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些年,被我们误解的“以毒攻毒”

2018-07-18刘永生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8年6期
关键词:药性炮制药效

刘永生

以毒攻毒,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用有毒的药物来治疗因毒而起的疾病,后比喻利用某一种有坏处的事物来抵制另一种有坏处的事物。这个成语没有错,若是用它来理解中药的作用,却很容易引起误解。

“以毒攻毒”其实是“以偏纠偏”

按现代人的理解,“毒”是不好的东西,把药当成“毒”,就误解了中药的作用,更有人说“是药三分毒”,这些似是而非的看法不利于人们理解中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会引起无穷无尽的误解。

中药的毒性,在《中国药典》和大学教科书里有标注:“无毒”“有小毒”“有大毒”等,这里的“毒”字,应理解为药物的“偏性”。中药的作用原理,用一句话高度概括,即: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差,从而发挥治疗作用,也就是“以偏纠偏”。人体疾病是由于阴阳失去平衡产生偏盛偏衰,治病就是“调和阴阳”,利用药物纠偏。所以凡药,皆有偏性,治疗疾病就是以偏纠偏。中药治病“以毒攻毒”其实就是“以偏纠偏”,比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和“疗热以寒药”“疗寒以热药”等。

中医保证用药安全的三个方法

首先,炮制减毒。炮制可以消除或减少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如生半夏、生南星有毒,用生姜、明矾炮制,可解除毒性。再比如,附子,煎煮愈久,强心作用愈显著,毒性愈低。

其次,配伍减毒。有些药物因為相互配用而减轻或消除了毒性、副作用,但是也有些药物因为相互作用而使药效减弱或发生不利于人体的作用。对于这些情况,古人曾将其归纳为七种情况,叫药性“七情”。我们对药性“七情”只举一例——“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其他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种药抑制或消除,如生半夏有毒性,可用生姜来消除。

再次,控制剂量。剂量决定药效,也决定毒性。也就是说,剂量达不到,药效就体现不出来。同样,如果剂量过大,则会出现安全问题。

抛弃极端观点 正确理解中药作用

中药的毒性,用现代药理学可以这样理解:药物的成分多种多样,功能也具多样性,这决定了我们应用某一味药物时,并不是应用其所有功效,而是希望取其某一个功效,那么,此药的其他功能可能会导致某种不良反应。

比如,有一味药叫牛蒡子。当我们用它治疗风热感冒(伴随咽喉疼痛、咳嗽)时,效果非常好。但此药性质滑利,会引起腹泻,不过,治疗时,不用刻意避免这个副作用,因为一旦停药,腹泻就停止了。

最后,对于中药毒性,民间一直存在两种极端观点:一方说中药是纯天然制剂,对人没有毒害;另一方说“是药三分毒”,中药有肾毒性,吃中药会导致肾损伤。其实,上面的说法都是以偏概全,是对中药药性的误解,流传开来,易让人们对中药的误会越来越深。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药物的毒性,用药要谨遵医嘱,权衡利弊。

猜你喜欢

药性炮制药效
探究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药效一整天
我的梦想
药效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
医院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探讨
本是同根生 药效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