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的消毒流程标准化管理的制定与实现

2018-07-18赵岚于文杰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7期
关键词:合格率器械手术室

赵岚,于文杰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1

引言

腹腔镜手术具有术中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因此近年被广泛应用在外科手术中。与传统开放性手术主要依赖术者操作技能不同,腹腔镜手术更多依赖精密的医疗器械,因此腹腔镜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安全效果对确保腹腔镜手术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1]。腹腔镜医疗器械构件复杂,有许多狭窄通道、关节及多阀门,而残留在器械上的血液及组织碎片同时又为病原菌提供了生存条件,因此给消毒、灭菌带来较大的难度[2-3]。为了更好地确保腹腔镜专业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及使用安全性,本研究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成立了管理小姐,调查腹腔镜专业器械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加以改进,以确保腹腔镜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科室拥有护理人员36名,男3名,女33名,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34.2±3.7)岁,工作经验为3~18年,平均(7.2±2.6)年,学历:中专12例,大专20名,本科4名,职称:护士26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2名。所有护士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研究,并愿意积极配合完成相关调查。纳入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门对消毒技术规范药物、相关感染规定,监测人员均为消毒供应室感染控制人员,且经感染管理专职培训合格。本科室采用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消毒,并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监测医疗器械质量,监测消毒供应室空气质量。

1.2 方法

2015年10月前腹腔镜手术所使用的器械均在手术室内完成器械清洗、消毒及包装工作,并由手术室护理人员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室进行灭菌及消毒。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对手术室腹腔镜专业器械应用标准化流程管理,具体流程如下。

1.2.1 成立腹腔镜消毒管理小组

由手术室护士任组长,由消毒供应室资深工作人员任组员,共同成立腹腔镜消毒管理小组,明确小组工作责任,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向腹腔镜手术护士了解腹腔镜器械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拟定相关对策。

1.2.2 风险调查评估

调查发现,腹腔镜消毒灭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缺乏科学清洗标准、灭菌方法存在缺陷、器械物品包装欠规范、质量管理欠规范,根据上述评估结果制定腹腔镜器械标准化管理流程。

1.2.3 腹腔镜标准化管理流程

(1)改进消毒流程:腹腔镜消毒灭菌严格按照酶泡—清洗—消毒—清洗—干燥—灭菌—包装的流程进行。手术结束后立即将腹腔镜器械放在含酶的清洗剂里浸泡30 min,通过含酶清洗剂将腹腔镜中蛋白及有机物进行分解,避免残留在器械上。清洗过程中将所有能拆卸的组件取下,反复清洗通道、关节及阀门等为止,直至彻底清除为止。清洗干净后将各组件取出并完全浸泡在2%碱性戊二醇消毒液中30 min取出,放在器械润滑液约2 min后取出,将器械各阀门、关节、管道打开后采用吹风机器吹干,并置于阴凉干燥的专用柜中备用。

(2)改进消毒方法:应用戊二醛浸泡法取代传统的高压蒸汽灭菌法及甲醛熏蒸法。2%的碱性戊二醛消毒液属于广谱消毒剂,消毒时将各部件及关节完全浸泡,由于管腔器械及腹腔管是交叉感染的重要源头,因此对于这部分器械在浸泡时应适当延长浸泡时间,每次使用前后至少浸泡30%,对于特殊的感染浸泡时间应大于60 min。

(3)规范器械清洗质量检验标准:严格按照卫生部2009年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对腹腔镜器械进行清洗及消毒,并应用目测或带光源的放大镜严格检查干燥后的器械、配件及物品。检查时至少两人确认,放大镜检测合格标准为:器械外观光亮洁净、无水垢、无血迹、无残留物,器械齿槽及关节处无黑色腐蚀斑点及锈迹,当腹腔镜清洗完全符合上述要求方为合格,有一点不符合要求则为不合格。

