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网络互动机制现状浅析

2018-07-19姚坦徐川周立翀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8年13期
关键词:团学团员团组织

姚坦 徐川 周立翀

在共青团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团的大背景下,如果通过各类新媒体技术与团员青年进行沟通,听取青年心声、意见,是共青团工作需要探索的一个方面。当前,有针对性地研究高校共青团网络互动机制的较少,系统化建立高校共青团网络互动模式的更是几乎没有。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青年学生对基础团知识的认知方面,整体居中,了解程度一般,对团的组织生活以及网络建团态度积极,整体趋于良好,政治面貌和是否拥有团内职务均成为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青年学生网络平台使用多但小程序使用较少,但同时对于网络团建以及通过小程序增强互动抱有较高的期待。如果能够让团组织活动形式更加活泼一些,贴近学生习惯,同时,充分发挥小程序的优点,主要从团的活动的宣传、团知识的推广,团情互动等方面下文章,从学生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具有较强的使用可能性。

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当今中国手机依然是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首要设备,而网民中青年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达25.2%。共青团作为全国青年的领导核心,在引导青年坚定信念、刻苦学习、奋发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如今团学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团的新要求,如何通过各类新媒体技术与团员青年进行沟通,听取青年心声、意见,是共青团工作需要探索的一个方面,在这之中,首先要了解的便是新时代下青年群体在网络尤其是新媒体平台上有关共青团工作的互动机制现状。

一.当前共青团网络互动机制研究的现状

目前国内的研究中,侧重于新媒体平台的互动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以及功能服务领域,而以“新媒体”、“互动”、“共青团”为关键字搜索则只有438个结果(截止至2017年4月13日),反应出共青团工作中新媒体平台的互动研究目前还较少。

从网络团建角度考虑。黄楚新、彭韵佳认为我国共青团“微”团建已经具备“平台聚集化,形成矩阵效应”、“服务平台化,形成联动效应”、“舆论网络化,形成回声效应”等特点,但也面临缺乏互联网思维、内部发展不平衡、在外部缺乏有效竞争等发展瓶颈。他们同时还指出,“不少共青团组织的微博微信平台缺乏与用户的有效互动,弱化了双向的信息交流”。

从内容上看,在为数不多的共青团新媒体平台研究中,互动机制也只是作为共青团新媒体平台研究中很小的一部分。以微信为例,刘悦如、郭利敏介绍了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几种互动形式“趣味知识竞答”、 “闭馆音乐在线欣赏”、“照片墙”等功能;蒋志辉等则介绍了基于微信的学习模式,得出基于微信的学习更加灵活、开放,更易于获得全方位学习支持,学习体验更具个性化等优点。

纵观国内研究现状,有针对性地研究高校共青团网络互动机制的较少,系统化建立高校共青团网络互动模式的更是几乎没有。以微信为例,赵麑、张惠的研究指出:“当前高校共青团微信平台设计相对完善,但也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推送内容缺乏话题性与趣味性;在大学生受众中的社交媒体影响力不高;缺乏共青团与大学生的微信互动机制;缺乏对共青团文化认同感的营造。”从我们的实际工作来看,虽然平时已经有大量通过网络(如QQ、微信、微博等)开展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作一定的宣传作用,但是如何系统地发挥不同的平台的优势,如何充分利用不同网络形式去引领青年,如何加强与青年的互动,提高其在团的事务中的参与感,仍然没有一个有效的系统化的设计。除此之外,線上线下活动如何有效地结合并各施所长更是没有一个深入地研究,也少见系统化的设计。

为了解新时代青年对于共青团工作网络互动的特点,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青年学生对于共青团基础知识的认知情况,对共青团工作的态度和行为,对网络的使用现状和对网络沟通工具的关注、使用情况,对网络建团和线上开展团务的认识与态度,最后想依托微信小程序,以它为例探索新的互动模式。

笔者设计《高校共青团网络互动机制研究调查问卷》,共计发放超过1600人的群体,回收有效问卷1114份。调查范围覆盖到了各个学科,并且绝大多数由普通基层团支部团员填写提交,达到了我们调查基层团员对高校共青团网络互动机制态度和意见的目的。

二.青年学生对共青团以及团的工作的认识

青年学生对基础团知识的认知方面,整体居中,了解程度一般。政治面貌、团内职务和年级成为影响青年学生对团的知识了解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团基础知识这个版块平均得分为3.13分,反应出青年学生对于团的知识了解程度较为一般,整体处于居中水平。在相关选项中,得分最高的为团员的权利与义务(3.61分)和团歌(3.22分),得分最低的为团史(2.88分)和“三会两制一课”(2.71分)的了解。反映出目前的团员青年对于团的活动了解情况较好,对团的基础知识了解不错,但对于相对有一些深度的团组织知识比如关系转接和新出来的“三会两制一课“制度相对陌生。

