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调查研究

2018-07-18齐力王静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7期
关键词:床位增长率医疗卫生

齐力,王静

1.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物资管理部,北京 100021;2.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采购处,北京 102218

引言

医疗资源整合是针对包括医疗服务提供及水平、筹资、医疗机构组织及管理等在内的医疗服务体系各方面进行资源优化重组或配置,以促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纵向整合是指整合的各医疗机构没有相重合的服务,完全互补[1]。2010年,国务院《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鼓励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对医疗资源进行整合”[2]。随着我国医改的实施,目前已进入“政府引导、患者导向、纵向整合”的阶段。而对于医疗资源配置与利用现状的清晰了解,更够促进医疗资源整合的发展,因此,本文对京地区医疗资源配置与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北京地区的医疗资源整合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地区医疗机构为样本,调研对象为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基层人员和患者。样本数为50例。

1.2 文献法

首先是对经典的高被引量文献、近年高质量文献进行研究,然后根据文献的参考文献逐步丰实知识理论框架体系[3]。文献包含且又不限于万方、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中的包括中国医院管理、中国卫生政策研究等期刊以及各高校学位论文在内的文献,也包括优秀的外文文献。仔细理解后对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

1.3 调查问卷法

采取进院、邮件、电话等方式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医院床位数,医院技术人员数量等,通过真实的数据来分析北京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情况。

1.4 数据分析法

根据全国以及北京市历年的相关年鉴,如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北京市卫计委发布的全年工作汇报等,选取有用数据,通过分析数据随年份变化规律,总结变化规律代表的卫生资源配置等情况。

2 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优化配置简单来说就是合理地利用资源避免浪费,同时将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组合,以期用最少的资源做最多的事情,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市场依据竞争性、平等性、开放性和法制性等一般规律以自动调节的方式配置供给和需求两方的资源分布,通过优胜劣汰自动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医疗资源配置亦适用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医疗资源配置与利用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分配,亦称初配置,即将医疗资源如病床、医师等进行规划分配;其二是流动,亦称再配置,即医疗资源调整如医师多点执业、医疗机构对口帮扶等[4-6]。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在遵循需要和公平原则的前提下,重视效益原则[7]。通过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可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增进人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3 结果分析

医疗资源配置囊括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可用床位数量、医疗服务人员数量等[8]。《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9]指出:截至2016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0637个,其中医院713家;医疗机构共有床位11.8万张,其中医院11.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6.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1万人,注册护士11.8万人。医疗机构总诊疗24939万人次。而《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0]指出: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0986个,比上年末增加349个;其中医院732个。医疗机构共有床位12.1万张,增加0.4万张;其中医院11.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7.7万人,增加1.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6万人,注册护士12.3万人。医疗机构总诊疗23884.4万人次。但是两年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及诊疗人次都未明确指出,且2018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尚未发布,因而本文数据为2011到2016年间的医疗资源配置情况,对比各年《北京市统计年鉴》[11],参考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分析6年来北京地区医疗资源配置变化。

3.1 北京地区卫生机构配置

2011~2016年,北京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从9699家增长到10637家,增长率为9.67%。其中医院数量由569家增至713家,增长率为25.3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从5915家增至6969家,增长率为17.82%。可以看出,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绝对数量都在增加,但增长率方面医院的要远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具体数量变化,见表1。

表1 2011~2016年医疗机构数量变化(家)

分析表中各类别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增长率,做成折线图,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2013年,包括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内的总体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增长达最低点,但依然都保持增长势头。医院的增长率始终保持在3.86%及以上,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52%以上,医院数量的增长率始终高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增长率。总体数量增长率保持在1.22%及以上,到2016年达到最低点。2017年开始又有所增长。总体来说,无论是医院,还是基层医疗机构,自2011年起,其数量均在增长,这说明,人们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在逐渐增长,健康意识在逐步增强。且由图1可知总体数量增长率变化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增长率变化一致,这是因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基数较大的缘故。

图1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增长率变化折线图

3.2 北京地区床位数量配置

2011~2016年,北京地区床位数量总数由94735张增长到116963张,增长率为23.46%。其中医院床位总数量由87596张增加到110021张,增长率为25.60%;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总数量由4423张减少至4417张,增长率为-0.13%。可知医院床位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床位数量却在不断减少。具体数值变化,见表2。

分析表中各类别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量的增长率,做成折线图,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2013年,包括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内的总体医疗服务机构床位数量增长达最高点,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量增长率依然是负增长。医院床位数量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74%及以上,最高时为2013年的6.52%;总体床位数量增长率与医院床位数量增长率变化一致,这是因为医院床位数量基数大。由图还可以看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量还会继续保持减少势头。

表2 2011~2016年医疗机构床位数量变化(张)

图2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量增长率变化折线图

3.3 北京地区卫生技术人员配置

2011~2016年,北京地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由181938人增加到264850人,增长率为45.57%。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由128644人增加到199719人,增长率为55.25%;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由22601人增至27343人,增长率为20.98%。可见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持续增长,但医院总体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增长率明显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具体年份对应人数,见表3。

表3 2011~2016年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变化(人)

分析各类别医疗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的增长率,做成折线图,见图3。分析图中折线走势可得出结论如下:2012年,包括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内的总体医疗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增长放缓。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增长率始终保持在4.78%及以上,总体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增长率与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增长率变化一致,这是因为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基数大。由图还可以看出,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增长率始终大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对应增长率。

图3 各级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增长率变化折线图

3.4 北京地区人均医疗卫生资源

人均医疗卫生资源主要包括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医院床位数。2016年的数据根据《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提出的“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2.9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7.5万人”“医疗机构共有床位11.8万张,其中医院11.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6.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1万人,注册护士11.8万人”等条件进行运算[9]。具体各年份对应的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数量,见表4。

表4 2011~2016年每千人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数量变化(人次)

由表可知,2011~2016年,每千人拥有的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医院床位数都有了明显上升。其中每千人拥有的执业(助理)医师数从5.46增至7.40,增长率为35.53%;每千人拥有的注册护士数从5.70增至8.64,增长率为51.58%;每千人拥有的医院床位数从6.85增至8.13,增幅18.69%。将2011年到2016年各年份数量及增长率做成折线图,见图4和图5。从图中可明显看出,北京地区人均医疗资源(每千人)可获得数量总体来说是在不断增加的。这代表着北京地区人民获得医疗服务的便捷程度等也在不断的提高。

4 总结

结合上述四部分的论述,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论是从机构数量、床位数量还是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上,都与大医院之间存在着差距,且这个差距呈现逐渐增大趋势;② 总体上来说无论是机构数量、床位数量还是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其实大体上都在不断增加(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量减少除外),人民可获取的医疗卫生服资源不断增加。

图4 2011~2016年每千人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数量变化折线图

图5 2011~2016年每千人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数量增长率变化折线图

2011~2016年,医院数量增长率为25.31%,床位总数量增长率为25.60%,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增长率为55.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增长率为17.82%,床位总数量增长率为-0.13%,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增长率为20.98%。这些数据表明北京市的医院资源配置不断完善,但是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配置却出现倒退的现象。这一方面说明患者就医选择医院的偏好需求增长较快;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北京市卫生资源配备对基层医疗机构不够重视。医疗资源的配置调查对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有积极的意义[12-16],对加快医疗资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床位增长率医疗卫生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分类研究: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区域养老床位预测方法探析
我国养老床位约有一半闲置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