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 (2009—2018)徐州诗歌论

2018-07-22王为生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18

名作欣赏 2018年29期
关键词:徐州诗人诗歌

⊙薛 春 吴 云 王为生[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8]

徐州,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美誉,这里不仅是“帝王之乡”,而且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徐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诗歌生长发展的地方。从古至今,就有无数诗人在这片土地上纵情吟唱,尤其近十年,徐州的诗歌创作更是日趋繁荣,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现一定的社会生活和内心的精神世界,形成鲜明的徐州特色。

自2009至2018年间,徐州涌现出许多本土诗人创作的诗歌作品,为徐州诗歌的发展添砖加瓦。其中以丁可、肖作华、陈广德、吴允锋、管一、黑马、贾兴沛、刘振坤、哑石、薛刚、阿土等诗人为代表的徐州诗群以及胡弦、邱黎、程乐坤的贡献最为突出,他们多次出版诗集,发表诗歌作品,众多优秀创作曾获得不同的奖项。

一、徐州诗歌发展概况

近十年徐州诗歌创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第六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颁奖典礼中,胡弦的诗集《沙漏》和丁可的诗集《丁可诗选》两部诗集成功获奖,这是对他们作品的肯定。此外,徐州诗人的诗歌作品还多次入选年度中国诗歌精选,刊登在《诗刊》等大型杂志上。然而这一切的优秀成果都来源于徐州诗人、政府部门和期刊社的共同努力。

(一)诗人的团结与努力

徐州诗人不断在诗歌中探究摸索,而且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诗歌群体,有着一定的规整性,他们力求创作出更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他们坚持创作,坚持在徐州这片土地上超越自我。其中陈广德为重要代表诗人,在早期陈广德的诗歌作品中,“月亮”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这使得他的诗歌形成一种固有的风格。但是近几年来,诗人陈广德意识到了这一点,逐渐在诗歌中呈现另样格调,诗歌中多了些许忧郁和孤独的气息,散发出一种迟缓和犹豫不决的情感。这种勇于突破自我的精神与魄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徐州诗歌创作的进步,使得诗人开始警惕自己形式的局限,让诗歌多元化发展。

(二)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现如今的徐州在不愁温饱的时代也开始注重精神文化生活。自2009年起,徐州全面深入开展诗词“九进”活动,慢慢完善诗词组织,普及诗词教育,大力鼓励诗词创作。2013年10月,中华诗词学会正式授予徐州市“中华诗词之市”荣誉称号。徐州诗歌发展的崛起,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徐州诗歌的创作特色也对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17年10月,在位于徐州潘安水镇的徐州诗歌图书馆举办了“徐州诗歌与丁可现象”诗歌研讨会,很多名家都为徐州诗歌的创作与发展建言献策。研讨会深入探讨了以丁可为代表的徐州诗歌创作艺术逻辑,赞扬近年来徐州文学的繁荣发展以及“徐州诗群”的伟大贡献,为诗歌繁荣昌盛和文学苏军的再崛起提出了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同时也扩大了徐州诗歌的影响力,是徐州诗歌走向世界的奠基石。

此外,徐州市政府还经常鼓励并且出资帮助举办一些面向全国诗友和全市读者的有奖征集诗歌活动和大型诗歌朗诵活动,这就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更易发掘优秀的作品。

(三)诗歌刊物与诗集的大量涌现

随着人们精神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文学作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诗歌又是最能入人心脾的作品,所以应时代需求,大量的诗歌刊物和诗集涌现出版。徐州诗人创作的作品众多,他们将其编成诗集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知名度。丁可2016年出版了《丁可诗选》,黑马2017年出版了诗集《寻隐者》,此外还有众多诗集出版,这就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诗,从而了解他们诗歌中的精神。与此同时,很多文学期刊、报纸上也都会刊登诗人获奖的诗歌作品,使得广大人群都可以了解到诗歌的魅力,同时也鼓舞更多人诗歌创作的热情。

二、徐州诗歌特色

近十年来徐州诗人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融入了一定的徐州地方特色,他们善于通过用朴实的语言来描写徐州本土的事物和人民来体现他们所生存环境中的风土人情。

(一)诗歌内容取材独树一帜

1.取材于徐州特色事物

徐州有“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誉,汉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乡土中国的缩印。生长在这片土地的诗人热爱故乡,经常通过描写徐州所特有的事物来赞美家乡。

