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倍他乐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2018-07-17邵贵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6期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倍他乐克心力衰竭

邵贵军

摘要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治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68例,采取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有效性常规治疗,并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进行针对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心功能已恢复至I级23.53%(16/68),Ⅱ级50%(34/68),Ⅲ级22.06% (15/68),Ⅳ级4.41%(3/68),死亡O,总有效率可达95.59%。结论:采用倍他乐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不仅对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和心室重塑及发展有显著效果,而且对控制病死率也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倍他乐克

风湿性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易发心肌炎症粘连、纤维化及钙质沉着等症状,可使心脏单瓣膜甚至多瓣膜的功能受损,进而改变其血流动力学,导致更多恶性并发症的出现,最终可使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疾病机理与临床症状较复杂,其可日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临床上应积极使用常规性和针对性治疗药物,以缓解患者心衰症状,为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保证。本研究选取68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观察及统计整理其临床治疗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29~78岁,平均(48.66±5.52)岁。依据患者的既往病史、临床各种表现、心脏杂音检测、X线检查、心脏彩色B超或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明确其均符合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了非风湿性心脏病的病例。患者的病症主要为单纯二尖瓣狭窄病变、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病变,部分患者合并有多瓣膜病变、左心或右心肥大等情况,并且患者的双下肢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以及都存在呼吸困难表现。治疗前,所有患者的心功能评级均Ⅲ.Ⅳ级。

治疗方法:对所有心衰急性期的患者首先采取强心、利尿及扩张血管等常规基础性药物治疗,待其胸闷、气急及体液潴留等典型的心衰症状明显缓解后,再采用具有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进行针对性治疗,初始剂量12.5 mg,2次/d。若患者在开始治療2周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将服用剂量增加至翻倍,以达目标剂量(50~ 72.5 mg),2次/d;若不能达到目标剂量,则患者应坚持可耐受的最大服用剂量,以尽可能提高疗效。注意:服用剂量还要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给予适当的减量调整。

观察评价:观察前要详细检查及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各项指标,并严格按照NAHY法或6分钟步行实验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观察及分级。①若患者的心功能已恢复恢复至≥Ⅱ级,视为显效;②心功能恢复至Ⅲ级为有效;③恢复至Ⅳ级则为无效。

结果

临床治疗效果:在68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心功能已恢复至I级23.53% (16/68),Ⅱ级500/0 (34/68),Ⅲ级22.06% (15/68),Ⅳ级4.41% (3/68),死亡0,故整体治疗的总有效率可达95.59%,见表1。

不良反应:本组患者于治疗过程中,发生肌肉疼痛性痉挛0,口干3例,结膜炎0,鼻炎0,血压异常下降0。从总体上来讲,本次治疗的安全性很高,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讨论

在我国临床中,风湿性心脏病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因,由于病程发展为渐进性,其对心脏瓣膜结构的破坏为不可逆,因此,对风湿性心脏病心衰在常规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及抗血栓等基础治疗上,给予长期β1受体阻滞剂(位他乐克)治疗,可减弱儿茶酚胺的作用,使患者的生理与心理负荷均有所减轻,从而降低其心率、心排出量及血压,延长心室舒张期、改善心室充盈,且不会阻碍正常生理性血管的扩张,利于保护心肌收缩功能,以阻滞或延缓患者的心衰发展,目前是一种很有效、很安全的药物治疗方法。此外,若患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时,静脉治疗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胸痛症状、降低心室率、减少其发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等,早期治疗更利于限制心力衰竭的发生及进展,即治疗开始越早,得益就越大。

综上所述,在积极的有效性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对性采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不仅对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和心室重塑及发展有显著的效果,而且对控制病死率也有显著作用,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风湿性心脏病倍他乐克心力衰竭
替米沙坦与倍他乐克治疗舒张型高血压临床效果探讨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倍他乐克联合起搏器治疗缓室率心衰的临床效果观察
康复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影响
黄芪生脉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