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创作对民间文艺的创造性吸纳

2018-07-23闫刚伦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民间文艺文学创作

闫刚伦

摘要:民间口传文艺是文艺的始祖,它的历史很久远,“自有人类即有诗”是有道理的,文艺作为人类情感的交流工具,自有人类即已产生,所有重要的文艺形式都是首先从民俗文学中创造出来,而为作家、艺术家的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从二言诗、三言诗、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词、曲、白话新诗、话本小说、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种种文艺形式,都是由民间文艺首先创造出来。

关键词:文学创作;民间文艺;吸纳

中图分类号:D9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5-5312(2018)24-0014-0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指出,所谓文学传统,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其一体现在一部部文学遗产里,是印到纸上或刻在碑上的文学作品,另一层面没有印成书,在民间以口头方式一代代传承,可能来自集市上的民间说书人、生产队的饲养棚,口口流传。充分利用民间乡土资源,需要每个作者都了解自己的生活圈子,熟悉周围的事,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故事情节,并从民间对话中提炼出文学语言。

凡是最伟大的文艺家,都是受民间文艺的哺育而成长的,他们的天才慧眼善于“沙中识金”,从民间文艺的“沙海”中看到闪光的金子,并加以学习、利用,当然,还要有“沙里淘金”的功夫和毅力,这是很不容易的。屈原的创作也离不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歌谣的根基。

司马迁的历史文学正得力于他走遍大半个中国直达云南西部去访问故老搜集民间传说故事与歌谣、谚语等口头文学。曹植是才华横溢的,他的诗现存70多首,其中50多首是民歌乐府体的。他还向邯郸淳讲说过“俳优小说数千言”,邯郸淳正是中国第一本笑话书《笑林》的作者。

李白曾写过所有乐府古体,而且写过当时唐代民歌的许多新体,他清新自然的诗风正得力于民间口头创作。直到晚年他还不忘教导青年诗人系统学习民歌,曾“授以古乐府之学”,他对民歌是深有研究下过苦功夫的。杜甫最有名的诗篇是“三吏三别”,正是用乐府歌行所写的古体诗。

白居易提倡“新乐府”,更旗帜鲜明地学习民间歌谣了,他深知用歌谣体写成的诗才能深入民间。

在小说创作中也是如此,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正是在民间艺人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创作出他们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话本就是口述故事的底本。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明确地说是他搜集的许多口头故事的加工和记录。

在戏剧创作上也是如此,“书会才人”关汉卿、马致远等戏剧大家,都是学习和运用民间戏曲的形式和艺术成果进行自己的戏剧创作的。

现当代文学中的鲁迅、茅盾、老舍、沈从文、赵树理、孙犁、汪曾祺、刘绍棠等小说大家,也都非常重视对民间文学的学习和运用。

鲁迅晚年还写过一篇《不识字的作家》,对民间文学做了极高的评价,说它虽不如文人创作的细腻,但却“刚健清新”,在旧文学衰颓时,对振兴新文学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舞蹈方面,现代所有著名的音乐大家都注意学习民歌,冼星海还写了不少文章,提倡学习民歌,他和聂耳的许多作品都运用了民歌的素材。

这种创作方式在国外的大音乐家中也是十分流行的,民歌是音乐之根,格林卡甚至说:真正的作曲者是人民,作曲家们不过是把民歌编织起来而已。当然,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作,是一种创新。

西方文学中的第一流作家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席勒、拜伦、雪莱、普希金、果戈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高尔基等,都是非常注意学习民间文学的。

巴尔扎克说:“我的‘人间喜剧可以说是西方的《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并说他要写的是被历史学家忽略了的“风俗史”。可见他们是非常重视民间文化的。

希腊神话和史诗,反映了人类童年的天真,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享受,其艺术成就之高是令人惊叹的,例如世界顶级的小说大师托尔斯泰就明确表示:“如果不谦虚地说,我的《战争与和平》可以说是俄罗斯的《伊利亚特》。”托尔斯泰是把荷马史诗作为典范进行学习的,西方的著名作家也都是这样,许多人都反复阅读甚至背诵过荷马史诗。

在中国也是如此,《诗经》是六经之首,文人都要背的,而《诗经》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国风、小雅中的民歌民谣,即民间口头创作。后来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精品也是诗人学习的典范之作,李白给年轻人讲“古乐府”专题课,不是偶然的。要写好诗必须学习民歌,这是天才诗人们的共识。天才的慧眼能“沙中识金”,天才的努力会“沙里淘金”,学习人民的天才創作,这正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毫无疑义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最重要的文艺话语乃是宣传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打破封建文艺观占领的报刊、舞台、银幕等阵地,普及民间文艺民主传统,建设“人民的文学”观念。

可以明显看出,延安时期强调的人民文学传统,在谈论文艺问题的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以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为指导的新文艺路线,迅速成为北京文艺的主流,同时,来自延安的文艺工作者也成为新中国文艺话语的拥有者和叙述者。可以说,收集、整理、改造民间文学,对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延安鲁艺到新中国建立后的新文化新文学建设,起到了核心作用,为新中国人民文学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民间文学的精品集中了人民天才的光辉创造,是历代作家学习的典范之作。

猜你喜欢

民间文艺文学创作
郑一民新作《河北民间文艺史》研讨会在京召开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市场与权力:“民间文艺”批判
“感党恩爱核心 喜迎十九大”全区民间文艺汇演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竹画奇技巧天工——记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省级“民间文艺大师”李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