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A股主流机会研判

2018-07-22翁富

股市动态分析 2018年4期
关键词:利息个股管理层

翁富

随着人口红利效应消退,国内中低端制造业已江河日下,高层早已意识到需要转型才有更好的发展。制造业转型过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制造业竞争激烈、投资回报率降低的状态下,民间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而由国家层面主导的转型,初期势必先要大量投入资金才能引导资本流入实体经济。国家为谋求转型,该投的资金国家会负责,企业转型要投的资金自然由企业负责,这不可能由国家直接去负责。企业从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途径筹资,资金成本高而且有风险,以股权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最稳妥。因此去股市实现IPO融资是大量企业直接融资的最好渠道,发行股票筹资的好处是不用支付利息,所投入的资金,即使转型失败了风险也由社会共同承担。

要大量IPO,前提是证券市场得有个好环境。国家通过做高股市为企业转型提供资金的想法落空,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股市的大跌令人心有余悸。融断机制后求稳成为管理层的主基调。

2015年“两融”制度的放开和积极推广为股票市场提供了数万亿的增量资金。上证指数由2000点附近上到5000点之上,这很有利于IPO,因为在大家都赚钱时IPO市场不会有怨言,营造一波牛市为大量企业IPO融资,支持制造业转型,是管理层当时的思路。另外股市涨了群众的口袋有钱了,一定程度上会带动国内的消费。但由于经验不足致使两融业务发展远超预期,股市疯狂过后出现暴跌。

融断机制导致股票市场差点崩盘,国家资金直接出手救市。为救市入场的资金为2万亿左右,但这2亿万达到当时20万亿左右流通市值的十分一,如此的大资金只要有部分在市场上交易就会对A股涨跌造成明显的影响。2016年下半年后投资者就开始感觉市场与之前比较有着明显变化。现在的市场并不是单纯的自然波动市场,用单纯的技术分析方法去预测已经难以起效。

救市资金短期有还息压力,长期有逐步还本的需要。1997年香港救市就是先例,97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政府投入巨资救市,救市资金最终以盈利退出结束。2016年A股融断危机下国家投入的救市资金,也必将在数年之后要退出,这些资金是不可能亏损退出的。救市资金退出没具体时间表,但现每年利息是要支付的。利息从哪来?只有一个途径,就是股市。从这一角度看救市资金理论上每年都要赚钱,至少要赚够支付利息的钱。这钱如何赚?有两个方法:一是救市资金高抛低吸赚取差价,二是不断做高价格然后减持部分兑现为现金。实际操作中国家队是二者并用。

这意味着救市资金重仓个股具有波段机会,意味着救市资金重仓个股长期将重心上移。大资金要兑现,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所以整体重心必须缓慢上移。管理层不希望暴涨暴跌,因此救市资金重仓个股会呈现波段起伏态势,重心往上持续数年。

现在管理层一边提倡价值投资,一边打击游资,市场存量资金有限,毫无疑问,活跃资金必将偏向价值投资,无论是否愿意。行政手段加市场选择注定未来两三年主流行情都在业绩优良的大中盘蓝筹股中。2017年股市主流机会在蓝筹股,2018年市场主流机会仍然是在蓝筹股,如果更细化地说,就是后面市场主流机会仍在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A股上市股票近3500家,目标就在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如你还是觉得300个股票范围太大,可以有两种细化选法:①在救市资金重仓持股个股中精选;②在板块中选每个行业业绩最好的前三只个股。

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就像一大篮菜,一锅一起炒容易炒不熟,所以会分开一小锅一小锅去炒,这在股市中叫板块轮动。以国家队为核心的个股之前和以后都同样以板块轮动的方式展开炒作。炒完一个板块,资金再流入另一个板块,选好个股后,操作上应以波段操为主。

猜你喜欢

利息个股管理层
学中文
连续上涨2天以上的31只个股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债务杠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