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的传统工艺分析

2018-07-23钱凌英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紫砂特征工艺

钱凌英

摘要:自然形体的紫砂壶作品以它丰富的想象力,精美的艺术装饰手法获得了广大喜爱紫砂壶的人们的青睐,也奠定了这一类型的作品在紫砂艺术品中的重要地位。总之,紫砂自然形体作品的造型和装饰,要因壶而异。

关键词:工艺;紫砂;特征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048-01

紫砂陶的泥质是陶土中独一无二的,质性特殊的紫砂原料,黏中带砂,柔中带刚,富有韧性,且颜色鲜艳,紫色的砂泥,奶色的白泥,杏色的段泥,猩红的红泥,黛青的绿泥,无不斑烂多彩,令人生有爱,成为陶都最具有特色的“五色土”。以优异的实用功能和陶土文化的特征,倍受世人珍爱,被冠以“东方文明,华夏瑰宝”的美誉,纵观紫砂陶的发展演进,正确领悟,把握紫砂泥色与造型两者的互动性,是艺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也是显示宜兴魅力之源。传统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方面等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宜兴紫砂工艺属于中国传统手工艺范畴,在明代中期以后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工艺体系,在后来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宜兴紫砂制陶的传统工艺很有技术含量,其工艺技术相当合理且思想具有内涵性,对当代紫砂艺术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历史悠久的紫砂传统工艺,是贯穿古今的物质文化相结合的完美体现,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融合,它是通过手工艺体现的精神文化,对于研究传统工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而为历代紫砂艺人设计创作紫砂器延伸出广阔的思维空间。早在明末清初,许多文人墨客对紫砂器就有各種记载,其中就色彩与形作方面,不乏点睛之笔,如清代文学家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有云:“若夫泥色之变,乍阴乍阳,忽葡萄而紫,倏橘柚而苍黄,摇嫩绿于新铜晓滴琅珩之翠,积流黄于葵露,暗飘金栗之香”对五色土成陶的优异特点极尽推崇赞美,从中也让人们体味到紫砂泥通过窑变与形制产生互动的共鸣,这是不言而喻的,壶艺大师顾景舟生前在《简谈紫砂陶艺鉴赏》-文中说:“在一件器陶的内容和形式上,它包含着多方面因素的内在联系,形式的完美制作的精堪,固然是第一要素,其次是在完整器形上加以装饰,使作品锦上添花地丰富感官。”那我们就来细细品味欣赏紫砂之美,大致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欣赏:形、泥、工、款、功。

紫砂工艺之所以能够得到深入的发展,其作品的成功的、成熟的,首先是由于紫砂壶手工制作者坚持手工成型方式,不断与陶瓷材料进行最原始的交流,并深入理解和充分挖掘紫砂陶土的独特属性,通过一代一代师徒传承的方式积累下来,形成了成熟的经验体系。其次是工艺的不断深化与使用者对功能和审美的判断有着密切的关联。

宜兴紫砂壶在传承、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塑造了不朽的形象和艺术生命,彰显着时代的特征。

从总体上分析,现在的紫砂壶造型艺术绝大部分是传统的“中国风”特色,而且依然是主流。但是,也出现了不少新的壶体造型,在传统中注入新的元素,包括创意、构图、精神和内涵。中青年紫砂艺通过设计理念不断创新、追求。这种带有现代气息的紫砂壶,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展示出有别于传统造型的独特魅力成为一种新的壶艺门类而充满生命力。

作为紫砂从艺者,无不在走着继承传统和创新之路,传统的壶样,特别是传统的经典壶式,有多少从艺者在临摹、制作、创新。一味继承传统,一生模仿他人,做出来的东西只能是商品是没有生命的东西。

从历史走来,紫砂壶的构成已形成一定的元素,嘴、把、钮、盖、口、肩、腹、底等,在创作过程中,这些要素的运用是变化无穷的。创新要在继承基本元素的基础上,这是紫砂壶实用功能决定的。在不突破这些元素,保持实用功能的原则下,创新有自己面貌的作品,是从艺者所追求的目标。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不同属性的艺术品及至日用品都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和标准,通过人的视觉,首先是色彩及色泽感,再就是形态或样式、质地的优劣,艺术品位的评价,这几乎成为习惯思维方式,就紫砂陶而言,因其泥色的丰富多彩,造型的千姿百态,历代制壶大师传世茗壶在今天已成为稀世之珍,为收藏家所宝藏。现代的制壶大师,高级工艺师、新生代中的佼佼者,所创作品也是身价不菲,成为藏家最爱,他们在选材、设计、技艺上都有独到的功夫,推出一件件风格各异的精品,为弘扬紫砂文化作出的贡献。

艺术要有决断,要朴素,要率真,要把亲自感觉到的表达出来,以达到形、神、气兼备,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完美,与制作技巧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的适合,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

创新是传统的延续和再生,传统的延续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创新是发展的质的飞跃,没有创新就不会有紫砂陶艺的发展。所谓创新,就是继承传统精华,融入时代精神,张扬艺术个性。

猜你喜欢

紫砂特征工艺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如何表达“特征”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抓住特征巧观察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络合铁脱硫工艺在CK1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