通过交叉分析,从群众、普通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到党员,对团的知识的认知普遍上升,说明党团活动介入越深,越了解团的相关知识。从团内职务来看,有团内职务的也要强于普通团员,而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则属分团委副书记或者是组织部长,而团支书与团支部委员之间的差别并不大,甚至在有一些方面,团支书表现还不如团支部委员。从年级分布来看,低年级的学生表现又优于高年级的学生,笔者分析可能跟高年级学生参与团学活动较少有关,也与这几年开始逐步加强从严治团有一定关系。性别方面差异不是很大。从学科分布来讲,文科整体要强于另外三类学科,但是差异并不是很明显。

三.青年学生对于共青团工作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青年学生对于团的组织生活以及网络建团态度积极,整体趋于良好。政治面貌和是否有团内职务仍然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共青团工作的态度方面,平均得分为3.44分,说明多数同学对于团的组织生活持正面积极的态度。细分来看,参与团的活动的意愿是相对较低的,而认为团的活动能有所收获的表现会好一些,不管是不是有意愿参与,对于参与的态度如何,至少从行动上来看,团员表现比较积极,参与团的活动的实际行动是本模块表现最好的,同时,青年学生也比较认可目前的网络团建活动。

通过交叉分析,反映出来的整体情况与学生对于团知识的了解差不多类似。从群众、普通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到党员,对团的活动的态度普遍上升,越是认可团的活动,而且团员和党员又明显要强于普通群众。从团内职务来看,有团内职务的也要强于普通团员,与群众的差异也较大,但分团委副书记或者是组织部长反而比起其他干部要稍微弱一些,这可能与当前团内事务较多,另这两类团干部感到压力较大有一定关系。就读学科、年级和性别方面差异不是很大。

通过对对目前团组织活动缺点的征集,我们发现,关于当前的团学活动,说教意味强、不能寓教于乐,组织形式单一,活动参与积极性差,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是相对较为凸显的。

汇总来看,学生当前实际参与团学活动的表现与参与的意愿是不完全对等的,甚至出现逆差(即意愿低于实际行动),这与目前的团学活动存在的弊端有一定关系。但是学生无论是对于团组织活动的态度还是网络团建设的态度都偏于正面积极,如果能够适度调整团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创新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参与的意愿与实际行动肯定都会更好一些。

四.青年学生对于网络互动平台的使用习惯

青年学生网络平台使用多但小程序使用较少,但同时对于网络团建以及通过小程序增强互动抱有较高的期待。本研究还通过一些问题了解了学生使用网络互动平台的情况。对于网络交互平台,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多数学生花在互动平台上的时间比较多,有89.5%的学生使用时间超过半小时,有超过一半(51.71%)的人每天花在互动平台上的时间超过1.5小时。微信小程序的使用并不多,进入个人互动平台使用排名前五次数靠前的是QQ(1076次)、微信(926次)、QQ空间(845次)、朋友圈(817次)、微博(587次)、知乎( 459次)等,而微信小程序进入个人使用次数前五的仅127次。大部分学生(72.08%)平均每天使用小程序的次数为0-3次,即几乎不使用,不使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使用微信小程序的需要,小程序也没有想用的功能,而用小程序相对较多的学生普遍反映是因为小程序具备其想用的功能或者是因为用户体验比较好。

调查同时发现,虽然小程序的使用整体偏少,但学生对于微信小程序与团学活动的结合抱有较大的热情和期待。而根據问卷中学生主观意见和建议的征集,学生对于微信小程序的应用方向的建议主要在于宣传、团知识的学习推广、网上活动、团员个人与团组织沟通等方面。

五.总结与启示

总体来说,同学们对于团的知识的了解还有待提高,但是对于团组织的活动还是持积极的态度。当前的团组织活动存在形式太单一、说教意味重等问题。学生普遍习惯于用网络进行交流,花在互动平台上的时间也较多,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主流的几个APP,对于小程序的使用度普遍较低,这与小程序的功能以及使用的必要性有一定关系。如果能够让团组织活动形式更加活泼一些,贴近学生习惯,同时,充分发挥小程序的优点,主要从团的活动的宣传、团知识的推广,团情互动等方面下文章,从学生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具有较强的使用可能性。

在通过前期文献阅读和自身共青团工作探索之后,我们将共青团网络工作互动机制的未来聚焦于微信小程序这一新生事物。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青年学生群体对于共青团知识、我们业已开展的相关工作、微信小程序这一事物本身均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对于网络使用是有一定的时间基础的。后续,我们对于微信小程序进行了设计和制作,并架设服务器初步运营了一段时间,我们认为,微信小程序的互动模式是完全可行的。与小程序相比,现在使用较多的微信公众号更多的是一种单方面的宣传功能,较之公众号的留言互动,小程序的互动更为直接;而较之使用完整手机APP程序来建立互动机制,小程序的优势在于不需单独下载,使用便利,对于青年学生来讲更具有吸引力。综上所述,微信小程序既能实现公众号信息发布的宣传作用,又能实现共青团组织与青年群体之间的直接沟通,同时能设置匿名,打消青年们不敢说、不愿说的顾虑,较之公众号和完整APP程序具有自身的优势,因此,我们认为微信小程序是未来共青团互动机制探索和建设的重要手段、方式。

猜你喜欢

团学团员团组织
“三全育人”背景下团学组织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
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研究
介绍人要不断关心新团员
老团员要为新团员树立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