技术训练而展开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中职的学校性质使然。中职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无论是学生的年纪和心智发育水平,还是学校带有的职业色彩,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观,即应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便于学生学有所长和学以致用。其教学目的本身是正确的,但是却忽略了美术特有的学科规律。另一个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学校美术教育受到了前苏联的深刻影响,以契斯恰科夫为代表的前苏联美术教学体系,强调对基本功的训练,推崇写实风格,也从客观上造成了中国美术教育中重视技术训练的传统。重技术的审美观,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像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所有的理念、技法、风格等方面都是雷同的,有固定模式化的,仅仅是具有绘画技巧的匠人,对今后的就业和艺术创作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中职美术教学中“美”与“术”的平衡发展路径

(一)引导学生认知美

认知美是表现美、创造美的基础,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美的,才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和表达。对此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美术鉴赏。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一些名家名作,学生们已经足够熟悉,没有必要再进行讲解和鉴赏。殊不知这种“熟悉”,仅仅是艺术形式上的熟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审美。

以罗中立的《父亲》为例,多数学生对这幅作品的认知,都局限于这是一幅写实的肖像画。其实作品是有深刻寓意的,从形式上来看,作品将一位农民的头像以大画幅的形式表现出来,突破了只有伟人肖像画才能采用大画幅的传统,仅从形式上就足以让人感到震撼。从内容上来看,作品用细腻的笔触和厚重的色彩,展示出了一个饱经沧桑,却有着乐观精神和坚韧的奋斗力的普通老农民,体现了父亲形象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所以观众才会觉得这幅作品亲切感人。因此,只有从这种审美角度入手,才能让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二)引导学生表现美

“术”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便于创作者去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感,所见所忆。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去发现美和表现美。

对此有两个途径:

一个是临摹。虽然是一种模仿,但是对专业素质有限的中职学生来说却是十分必要的,在临摹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思考和感受。如为什么要选择该题材、作者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由此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等。让学生经历和重温这个审美思考的过程,强调感受和体验的获得。比如对梵高油画的临摹,显然不是要求学生达到梵高的高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主观情感和油画语言、技法相的结合,理解画面效果的来由。

另一个是写生。只有让学生真正面对大自然、面对世界万物,才能激发他们的审美和创造思维。所以在写生中应尽可能给学生以充分的创作自由,鼓励他们用画笔尽情表达。而在创作完毕后,则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出说明和解读,让学生审美意识的得到巩固和延续。

(三)引导学生创造美

认知美和表现美,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独立的创造美,创作出了有个性、有力度、有生命力的美术作品。

具体来说,首先是认识创造的价值。美术创作作为主观情感的表达,是没有原则上是非对错之分的。

古往今来有成就的绘画者,无一不是创新的弄潮儿。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探索,并通过对话、交流等,抓住学生个性方面的闪光点,予以有针对性的引导。比如,要求学生及时用文字或速写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瞬间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喜欢的色彩、推崇的风格等。

其次是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美术不是一门孤立的艺术,而是与文学、音乐、历史等學科紧密联系一起的,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越丰厚,审美视角就越广博,创造手段也更丰富。比如印象派绘画就与印象派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都从对方身上获得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这也是针对当下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多数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都是比较薄弱的,对此必须有针对性的补足和完善,这不仅仅是美术创造的需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结语

长期以来,中职美术教学中过分重视绘画技法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审美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既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必须通过多个环节的变革和完善,追求“美”与“术”的平衡,让学生既可以认识美、体验美,更可以创造美,为他们的个人发展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美术中职教学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