邱黎在《徐州徐州》中以“你的名字已融入我的心跳”作为题记,通过描写徐州的云龙湖、楚王陵、戏马台等地方特有的名胜古迹以及烙馍馓子、把子肉、柳琴戏等一系列富有徐州特色的事物来歌颂故乡徐州的伟大。被著名作家周梅森誉为“当代杜甫”的诗人丁可也总是从身边的小事物写起,或是各种小动物,或是各样的小植物。因为是生长于农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在丁可的诗歌中他通过植物豆子、南瓜、玉米、粮食,动物牛、青蛙、蜣螂、野兔、驴子、燕子、虫子等一系列的意象构成一幅忙碌而又质朴的乡间生活图景,展现出徐州农村生活场景。

2.取材于徐州普通人物

诗歌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徐州诗人通过描写所处现实生活中普通的人们,来向读者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诗人们关注现实,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借用诗歌来抒情言志。

被著名学者泥马渡称为“手持利器的诗人”的管一,曾经在消防部队参军,在火场的硝烟中经历生离;然后在殡仪馆工作,目睹人生命中最后片刻的灰飞;最后坐在婚姻登记处,见证一个个婚姻的起始或终结。管一这种丰富人生阅历对他的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在他所创作的诗歌中,有对于丰县大沙河果园的记述,也有对婚姻的渗透。管一作为徐州诗人,他乐于走进故乡的深处去为那些卑微却又倔强生活的乡人们摇旗呐喊,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揭示现实本真的一面。对于婚姻,管一将其不幸福最痛苦的载体归结于女性,他在诗集《离婚室》中这样描写一位普通的女子:“这是她第N次前来离婚室了/前几次她还努力地藏起脸上的伤痕……”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管一善于把握人物心理的刻画并且注重细节描写,这就使得读者身临其境,真正体会到诗人所描绘的生活本质。近十年徐州的诗人关注现实、深入生活,其所创作的诗歌亦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3.体现徐州特有的家国情

徐州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它是一座经过无数血与火的洗礼、历经风和雨的考验而存在的古城。徐州的每一处角落都充满着韧性,给人以一种坚韧不屈的感觉。古时的诗人在徐州这片圣土上吟诵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赞歌,新时代徐州诗人们的家国深情更是深切,诗人心系国家,诗中处处流露出浓浓的家国情。

比如说黑马的《愤青》:“当年为真理/甚至咬破中指/血染竹林/后来成了异乡人/从天空俯瞰/不再熟悉的故园/从此话语冷冰冰/如乱箭穿心……久违的热土啊/我不是异端/不要拒绝游子的拥吻。”诗中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与愤怒以及深沉的担忧,字字体现诗人热爱自己的国家,希望国家日益昌盛,他将自己的情思系在国土写在笔下,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浓烈的家国情。

(二)诗歌艺术特征一脉相传

1.诗风豪放

徐州地处大陆的北部,与生俱来便有一种豪迈洒脱的气质。徐州诗人的创作风格也如同徐州人一样处处洋溢着洒脱豪放的气息。

肖作华在写故乡抒发思乡之情时有诗道:“思念如潮湿的海风/告诉远方/大海的尽头就是故乡。”思乡之情本是沉重的笔调,然而诗人表现得却是如此洒脱豪放。在中秋这个家人团聚的时节,诗人肖作华独在异国他乡饮冰冷的咖啡、可乐,思乡之情骤然而生,但是他没有沉浸在思乡的伤痛中,而是转身洒脱地告诉远方、安慰自己。他的内心深处颇具浪漫情怀,在诗中时时表现出一种出世的洒脱与豪放。徐州诗人有着北方人所特有的豪迈不羁,不管面对什么,都可以“一蓑烟雨任平生”。

2.言语朴实

徐州的很多诗人都默默无闻地生活在乡间,生存在社会最底层,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平民百姓,经常与其打交道,诗歌的语言中自然也就非常质朴无华,通俗易懂。徐州诗歌与上海这类大城市诗歌有很大不同之处,大城市的诗歌比较注重“走出去”,诗歌更加国际化、城市化,而徐州的诗歌就显得比较有乡土中国缩影的特色,用朴实的语言让更多的人接受。

吴允锋在作品《隐痛》中有关于写春联的一段,那是诗人吴允锋在除夕前天写下的诗歌,言语通俗易懂,似与人交谈或者是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诗人在写春联的时候想到了以前写春联的爷爷,时光流逝,世事变迁,引起诗人内心阵阵隐痛,短短几列,质朴无华而又动人心弦。

3.情感真挚

诗歌本身就是诗人表情达意的一种最直接的手段,徐州近十年诗人在诗歌中更多的是选择直抒胸臆,将感情融入诗歌,将诗歌融入生活。徐州诗歌中没有过多的矫揉造作,而是通过最质朴的语言真情实感地去写人叙事,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现出来,给读者真切的情感体验。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容易被接受。

