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2018-07-19吴霆胡咏兵姚咏玲张晓磊陈潇金鑫杨丽莎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7期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VAS评分睡眠质量

吴霆 胡咏兵 姚咏玲 张晓磊 陈潇 金鑫 杨丽莎

摘要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结果:治疗1周后、1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中将常规药物治疗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疗法结合起来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改善睡眠质量。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疗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VAS评分;睡眠质量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多数发病于>60岁的老年人,<40岁的青壮年极少发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且疼痛性质多变、程度剧烈、持续时间长,同时患者多伴有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脉冲射频疗法是神经功能调节疗法,我院对PHN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疗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9月-2017年6月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34例,疼痛部位均为T3-12脊神经分布区;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造血系统疾病、认知障碍、椎管感染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67例,男36例,女31例;年龄52~84岁,平均(69.5±6.1)岁;病程3~38个月,平均(23.4±6.7)个月。观察组67例,男33例,女34例;年龄50~85岁,平均(69.9±6.3)岁;病程4~41个月,平均(23.7±6.9)个月。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普瑞巴林150mg口服,每天服药2次;给予患者100mg曲马朵口服,2次/d。观察组加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疗法。患者予以俯卧位,胸下垫软枕,使胸椎平直,以150角患侧斜位投照,在横突基底部凹线相应皮肤上做标记,在X线透视下沿着透视方向穿入穿刺针,并且检查针尖位置,待针尖侧位投影显示在椎間孔后缘,前后位投影显示在肋骨下椎体外缘停止;以50Hz进行感觉测试,直到电刺激阈值达0.4V以下测试神经分布区疼痛感觉为止,然后确认为止,回抽无血液、脑脊液后,注入2mL2%利多卡因,给予患者脉冲射频治疗。治疗温度42℃,频率2Hz,脉宽20ms,电压26~56 V。时间60s/次,间隔15s后开始第2次,连续3次。间隔l周共进行脉冲射频治疗2次。

观察指标:于治疗前、治疗l周后、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VAS评分)和睡眠质量(PSQI评分,得分越高睡眠障碍越严重)的评估。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软件对计量数据行t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和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PSQI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其中治疗l周后、1个月后,观察组的VA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l。

讨论

PHN是带状疱疹的并发症,以顽固性的、持续性的阵发剧痛为基本特征,治疗难度大,是公认的世界级疼痛性疾病。有20%~5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PHN,而且随着年龄增大,PHN发病率明显提高。不少学者认为,PHN的发病可能是以神经系统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患者的感觉传人通路外周、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多种病理性变化,存在多种疼痛机制嘲,如神经干炎性反应、交感神经的异常活动、脊髓背角神经元敏化等。常规药物治疗一般为抗抑郁药与镇痛药联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焦虑、惊厥等,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后的VAS评分和PS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证实药物治疗是有效的。但是由于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服用大剂量的药物,易出现不良反应,不少学者提出越来越多的微创疗法。脉冲射频疗法最早于1998年被国外学者提出用于镇痛治疗,通过间断性发出脉冲式电流在组织周围形成电磁场,电极尖端的温度< 42℃。这种能量传导无需通过蛋白凝固作用就破坏痛觉冲动传递的解剖基础,不会损坏患者的运动神经功能[3]。镇痛的主要机制:抑制神经纤维冲动传递或是电生理活动过程来起到镇痛效果;通过促进疼痛信息传递、处理通路的可塑性改变收到镇痛效果;激活脊髓疼痛感受抑制系统收到疼痛缓解的效果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1个月后的VAS评分和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能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改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文珠,王冉,刘建,等.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7):663-665.

[2]金文哲,任婷婷,李仁淑,等.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1):69-71.

[3]陈日,施小妹,傅少雄,等.CT引导下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6,50(5):330-333.

猜你喜欢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VAS评分睡眠质量
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分析
16周太极拳锻炼及停练8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红花如意丸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效果观察
情志护理干预配合针刺对急性面瘫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普瑞巴林胶囊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技术在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