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衡扰相梯度回波与三维快速高级自旋回波评价面神经及邻近血管间的关系

2018-07-18张善鑫王明达王正华丛厚义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7期
关键词:面肌面神经痉挛

张善鑫,王明达,王正华,丛厚义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a.核磁共振科;b.电生理科;c.CT室,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引言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半面痉挛,是指一侧面部阵发性、不自主、不规则的肌肉抽搐,表现为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发作性反复性不随意收缩,并无神经系统损害及其他阳性体征。目前大多数报道认为面肌痉挛的病因大多为邻近的血管压迫其周围神经导致的[1]。据统计,面肌痉挛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六[2],该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准确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磁共振由于其对血管及神经系统的病变诊断具有先天的优势,但常规序列对面神经及周围血管间的关系判定并不十分准确,因此本研究选择面神经诊断中较为常用的B-FFE序列及3D FASE序列进行对照分析,选取一个最为合适的扫描方案,对后期的手术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间于我院检查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共92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5人,女47人,年龄26~64周岁,平均年龄(45.42±18.52)周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B-FFE组及3D FASE组,每组各46人。B-FFE组:男患者24例,女患者22例,年龄分布在27~64周岁之间,平均年龄(46.32±16.18)周岁;3D FASE组:男患者21例,女患者25例,年龄分布在26~62周岁之间,平均年龄(45.83±16.93)周岁。两组患者于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且两组患者体内均无支架及起搏器等金属制品。本研究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进行本研究。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92)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初步检查证实为面肌痉挛者;手术资料齐全,有明确的临床诊断结果;无其它肾、肝等脏器功能损伤者;无精神疾病伴发,依从性良好者。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心功能不全者;合并感染、恶性肿瘤或血液系统疾病者;既往存在药物过敏史者[3];伴发精神疾病,依从性较差者。

1.3 仪器与材料

磁共振仪器选取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1.5 T高磁场高分辨磁共振成像仪(Intera Achieva)。

1.4 检查方法

以头颅矢状面选取定位,在桥小脑角区按三叉神经走向基本平行的方向进行轴面扫描,B-FFE序列参数如下:TE=3.9 ms,TR=7.8 ms,反转角定位50°,FOV选取150 mm×150 mm,矩阵选择256×256,层厚2 mm,间隔1 mm(即各层面重叠1 mm),共24层进行模式重建;3D FASE 序列参数如下 :TE=240 ms,TR=6000 ms,反转角定位90°,FOV选取150 mm×150 mm,矩阵选择350×350,层厚2 mm,间隔1 mm(即各层面重叠1 mm),共24层进行模式重建。

1.5 观察与评价指标

选取常规正中矢状位定位片,在脑桥中段及桥沿沟水平面沿面神经走行分别行B-FFE序列及3D FASE序列扫描,扫描结束后于后处理平台进行冠状面及斜矢状面图像重建。面神经与邻近血管间的关系可大致分为邻近压迫、接触阳性和完全无接触3种类型。选择3位副高级及以上影像诊断医生对扫描获得的图像进行评价。3名诊断医生Kappa一致性分析检验(K=0.79),具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诊断结果经过根据不同的图像定位(横轴位、面、斜矢状面和冠状面)来确定,将任意一个神经与血管有压迫或变形定义为压迫,将任意一个平面上神经与血管的压迫迹象或变形定义为压迫接触阳性。

对各组所得图像进行双盲法独立评价两次后计分并取其平均值,观察其神经显示、血管显示及邻近血管来源进行打分。评分标准如下:不能显示计0分;显示模糊计1分;显示较好计2分;显示清晰计3分。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神经与血管间的关系等计数资料的诊断效能结果比较应用χ2检验,血管诊断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效能评价

手术证实,B-FFE组有38例患者存在神经压迫,3D-FASE组有40例患者存在神经压迫,两种方法诊断效能比较,见表2,其中在诊断灵敏度(χ2=7.236,P=0.011)、诊断准确度(χ2=6.389,P=0.021)、阴性预测值(χ2=4.626,P=0.046)。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术确诊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符合率

B-FFE组扫描结果示35例患者清楚地显示了面神经或三叉神经同邻近的血管间存在接触或压迫,3例患者无接触或压迫,同手术后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2.1%;3D FASE组扫描结果示27例患者面神经或三叉神经同邻近的血管间存在接触或压迫,13例患者无接触或压迫,同术后比较诊断符合率为67.5%。两种方法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36,P=0.011)。具体情况,见表3。两种序列扫描图像,见图 1~3。

