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的姊妹缘

2018-07-16郑先锋

景德镇陶瓷 2018年2期
关键词:姊妹气韵国画

郑先锋

姊妹两字听起来颇感亲近,而陶瓷绘画与中国画也正是这种亲近之缘,被称之为“姊妹艺术”。两种艺术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命脉实则是紧紧相连的。陶瓷绘画艺术与中国画艺术就是姊妹艺术的典范。两种艺术都是从民间美术演变而来,看似相像,但它们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们遵循着相同的美学原则、笔墨、气韵、精神意境等,表现技法上相互传承借鉴,有着一定的共性。只不过两种艺术应用载体和绘画原料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绘画工具以及构思立意、章法布局几乎相同,因此把两种艺术形象地称姊妹艺术毫不为过。陶瓷绘画在注重把握陶瓷特点的同时,吸收中国画点、线、面的特点,讲究笔墨气韵、线条华美、笔势流畅、酣畅淋漓的国粹艺术效果,形成了一种独具韵味的陶瓷艺术语言。

一、民间美术之谈

陶瓷绘画和中国画的形成,它们实际是民间艺人画技的相互传承,这些传承者开始都是工匠之称,由于工匠们的精工细作,辛勤劳动,勤学苦练,使得他們的技艺不断升华,从而演变成当今的绘画艺术效果。民间艺术是针对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的概念提出来的。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从功能上说,它包括了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美术作品,也包括了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装饰品。

早期的民间艺术造型饱满粗犷,色彩鲜明浓郁,带有宗教色彩的求吉纳祥的画意、趋利避害的精神功能。因此“民俗性”、 “世俗性”成了陶瓷“民间美术”的特征之一。由于民间陶瓷艺术不断受到国画艺术的冲击,文人意识也就不断介入,传统的中国画艺术形式日趋接近,渐渐地改变着陶瓷绘画艺术的观赏性,使得文入画派占据了陶瓷绘画艺术的一片天地,使得现代陶瓷绘画艺术的章法布局有别于民俗工艺美术作品,气韵之美如同瓷上国画。由此可见将国画中“气韵生动”的笔法融入陶瓷绘画已不再是单纯的民俗美术了,它已演变成一种文化,既“陶瓷文化”

二、异流同源

新石器时代就有陶器了,然而那时陶器上的图案是用原始的书写工具在陶器上绘制劳动场景、动物纹样、人们渔猎等图案。经历过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发展,陶画在长江、黄河流域成为原始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岩画和彩陶画相继得到发展。也是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最早的契合点。不可否认地说,随着人们智慧的提升,陶器越来越精耕细作演变成精细的陶瓷,陶瓷时代无疑有益于艺术家更宽广的发挥,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地呈现于瓷胎上。纵观诸多史前社会出土的陶瓷作品,如仰韶文化的半坡型彩陶《人面鱼纹盆》的表现内容,虽考古学家尚无确切定论,但多数学者认为与半坡氏族当时的某种原始信仰有关,是当时艺术家基于现实生活的主观反映。这种艺术的形式,在战国时期出土的一种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帛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例如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时期帛画《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风图》从笔墨意境来看,显然与当时“阴魂升天”的迷信思想有关,极具情感因素和人文情怀。帛画被现代学术界认定为中国画的雏形。所以从艺术形式来说国画和陶瓷艺术同样带有深厚的民族性、区域性。同样在审美性和历史性上,二者属异流同源。中国画和陶瓷绘画艺术的精神意境之所以能唤起人们美的感受,源于它生动的表现形式,将现实生活中的美撷取后在精神意境中集中展现。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在对精神意境的追求和描绘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均是心灵与外物的结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指绘画应注重创作者内心的感悟,强调精神意境的传神写照。这种传神写照的描绘手法在陶瓷绘画艺术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创新。

三、气势、气度、气韵

中国画的“气势、气度、气韵”联动了陶瓷绘画,是个典型的姊妹艺术特征,传统的陶瓷绘画注重意境美,兼工代写,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蕴含着深远的耐人寻味之意境。几乎与中国画的“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六法论相一致。可见六法论在陶瓷绘画中的作用,中国画尤“以气为主”,“笔气、墨气、色气” 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而这个“气”恰恰联动了姊妹艺术中的陶瓷绘画。陶瓷绘画讲究“气韵生动”、“气韵之境”这正吻合了中国画艺术结构中技法含义及“气势、气度”的精神意志。因此增添了陶瓷绘画艺术的观赏性。时至近代,文入画常常以“气”彰显宁静优雅之韵,也成了当代艺术的主流。从珠山八友到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一些名作中,生动的形象、动感的线面韵律无不折射出陶瓷绘画艺术对气韵的推崇。王琦的代表作《兰亭雅集》双兽耳尊,他非常成功地把“兰亭序”诗赋的情节绘画在一个硕大的瓷尊之上,画面呈现出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独到地描绘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群贤聚会的欢乐之情。画作把握了主题的精神实质,汲取主题的内在神韵,在创作中将自我精神情感熔铸到绘画主题之中进而获得神韵。此作恰到好处地再现了中国画中气韵联动之神气,完全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情节。陶瓷绘画与中国画虽在绘画载体上有所不同,但瓷质表面呈现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它的独特性,虽与中国画在表现和用笔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其呈现效果却有着异曲同工之意,完全形成了“姊妹”相间的艺术。

四、联动的笔墨之法

笔墨是一种难解难分的关系,有笔无墨怎样挥毫作画?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阐明了笔墨两者的关系:“笔墨二字,得解者鲜,至于墨,尤鲜之鲜者矣。往往见今人以淡墨水填凹处,及晦暗之处,便谓之墨,不知此不过以墨代色而已,非即墨也。且笔不到处,安得有墨?即墨到处,而墨不能随笔以见其神采,尚谓之有笔而无墨也。”中国画恰恰是笔墨在宣纸上的技法运用。“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 “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而陶瓷绘画在“实源于虚、有源于无”等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下,它的艺术神韵自然也依托笔与墨,点、线、块、面构成了陶瓷绘画的造型手段,运用黑、白来渲染无穷气氛。为求表达视觉美感及独特情思,因此笔墨的运行,笔端流畅成了艺术家入门功底。它们共同讲求笔墨意趣,通过笔墨情趣使之达到一种艺术境界,如中国画的写意与陶瓷青花的分水都是通过情感笔墨而到达的相似效果,顾而中国画与陶瓷画称为姊妹艺术是与笔墨分不开的。无论是早期的还是当代的陶瓷绘画艺术,尤其是青花瓷的艺术表现,虽只是坯体上的单一色调,但它的韵味、表现形式犹如宣纸上的泼墨,无不感受到国画里的笔墨趣味,形成了一种笔简意骇的青花艺术语言。

要想在陶瓷绘画艺术里有成就必修行好中国画,这也成了众所周知的一个道理,修行好姊妹艺术里的精髓是学好陶瓷绘画的前奏,例如珠山八友们,可以说个个都精通国画、精通书法、触笔成作,当然这与他们的努力造化是分不开的。

猜你喜欢

姊妹气韵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难忘岁月》(国画)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论中国书法之气韵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