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

2018-07-22劳海霞

活力 2018年5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

劳海霞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精神环境;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幼儿教师

在幼儿园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开发幼儿智力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从其组成性质来分,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其中幼儿园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它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是由幼儿园内部很多无形的社会、心理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

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积极相互作用活动情景,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过程。

从以往的幼儿教育实践过程来看,许多幼儿园对物质环境的创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对精神环境的创设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认识,而精神环境恰恰又是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二、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精神环境的重要性

(一)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精神环境,是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举措

由于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单指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现象。所以幼儿教师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暖、信任的环境,使幼儿能够经常体验积极的情绪,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这是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举措。

(二)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精神环境,是实现幼儿园保教目标的必要条件

轻松愉悦的精神氛围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使其各种表现达到最佳状态;同时也有助于幼儿活泼、开朗、信任、自信等性格特征的形成。现代保育观认为: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已不再仅仅是对幼儿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和养育以及生长发育目标的达成,保育工作更应该关注如何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包括创设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由此可见,幼儿园精神环境对身处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的心理活动与社会行为,乃至整个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精神环境的途径

(一)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因此,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的师幼关系,能使幼儿感受到安全、温暖、宽松,这不仅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还有利于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益和功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师要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采取相应的策略。

第一,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保护者、管理者,还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合作者。当然,教师要想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就应该承认幼儿是正在成长中的、处于迅速发展期的、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人。

第二,尊重、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就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意愿;尊重幼儿的选择和所做出的决定。而关爱幼儿就是要用自己的心去包容、关怀每一个幼儿,使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第三,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所谓新型的师幼关系就是和谐、民主、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而对话的师幼关系应具有以下特征,即民主性、语言性、开放性、创生性。

(二)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在同伴交往中,幼儿能够与同伴一起分享共同的兴趣和快乐,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并在情感上获得良好的发展。为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为幼儿的同伴交往创设有利条件。通过对幼儿日常生活的观察,我们得知:幼儿与客体的交流较多,而与主体(如教师、父母、同伴等)的交流却不多,这就制约了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而幼儿的同伴关系只有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才能建立和发展。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如: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教师可让他们互相作自我介绍,以消除陌生感和胆怯心理。

第二,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幼儿在生活或者学习中出现了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解决。如:一个幼儿摔倒了,教师可以让其他幼儿把他扶起来。同时,教师应教会幼儿互相表达自己的谢意。

(三)树立良好的榜样

《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因此,教师应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间的交往是幼儿发出社会行为的重要榜样。在幼儿园里,如果教师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极合作,那么幼儿就更容易产生这些行为;反之,如果教师之间是漠不关心、人情冷淡,那么教师再怎么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在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时,我们要注意小至一个班的主班老师与配班老师,大至全园教师和全体教职工之间的交往,都应当成为幼儿良好社会性发展的榜样。

幼儿园的日常规则、一般行为标准也是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组成部分。日常规则主要是指幼儿园日常活动与教学中经常要遵守的那些规定,如: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听讲,使用玩具时要分享、谦让,接受别人的帮助后要道谢等等。一般行为标准是指幼儿进行哪种行为会受到同伴的接受、老师的肯定,如:教師在幼儿最初来到幼儿园时就明确向幼儿提出这样的要求,即关心、帮助别人肯定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同伴也会高兴等等。这些规则和标准在教育活动中应当作为一种前提输送给幼儿,从一开始就要非常明确,并要一贯地执行下去,使幼儿在真实、具体的交往活动中得到体验和运用。

总之,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幼儿园精神环境,幼儿才能积极主动、活泼愉快,充满自信地生活和学习,并获得最佳的发展。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只有把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儿童乐园。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对策分析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