(4)改进器械包装流程:由腹腔镜器械管理小组制定器械包装流程图及《腹腔镜清洗消毒管理规范》,并张贴在手术室清洗台上,以便手术室护理人员能更直观了解腹腔镜包装流程。包装前认真检查包装材料质量,确保器械灭菌前后无菌屏障,并在器械包上写上责任人姓名、名称、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1.3 观察指标

(1)灭菌情况:标准化流程实施前后分别各抽取腹腔镜器械250批次,记录标准化流程实施前后腹腔镜器械回收合格率、器械洗涤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及包装满意率情况。

(2)工作质量:由腹腔镜消毒管理小组自行设计《腹腔镜清洗消毒工作质量评定问卷》对腹腔镜手术室护士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内容包括腹腔镜器械标识、消毒质量、团队合作、文书记录、器械清洗质量检查等方面,每方面采用百分制评分法,分值越高,提示工作质量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工作质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标准化流程实施前后腹腔镜清洗消毒效果

标准化流程实施前后腹腔镜回收合格率、器械洗涤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及包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 1。

2.2 标准化流程实施前后手术室护士腹腔镜管理质量比较

实施后护理人员在腹腔镜标识、消毒质量、团队合作、文书记录、器械清洗质量检查等方面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 2。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由于其创伤轻、切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年被广泛应用在外科手术中,但由于其器械精密度高、价格昂贵、易于缺损、结构复杂,导致其使用过程显得小心谨慎,很多基层医院不能在短期内重复频繁使用[4-6]。此外由于其清洗灭菌工作较一般医疗器械复杂,消毒灭菌工作中稍有不规范就极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影响患者生命安全[7-8]。为了更好地规范腹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安全行,做好腹腔镜清洗、消毒、管理工作,本研究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对手术室腹腔镜专业器械实施标准化流程管理,通过成立管理小组,调查腹腔镜专业器械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加以改进,以提高腹腔镜消毒灭菌效果,防范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本研究通过对腹腔镜器械实施标准化流程管理后发现,腹腔镜专业器械回收合格率、器械洗涤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及包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分析可能原因:

表1 集中式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效果 [n (%)]

表2 集中式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表2 集中式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组别 腹腔镜标识 消毒质量 团队合作 文书记录 器械清洗质量检查实施前 59.2±4.26 56.8±3.96 62.8±1.23 64.9±2.85 62.8±4.02实施后 89.3±3.26 85.9±3.47 88.6±5.02 87.5±4.69 89.2±5.23 t值 36.362 35.818 32.350 26.688 25.937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通过改进消毒流程,使消毒流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避免操作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9]。

(2)既往研究认为[10]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医疗器械灭菌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腹腔镜属于高精密度仪器,许多零部件耐高温能力差,高温高压下容易导致腹腔镜使用寿命缩短。既往本院腹腔镜消毒主要采用甲醛熏蒸法,但甲醛熏蒸法穿透性差,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同时冷凝后会产生白色粘状物而损坏器械。为了本研究采用戊二醛浸泡法替代了甲醛熏蒸法,该方法操作简单,且戊二醛为广谱抗菌药物,能有效杀灭病原菌,同时不会损坏腹腔镜,在确保消毒灭菌效果的同时不会损坏腹腔镜[11]。

(3)规范器械清洗质量检验标准能避免污迹清洗不彻底而导致细菌滋生[12]。

(4)改进器械包装流程确保腹腔镜包装完整性,避免灭菌后器械再次受到细菌污染[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护理人员在腹腔镜标识、消毒质量、团队合作、文书记录、器械清洗质量检查等方面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提示标准化流程可提高腹腔镜消毒灭菌工作质量。考虑原因如下:标准化流程使腹腔镜消毒灭菌工作更加规范化及标准化,降低了护理人员出错率,提高腹腔镜消毒效果[14]。在实施标准化流程时要注意规范细节,做细从易,准时高效,同时应注意有条理的组织及安排,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15-16]。

综上所述,标准化流程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器械管理能力及腹腔镜专业器械消毒灭菌质量,确保腹腔镜手术安全性。

猜你喜欢

合格率器械手术室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健身器械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