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8-07-16龙兴和

读天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初中美术培养

摘 要:审美教育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学家认为美学教育要从审美形态和美感教育两方面进行。审美形态教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结构和艺术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识别能力。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建立健全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的审美感受、情感、想象与理解等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协调,最终使人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及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能力;培养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初中美术教育也在不断改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了稳步提升。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不仅是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初生应具备的综合素养中一种能力,因此,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和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学生具备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一、 准确把握学生的审美心理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教学,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像教小学生一样,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叛逆,教师越强调什么,他们就会越反着来,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对美术教学的效果进行优化。

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对象有自然、社会以及艺术等内容,他们能够从事物的表现简单地看到背后隐藏的深层次情感,如线条、颜色等。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对事物外在以及内在的美进行感知。由于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他们对于美術的爱好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些喜欢中国的民间艺术,有些喜欢西方的印象派。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我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性。

对于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感兴趣的,教师可以让其说明喜欢的原因,并对保护民间艺术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产生好学的意识,也使其能够更好地认识民族文化。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审美艺术体系,因此在对作品进行欣赏评价时还不够深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 学习内容要多样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美术是艺术形式的一种,美术内容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在初中阶段,学校通过设置音乐和美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技巧,扩大学生的审美空间,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最后,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艺术创作。只有学生自觉地进行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三、 注重开放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美术教学应该坚持与时俱进。要想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主导者的角色,逐渐向辅导者角色转变,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比如,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指导之后,再对学生的创作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课程具有抽象性特征,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同时,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写生”,让学生感受美术和大自然的联系。参加这种课外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四、 加强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训练和延伸,美术课堂之外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知识学习都是课堂延伸。由于美术课程的学时是固定的,而美术课程涉及的内容又非常广泛,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学生需要自己进行课后训练,利用课外时间积累知识。课后的理论知识补充是对学习结构的梳理,课后实践创作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有效方式,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虽然初中阶段的美术知识有限,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但是进行课后拓展,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新的领悟,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五、 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

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都不一样,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美术成绩,就要在上课前先对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不懂的问题,向教师请教。

六、 引导学生审美评价

初中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大多数师生会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考试科目上,美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副科,他们的学习热情一直不高,即便有的学生对美术学习感兴趣,或者有美术特长,也很少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大部分初中生缺乏美术学习动力和信心,更别说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美术鉴赏活动中了。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信心。尤其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到对美术作品的评论中,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对某幅画作的感受、看法、见解,之后教师对学生评论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比如,在欣赏《奔马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观察,然后再用几句简单概况的话来描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感知。在这样开放的教学环境下,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科学有效地带动了学生的思维。对于教师来讲,无论学生给出什么样的见解,都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教师应当给予表扬和肯定。教师在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的基础上,再介绍画家创造此作品的历史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画家绘画的意图,从而让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作品、分析作品。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学生美术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但是,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要有足够毅力和耐力,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来开展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简介:

龙兴和,贵州省铜仁市,贵州省松桃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初中美术培养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