诗人丁可在诗歌《母亲的专列》中描写他母亲去往火葬场的路上,将躺在车里的母亲比作一根火柴,写出了母亲一生像火柴那样燃烧自己,最终像一根燃尽的火柴安详宁静。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玩弄任何技巧,却催人泪下,动人心弦。诗人的情感似淡实浓,有噬心之痛。灵车是母亲第一次乘车,也是最后一次乘车,是母亲的专列。诗人丁可在这其中饱含了对母亲养育的感恩之情以及愧对母亲的羞愧之心,字字情感真挚,打动人心。

诗人管一《红叶树赞》中“当我写下一棵树的名字的时候/我担心是否惊扰了一颗孤独的灵魂……一颗心足以点亮一座城市/一棵树更让一座城市青春激昂/谁还在担忧你灵魂的孤独/你已经在睢人的血脉中永远流淌”。睢宁县有一棵极其稀有的480岁的红叶树,它不声不响的生长在睢河边,守护者睢城镇的人民,诗人管一为这棵奇树专门写下一首赞歌,衷心地表达睢宁人民对这棵红叶树的赞美之情,同时也真实流露出诗人对徐州睢宁的赞美之情。

三、徐州诗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徐州诗人近十年创作出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在诗歌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是不可否认的,但这其中也不乏出现很多问题。

(一)教育上抑制诗歌的创作

现如今的语文课堂上,虽说学习很多古时诗人优秀的诗歌,欣赏其创作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却不注重让学生创作诗歌,最能突出这点的就是考试时的作文严禁诗歌体裁的作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诗歌的创作发展。实际上,学生是社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如果不限制学生考试的写作体裁,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鼓励诗歌创作,那么可能就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二)徐州诗歌的局限化

近十年来徐州诗歌创作的发展虽说令人可观,但也不免存在很多本质上的问题。比如说诗歌创作的视野比较狭小,局限于地方的乡土气息比较严重。徐州诗人身上大都带着一种“土气”,诗歌作品比较接地气,很多分行排列的文字都是平庸之作,甚至和诗没有什么联系,这就失去了诗歌的本身价值。虽说近十年徐州诗人所创作的诗歌作品众多,但是真正的好诗不会太多,很少一部分能经得起时间的汰洗和检验。

(三)诗歌读者的小众化

徐州诗人一直在努力创作出高质量的诗歌,但是在这其中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诗歌读者的群体太少,一般市民几乎没有阅读诗歌的习惯,只是一些作家进行相互间的学习和建议。徐州诗歌是面向大众的,但是实际上读者却是小众的,这对于徐州诗歌的创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这就要求扩大读者群体,让更多人品颂诗歌,让诗歌成为更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四、徐州诗歌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教育上,鼓励学生诗歌创作

徐州诗歌在创作发展的过程中,它的未来是非常美好而又长远的。诗歌是最容易表情达意的一种文学手段,所以说诗歌是抒发自己内心情感最好、最直接的手段。社会上学生是极其智慧而又敏感的一个群体,同时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在教育上,应该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和鉴赏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用学生写出的诗歌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心声,从而提高社会的关注,改善学生的困境,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水平。

(二)创作中,开拓诗人诗歌视野

随之诗人这个群体不断扩大,诗歌作品亦是众多,但是优秀的诗歌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历史的检验、仔细品味敲打,这样才能更令人信服。随着现代人都比较喜欢新诗,古体诗就不在得以发展,徐州诗歌更是沿着新诗不断发展,但是徐州诗歌创作应该慢慢走出徐州面向世界,既要有地域性的特征,也要有面向世界的广阔性,诗人也应该把握好诗歌的一个尺度,合理运用一些艺术手段,开拓更多的诗歌意象,力求把诗写得既通俗易懂又空灵、朦胧,让徐州诗歌走入群众,走向世界。此外,徐州的诗人也应该走出徐州,走向世界,去与国际接轨。虽说默默无闻坚持创作可以使诗人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出好的作品,但是也需要适当与外界交流,体验不同的生活,这样应该能创作出更耐人寻味的作品。

(三)政策上,加强诗歌推广力度

徐州诗歌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没有被世人所知,这一方面源于广大期刊、报纸、政府等的不推广,另一方面徐州诗歌的读者太少,这就要求每个诗人都有义务培育一批自己的读者,这样一来,诗歌在当下的处境才会慢慢改善。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诗歌的宣传,将诗歌刊登公布于众,让诗歌走进人们的生活,使得更多的人熟悉诗歌,读到更多的诗歌作品。

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徐州诗歌在创作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历史的画板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徐州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疫散待春回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于永正从教年记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