表2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结果比较

表3 手术确诊患者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符合率

图1 B-FFE、3D FASE均清晰显示面神经明显受压影像对比

图2 B-FFE、3D FASE在血管与面神经均清晰显示的影像对比

图3 B-FFE、3D FASE在血管与面神经关系难以鉴别的影像对比

2.3 两组患者图像显示评分比较

B-FFE组在神经显示评分[(2.47±0.54)分]、血管显示评分[(2.36±0.61)分]及邻近血管来源显示评分[(2.41±0.71)分]上均高于3D FASE组神经显示评分[(1.46±0.27)分]、血管显示评分[(1.35±0.22)分]和邻近血管来源显示评分[(1.79±0.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84、10.021、6.481,P<0.05)。见图 4。

图4 两组图像显示评分情况

3 讨论

面肌痉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病变。以往的临床报道及外科手术也证实了面肌痉挛同邻近血管压迫及干扰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手术的有创性,不能全面应用此方法来判定是否为面肌痉挛[4]。因此寻找一种简单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此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5]。因为颅内结构十分复杂,神经血管众多,因此准确、清晰地显示神经及血管间的关系,是判别该疾病的首要前提。由于面神经及邻近血管间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经结构同时显示,且选择序列的空间分辨率及对比度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6]。但常用的磁共振检查序列不能同时清晰显示血管和神经间的位置情况,未能得到明确的诊断结果就盲目地进行手术,也会加重患者及家属的负担[7]。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种扫描序列平衡扰相梯度回波与三维快速高级自旋回波对面神经及邻近血管间关系的显示情况,分析出一种最合理的扫描方案,为面肌痉挛患者找到准确的病因,为后续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最为可靠的影像学参考[8]。

常规磁共振序列图像虽可以将面部神经较为准确地显示,但由于扫描层距较大,常将血管及神经间的相互关系忽略显示,因此常不能将病灶准确显示[9]。而B-FFE成像技术同人体组织中的T1、T2绝对值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组织的T2/T1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比值越高者信号越高,比值越低者信号越低[10]。B-FFE序列,因其本质是真实稳态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因此每次对信号采集后,进行层面选择、相位编码及频率编码时均采用平衡梯度方向,也就是两对极性顺序相反的梯度[11],正向梯度的强度和时间积分与反向梯度的强度和时间积分相同,完全补充至流动去相位效应中,因此可将流动液体及静态液体都显示为极高信号状态[12]。稳定组织的横向磁化效应在信号激发前即可达到最大幅度的相位重聚[13],为快速数据的采集持续提供大幅度的信号源,从而使液态组织与固态组织间的对比凸显,因此可以把脑内的微小血管显示出来,达到精准成像的目的[14]。

B-FFE序列的研究其实在早些年已经开展[15-16],但其因对磁共振设备硬件指标要求非常高,需要极大的梯度场以及极短的TR时间,才可以实现。由于B-FFE序列的TR时间很短,因此本实验设定TR=7.8 ms、TE=3.9 ms,为使脑桥小脑角区神经、血管及重要解剖位置的显示的更加清晰,层厚选取2 mm,间隔选取重叠方式为1 mm,扫描共计用时仅92 s,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也节省了更多的时间。且B-FFE序列图像信噪比很高,对比显示清晰。

本研究中手术证实,B-FFE组有38例患者存在神经压迫,3D-FASE组有40例患者存在神经压迫,在诊断灵 敏 度(χ2=7.236,P=0.011)、 诊 断 准 确 度(χ2=6.389,P=0.021)、阴性预测值(χ2=4.626,P=0.046)比较中,具有显著性差异;B-FFE组在神经显示评分、血管显示评分及邻近血管来源显示评分上均高于3D FAS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通过本组研究也可以看出,在手术确诊患者中,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7.236,P<0.05),从而验证在面神经疾病诊断过程中,B-FFE成像序列要优于3D FASE成像序列。

B-FFE成像序列和3D FASE成像序列均为非增强的显示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及血管的扫描序列。但就显示神经及邻近血管的关系而言,B-FFE序列明显优于3D FASE序列,是临床上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病人行MR检查应首选的扫描序列。

猜你喜欢

面肌面神经痉挛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